泡书网 > 折骨为诗 >第131章 储位之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31章 储位之争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永安四年秋,长乐宫的桂树缀满金黄花穗,清甜的香气漫过雕花窗棂,沁人心脾。云暮斜倚在铺着软垫的贵妃榻上,手抚微隆的小腹,眉宇间晕着一层柔和的光晕。自南疆平定后,她腹中悄然孕育了新的生命,这份突如其来的喜悦,让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有了片刻松弛。

  “娘娘,该喝安胎药了。”晚晴端着一碗温热的药汤,轻声上前。药香与桂香交织,虽略带苦涩,却盛满了小心翼翼的呵护。

  云暮抬手接过药碗,仰头一饮而尽,眉头微蹙又迅速舒展。她放下碗,目光望向窗外,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怀孕的消息传开后,朝堂上渐渐有了不同的声音,储位之争的暗流,已在不知不觉中涌动。

  果不其然,三日后的早朝之上,御史大夫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皇后娘娘身怀龙裔,乃社稷之福。嫡长子关乎国本,臣恳请陛下早日立下储君,以安朝野人心。”

  此言一出,立刻引发连锁反应。几位老臣纷纷附和:“御史大夫所言极是!嫡长子为天经地义的储君,早日立储,可避免日后纷争,稳固江山社稷。”

  萧衍坐在龙椅上,指尖轻叩御案,目光扫过阶下众臣,神色平静:“皇后腹中胎儿尚未降生,性别未知,此时立储,为时过早。”

  “陛下,皇后娘娘吉人天相,腹中必定是嫡长子。”礼部尚书上前一步,语气坚定,“提前立下储君之位,既是对嫡长子的重视,也能让天下百姓知晓陛下传承有序,实乃万全之策。”

  就在此时,蜀王的胞弟、汉王出列反驳:“陛下,臣以为不妥。嫡长子尚未降生,若日后年幼,恐难以担起社稷重任。不如从宗室子弟中择贤立储,既能保证君主贤明,又能避免主少国疑之祸。”

  汉王此言,正中部分宗室亲王下怀。他们本就对云暮干政心存不满,更担心嫡长子登基后,云暮的权力进一步膨胀,便纷纷附和:“汉王明鉴!宗室子弟中不乏贤能之人,择贤立储,方为社稷长久之计。”

  朝堂之上瞬间分裂为两派,一派主张立嫡长子为储,一派主张从宗室择贤立储,争论不休,气氛剑拔弩张。

  萧衍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目光落在立在皇后位上的云暮身上。她今日身着淡粉色绣海棠纹朝服,因怀孕而略显丰腴的身姿更显温婉,面对朝堂纷争,神色却依旧平静无波,仿佛置身事外。

  “皇后以为,此事当如何?”萧衍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喧嚣。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云暮身上。她缓缓上前一步,裙摆扫过金砖地面,发出细微的声响。“陛下,臣以为,储位之事,当以社稷为重。”她的声音温和却坚定,“如今胎儿尚未降生,性别未知,过早立储,实为不妥。若臣腹中确是嫡长子,他日降生后,若天资聪颖,能担大任,再立为储君不迟;若皇子年幼,不足以理政,陛下可与朝臣共同辅政,待其成年后再亲掌大权。”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的宗室亲王,继续说道:“宗室子弟虽有贤能,但嫡长子继承制乃历朝历代的祖制,若随意打破,恐引发宗室纷争,动摇国本。汉王殿下所言‘主少国疑’,并非没有道理,但只要君臣同心,辅佐幼主,定能确保江山稳固。”

  云暮的话条理清晰,既顾及了嫡长子继承制,又回应了宗室的担忧,让殿内的争论声渐渐平息。御史大夫躬身道:“皇后娘娘深明大义,所言极是。但储位关乎国本,若不早日确定,恐生变数。”

  “变数与否,不在于储位是否早立,而在于人心是否安定。”云暮语气平静,“如今新政推行顺利,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只要陛下与朝臣同心同德,坚守祖制,安抚宗室,便不会有变数。”

  萧衍看着云暮从容不迫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与爱意。她身怀六甲,却仍能在朝堂之上冷静应对纷争,顾全大局,这份胸襟与智慧,实属难得。“皇后所言,正合朕意。”萧衍沉声道,“嫡长子继承制,祖制不可违。皇后腹中若为嫡长子,储位已定,无需多议;若为公主,再作商议。即日起,任何人不得再妄议储位之事,违者重罚!”

  他话音刚落,汉王还想开口反驳,却被萧衍锐利的目光制止,只得悻悻退下。

  萧衍继续说道:“为安朝野人心,朕决定,任命楚怀瑾为辅政大臣,他日若嫡长子登基,年幼无法理政,便由楚怀瑾与朝臣共同辅佐幼主,执掌军政大权。”

  此令一出,殿内一片哗然。楚怀瑾手握重兵,镇守北疆,如今又被任命为辅政大臣,权力之大,无人能及。部分朝臣面露担忧,生怕楚怀瑾功高震主,日后生变。

  云暮心中也掠过一丝惊讶。她知道萧衍信任楚怀瑾,却没想到他会如此直接地任命楚怀瑾为辅政大臣。这既是对楚怀瑾的信任,也是对她的安抚,让她无需担心日后幼主无人辅佐。

  “陛下,楚将军手握重兵,又被任命为辅政大臣,权力过大,恐生祸端。”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楚怀瑾追随朕多年,忠心耿耿,战功赫赫,是朕最信任的臣子。”萧衍语气坚定,“他与皇后、朕三人,君臣挚友,同心同德,为大胤江山出生入死,绝不会因权力而心生异心。再者,辅政大臣并非楚怀瑾一人,日后朕会再任命几位德高望重的朝臣共同辅政,相互制衡,确保万无一失。”

