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阮大铖的阴阳与器物贪婪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秦淮河的晨雾还未散尽,赵刚已立在阮大铖的府门前。这府邸藏在河房最热闹的地段,朱漆大门上钉着鎏金门环,门楣悬着竹苞松茂的鎏金匾额,可门内飘出的气味却叫人皱眉——是脂粉的甜腻混着陈年木料的霉味,像块泡在脂粉汤里的旧绸子。
赵大人稍候。门房哈着腰引他穿过抄手游廊,廊下挂着几盏未收的灯笼,糊着粉纱,映得青砖地面一片暧昧的红。转过月洞门,便是临水的轩厅,雕花窗棂半开着,能看见楼下画舫的桅杆,听见隐约的琵琶声。
阮大铖正坐在临窗的湘妃竹榻上。他穿一件月白暗纹锦袍,袖口绣着并蒂莲,手里捏着枚翡翠扳指,见赵刚进来,慢悠悠将茶盏搁在案上。茶盏是汝窑白釉,可盏沿沾着点胭脂印,像是方才有美人在侧。
李公子果然来了。阮大铖抬眼,嘴角扯出抹笑,眼尾的皱纹堆成两朵菊花,听说你带了西洋钟?给本官瞧瞧。
赵刚早有防备,上前一步将乌木匣双手呈上:阮大人,这是李统领托末将带来的薄礼。
阮大铖没接,只用两根手指拈起匣扣,一声打开。匣中玻璃镜先跃入眼帘——镜面擦得锃亮,映出阮大铖肥白的脸,他眯起眼凑近,指腹蹭过镜边:好家伙,比宫里的镜子还透亮!手指又滑向那座拇指高的西洋钟,铜壳鎏金,刻着缠枝莲纹,钟摆作响,这物件儿会动?他用扳指拨了下指针,钟摆晃得更欢,倒像个会喘气的金蛤蟆。
案头摊着李昊的书信,墨迹未干,显然刚被人看过。阮大铖瞥了眼,忽然笑出声:李公子这信写得妙啊,说什么愿为朝廷守此山河,倒像真把自己当忠臣了。他抬眼盯着赵刚,可本官听说,靖南营的兵在太行山种地、打铁、造枪,可比读书有意思多了?
赵刚攥紧了袖角。李昊临行前曾叮嘱:阮胡子最善阴阳,莫要着了他的道。可此刻听着这软刀子似的讥讽,他还是忍不住冷笑:阮大人说笑了。靖南营的弟兄们读书不多,却懂得守土有责四个字。
守土?阮大铖将西洋钟轻轻放回匣中,指尖沾了点钟身的金粉,在案上画了个圈,太行山那穷地方,有什么可守的?不如来南京——本官保举你去翰林院当个编修。他往前凑了凑,脂粉气扑了赵刚一脸,天天跟江南才子们谈诗论道,可比守着破营寨风雅多了。
赵刚后退半步,避开那股子腻味:末将愚钝,只懂舞刀弄枪。
不识抬举。阮大铖重新靠回榻上,跷起二郎腿,翡翠扳指在锦袍上磕出轻响,也罢,那西洋钟本官留下了。他指节敲了敲案上的帖子,今晚秦淮河浣月楼,李公子若有空,不妨来坐坐?本官请你听吴侬软语,看名角儿唱《牡丹亭》。
赵刚接过帖子,指尖触到阮大铖袖口的酒渍——黏糊糊的,像是方才喝多了女儿红。帖子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写着李公子雅鉴,末尾盖着枚朱红私印,印文是阮大铖印四个篆字。
阮大人盛情,末将心领了。赵刚将帖子收进袖中,只是靖南营事忙,怕是去不了。
阮大铖眯起眼,像是早料到他会拒绝,又像是觉得无趣:不去也罢。本官倒要提醒李公子——他端起茶盏抿了口,这南京城里,什么都是朝廷的。你们的兵,你们的枪,你们的粮……他放下茶盏,都得看朝廷的意思。
离开阮府时,日头已升得老高。秦淮河上画舫往来,丝竹声、卖花声、船工的吆喝声搅成一团,岸边的茶棚里坐满了穿绸裹缎的公子哥,正指点着画舫里的美人笑骂。
赵刚沿着河岸往客栈走,鞋底碾过碎砖和枯叶。他摸了摸袖中的帖子,酒渍透过布料渗出来,黏糊糊的,像根细绳子拴在他手腕上。
路过一家茶棚,他听见两个茶客闲聊。
听说了吗?阮老爷昨儿又收了扬州盐商的三千两银子,说是要给浣月楼的头牌赎身。
那算什么?上月他还把福建运来的二十箱洋布,全搬回了家——说是,谁信呐?
