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选址的智慧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晨光熹微中,傅雨霏的座驾缓缓停在滨海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她摇下车窗,指向一栋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建筑:这是集团最新收购的物业,三层共两千平米,已经按照医疗空间标准做了基础装修。

  叶尘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栋建筑在晨曦中熠熠生辉,确实是个理想的行医场所。但他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却投向老街深处:我们先去看看另一个地方。

  车子转入老城区,这里的时光仿佛慢了半拍。青石板路两侧是有些年头的梧桐树,枝叶在晨风中沙沙作响。最终,他们在一处临街小院前停下。

  院门是褪了色的朱红色,门楣上依稀可见积善堂三个字的痕迹。推开略显沉重的木门,一座标准的四合院呈现在眼前。院中央有口古井,东南角种着一株高大的银杏树,金黄的叶子落了一地。

  就是这里了。叶尘站在院中闭目感受了片刻,睁开眼时目光清亮。

  傅雨霏环顾四周,眉头微蹙:这里虽然很有韵味,但位置偏僻,面积也只有三百平米。而且...她指了指略显陈旧的房舍,需要全面翻修。

  叶尘走到院中央,俯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间细细捻动:你看这土质,松软肥沃,带着特有的潮气。院中这口井,井水清甜,是难得的好水。他指向那棵银杏树,这棵树少说也有百年树龄,长得如此茂盛,说明此地地气充盈。

  见傅雨霏仍是不解,叶尘耐心解释:在中医理论中,治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地方背靠老城,面朝东南,藏风聚气。你细看院中植被,不仅这棵银杏,那些墙角的青苔也长得格外丰茂,这都是地气充沛的表现。

  他推开正房的雕花木门,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室内,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病人来到这里,首先心神就能安定下来。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味良药。

  傅雨霏走进屋内,确实感受到一种奇特的宁静。但她仍从商业角度提出质疑:可是这里太偏僻了,患者恐怕很难找过来。而且空间有限,无法配备大型医疗设备。

  叶尘微微一笑:医馆不是医院,重在调养而非急救。你看这院子的布局,他带着傅雨霏在院中漫步,正房可以做诊室,东厢房设药房,西厢房做针灸推拿室,倒座房可以改造成煎药房。后院还有一片空地,正好可以用来种植常用草药。

  他停在银杏树下,仰头看着满树金黄:这棵树本身就是一味药。银杏叶能活血化瘀,秋天采收,正好可以用来制作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茶。

  傅雨霏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选址理念。她拿出手机,准备联系设计师来测量尺寸,却被叶尘阻止了。

  不急,叶尘从随身携带的布袋中取出一个罗盘,让我先确定一下各个房间的用途。

  他在院中不同方位驻足测量,时而闭目感受风向,时而观察阳光投射的角度。最后在正房东侧的一个房间前停下:这里做主要诊室最好。清晨第一缕阳光能照进来,却又不会直射诊桌。窗外就是银杏树,患者等候时看看风景,也能舒缓心情。

  傅雨霏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明白了什么:你是不是早就看中这个地方了?

  叶尘点头:三个月前出诊路过这里,就觉得特别。后来查了地方志,这里清末时确实是个医馆,叫积善堂,当时很有名气。

  他带着傅雨霏走到后院,指着一片荒废的菜畦:这里可以种些常用草药。薄荷、紫苏、金银花...既方便取材,也能让患者亲眼看到药材的生长过程。

  可是,傅雨霏仍有顾虑,这样的传统医馆,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吗?

  所以需要你的帮助。叶尘认真地说,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比如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开发线上问诊平台,还可以制作中药材知识的小视频。

  听他这么说,傅雨霏终于展颜:原来你都已经想好了。

  不只是想好了。叶尘从包里取出一卷图纸,这是我初步画的改造方案。

  图纸展开,傅雨霏惊讶地发现,叶尘不仅画出了空间布局,还细心地标注了每个区域的功能。更让她感动的是,图纸的角落里还写着几行小字:诊室宜静,药房宜明,煎药房宜通风,候诊区宜舒心。

  看来我是白担心了。傅雨霏收起手机,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周全。

  叶尘收起图纸,目光深远:选址如用药,贵在得当。市中心那个位置固然繁华,但气息浮躁,不利于患者静养。这里虽然偏僻,但气息温和,正是养病的好去处。

  他走到古井边,打上来一桶水:尝尝看。

  傅雨霏掬起一捧井水,入口清甜,带着一丝凉意,确实与寻常自来水不同。

  好水。她由衷赞叹。

  好水煎好药。叶尘微笑,这口井的水质,我特意送去检验过,富含多种矿物质,特别适合煎煮药材。

  阳光渐渐升高,整个院子笼罩在温暖的光晕中。傅雨霏看着叶尘在院中忙碌的身影——他时而查看房屋结构,时而记录植被情况,那份专注与投入,让她忽然理解了这次选址背后的深意。

  我明白了,她轻声说,你要的不是一个医馆,而是一个能够传承中医精神的所在。

  叶尘回头,眼中闪着欣慰的光:知我者,雨霏也。

  半个月后,当装修队开始施工时,工人们发现院中的银杏树下多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叶尘亲笔题写的医者仁心四个字。而傅雨霏则让人在院墙四周种上了一排竹子在,取竹报平安之意。

  这个坐落在老城区的小院,就这样开始了它的新生。而对叶尘和傅雨霏而言,这也将是他们共同事业的又一个起点——一个融汇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理念的全新尝试。

  当第一批药材种子在后院播下时,叶尘站在院中,对傅雨霏说:等来年春天,这里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傅雨霏望着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的银杏树叶,忽然觉得,这个看似普通的小院,或许真能成为他们理想中的那个积善堂。
  http://www.paoshu5.cc/book/45404/6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