  有了萧衍的明确表态,朝臣们虽仍有担忧,却也不敢再反对。

  退朝后,云暮回到长乐宫,刚坐下不久,萧衍便闻讯而来。他快步走到云暮身边,小心翼翼地扶着她的肩膀,语气中满是心疼:“今日朝堂之上,让你费心了。你身怀六甲,本应安心养胎,却还要应对那些纷争。”

  云暮抬头看着萧衍,眼中满是温柔:“陛下言重了。储位之事关乎国本,臣妾身为皇后,理应为陛下分忧。”

  “你啊,总是这样懂事。”萧衍轻轻抚摸着她的脸颊,“其实朕知道,你心中也有担忧。但你放心,朕定会护你与孩子周全,绝不让任何人伤害你们。”

  云暮心中一暖,轻轻靠在萧衍的肩头:“陛下,臣妾相信你。只是楚将军……他镇守北疆多年,劳苦功高,如今又被任命为辅政大臣,怕是会引来更多非议,臣妾担心他会因此陷入险境。”

  “朕明白你的担忧。”萧衍叹了口气,“但楚怀瑾是唯一能让朕完全信任的人,也只有他,有能力辅佐幼主,震慑朝堂。朕已决定,待北疆局势再稳定一些,便召他回京,封为王爵,既肯定他的功绩,也让他远离北疆的是非之地。”

  云暮点点头,心中却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楚怀瑾的忠诚与能力,她毫不怀疑,但权力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她只希望,他能平安顺遂,远离朝堂的纷争。

  自那以后,朝堂上虽仍有少数人私下议论储位之事,但在萧衍的严厉打压下,再也无人敢公开妄议。云暮则安心在长乐宫养胎,同时依旧处理着后宫事务与部分朝政。

  萧衍心疼她辛苦,多次下令让她减少工作量,专心养胎,但云暮总是婉言拒绝:“陛下,后宫事务繁杂,若臣妾撒手不管,恐生乱子。新政推行虽顺利,但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臣妾多做一些,陛下便能少辛苦一些。”

  萧衍无奈,只得同意,但每日都会抽出时间前往长乐宫陪伴她,陪她散步,听她讲解朝政,偶尔还会亲自为她下厨,做一些她爱吃的点心。帝后情深,在宫中传为美谈。

  这日,云暮正在批阅奏折,晚晴匆匆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担忧:“娘娘,楚将军从北疆传回军报,说匈奴残余势力仍在边境活动,恐有异动。同时,他还托人带来了一些北疆的特产,说是给娘娘补身体的。”

  云暮心中一动,接过军报。军报上详细说明了北疆的局势,楚怀瑾在末尾写道:“皇后娘娘身怀龙裔,乃国之大事,望娘娘安心养胎,勿为北疆之事操劳。臣已加强边境防御,定能守护北疆安宁,不让娘娘与陛下忧心。”

  字里行间,满是关切与忠诚。云暮看着军报,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楚怀瑾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模样,想起他为了大胤江山不辞辛劳的付出,心中既有敬佩,又有牵挂。

  “将楚将军带来的特产拿来看看。”云暮说道。

  晚晴连忙将一个锦盒呈上来,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北疆的珍贵药材与皮毛。“楚将军说,这些药材都是上好的安胎药,皮毛可以做衣物,保暖御寒,适合娘娘现在用。”

  云暮拿起一块雪白的狐裘皮毛,入手柔软温暖,仿佛能感受到北疆的严寒与楚怀瑾的心意。她轻轻抚摸着皮毛,心中默念:楚怀瑾,谢谢你。你在北疆一定要保重身体,等天下彻底安定,我们再像从前一样,并肩饮酒,畅谈天下。

  只是,她心中清楚,有些情感,注定只能深埋心底。她是大胤的皇后,是萧衍的妻子,腹中孕育着皇室的血脉,她的心中,只能装着天下苍生,装着大胤的安危。那份对楚怀瑾的牵挂与悸动,只能化为彼此之间最真挚的友谊与默契。

  夜色渐深,长乐宫的烛火依旧明亮。云暮靠在贵妃榻上,手抚小腹,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她能感受到腹中胎儿微弱的胎动,那是新的生命,是大胤的希望。

  她相信,只要她与萧衍、楚怀瑾三人君臣同心,携手并肩,定能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让腹中的孩子在一个国泰民安的环境中长大,让大胤的江山千秋万代,繁荣昌盛。

  只是,她心中也隐隐有些不安。储位之争虽暂时平息,但宗室的不满与野心,并未彻底消除。他日嫡长子降生,储位确定,是否还会引发新的纷争?楚怀瑾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又会引来多少嫉妒与暗算?

  这些疑问,如同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在她的心头。但她深知,无论未来面临多少困难与挑战,她都必须坚强面对。为了腹中的孩子,为了萧衍,为了楚怀瑾,为了天下苍生,她必须守住这份安宁,守住这大好河山。

  窗外,桂树的影子被月光拉长,映在地上,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云暮轻轻闭上眼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她期待着孩子的降生,期待着天下彻底安定,期待着三人能再次并肩站在太和殿的露台上,望着万家灯火,共享盛世繁华。
  http://www.paoshu5.cc/book/45381/1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