可不是?前儿个淮河岸冻死个老婆子,他倒有闲心写首诗,说什么寒江独钓
赵刚脚步顿住。茶棚里的笑声飘过来,混着画舫里的琵琶声,扎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想起阮大铖把玩西洋钟时的贪婪,想起他说这物件儿会动时的痴态,想起他邀自己去听曲时的阴阳——原来这大明风雅的背后,是吸着百姓血汗的蛆虫。
回到悦来客栈,李昊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借着月光擦拭一把短刀。刀身映出他的脸,比白日里更冷峻。
见了阮胡子?他头也不抬。
赵刚在石桌旁坐下,将阮府的事原原本本说了,连阮大铖袖口的酒渍、案头的胭脂印都没漏。末了,他攥着帖子往桌上一拍:这老匹夫,当我们是来讨饭的叫花子!
李昊擦刀的手顿了顿,抬头看他:他还说什么了?
说要保举我去翰林院,又说今晚请我听曲。赵刚冷笑,明里是抬举,暗里是羞辱——他打心底里看不起咱们,觉得咱们是群只会舞刀弄枪的粗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昊将刀插入鞘中,目光扫过院角的梧桐树。月光透过枝桠洒在地上,像张破碎的网:阮大铖这等人,最懂投其所好。他想要西洋钟,想要咱们低头,更想要看咱们像狗一样摇尾乞怜。
那咱们就偏不!赵刚一拳砸在石桌上,茶盏跳起来,李统领在信里说,金陵城是裹着糖衣的毒药。现在我算明白了,这毒药里还掺着砒霜——他们一边吸着百姓的血,一边装模作样写酸诗!
李昊沉默片刻,忽然道:你知道阮大铖为什么盯着西洋钟吗?
赵刚一愣:贪财?
不止。李昊拾起地上的帖子,借着月光看上面的印文,他在赌。赌靖南营会为了讨好朝廷,献上所有好东西;赌咱们会为了个虚职,跪下来认他做主子。他抬头,眼里有团火,可他错了。咱们带西洋钟来,是为了让他露出尾巴;咱们来南京,是为了看清这朝廷的烂到什么地步。
夜更深了。赵刚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更鼓声,怎么也睡不着。他起身走到院中,见李昊还坐在石凳上,仰头望着月亮。
统领,咱们下一步怎么办?赵刚走过去。
李昊没说话,指了指月亮:你看那月亮,被乌云遮住时,人总以为天要塌了。可等乌云散了,它还是那轮月亮。
可现在……
现在咱们已经看清了。李昊转头看他,马士英要吞咱们,阮大铖要耍咱们,满朝文武都把咱们当肥肉。可越是这样,咱们越要活得硬气。他站起身,拍了拍赵刚的肩,回去告诉弟兄们,咱们在南京没丢人——该看的看够了,该学的学精了。
赵刚点头,心中的郁气散了大半。他知道,李昊从不是个会被打倒的人。从决定来南京求认可的那天起,他就已经备好了应对所有羞辱的法子。
我知道了,统领。赵刚的声音里重新有了力量,回去我就整顿队伍,让弟兄们知道——咱们靖南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次日清晨,赵刚去阮府取乌木匣。阮大铖正搂着个美妾在花园里赏梅,见他来,只挥挥手:东西留下,本官没工夫送你。
赵刚将匣子放在石桌上,转身就走。美妾撇着嘴嘀咕:什么破使团,送的破镜子破钟,也值得阮老爷留?
这话飘进赵刚耳朵里,他脚步顿了顿,却没回头。他知道,从踏出阮府大门的那一刻起,靖南营与南明朝廷的缘分,就尽了。
回到客栈,李昊已将行李收拾妥当。桌上摆着扩编的军报,还有张刚画的太行山地图,山川河流都标得清清楚楚。
走吧。李昊提起包袱,回太行。
就这么走?赵刚有些不甘,阮大铖拿了咱们的西洋钟,马士英要清剿咱们……
就是要这么走。李昊拉他出门,让他们以为咱们怕了,以为咱们会灰溜溜滚回山沟里。等咱们练出五千精兵,造出三千支快枪,再杀回来——他回头望了眼阮府的方向,嘴角勾起抹冷笑,让他们跪着求咱们。
晨雾中,两人的身影渐渐远去。秦淮河的画舫还在唱《牡丹亭》,可赵刚知道,有些戏,该谢幕了。
http://www.paoshu5.cc/book/45385/1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