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准设“掌医司”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天光彻底撕裂云层,将金色的辉芒泼洒在血与雪浸染的废墟之上。

  清算开始了。

  这不是一场关于战功与缴获的清算,而是一场关乎生死的盘点。

  小满和几名识字的护理妇,手中拿着烧得只剩半截的炭笔,颤抖地在一张张粗糙的草纸上记录。

  她们的声音,在清晨凛冽的寒风中,带着哭腔,却又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庄严。

  “第七什,伤员三十七人,亡九人,存二十八人……”

  “重伤营,收治一百零二人,存活五十九人……”

  “李昭节将军麾下,三百伤兵,存活一百九十三人……”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在昨夜地狱中挣扎过的魂灵。

  沈知微站在那面被血浸透的“白红旗”下,一夜未眠,双眼布满血丝,神情却平静得可怕。

  她没有去听那些汇报,因为最精准的数据,正在她脑中飞速成型。

  三天后,一份完整的统计结果呈现在她的案前。

  烽火医坊,在此次北狄突袭战中,前后共收治各部伤兵两千三百一十七人。

  最终,存活一千三百九十二人。

  存活率,六成。

  这个数字,在医疗落后的古代,无异于神迹。

  以往任何一场惨烈战役,伤兵的死亡率都高得令人绝望,十人能活下一两个,便已是邀天之幸。

  大部分伤兵不是死于刀剑,而是死于感染、破伤风和无休止的流血。

  “大人,”小满将最后一页记录呈上,泪水终于决堤,“我们……我们救下了一千三百九十二条命!”

  沈知微接过那叠厚厚的、浸着血污与药渍的纸,指尖微微颤抖。

  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千三百九十二个家庭的希望,是她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用专业知识撬动的、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巨大杠杆。

  消息以燎原之势传回京城,朝野震动。

  内阁连夜拟旨嘉奖,洋洋洒洒数千言,盛赞北境大捷,更将烽燧之地“天降祥瑞,伤兵不死”的奇迹,归功于督战钦差领导有方,天子洪福齐天。

  对真正的主导者沈知微,却只以“一介医妇,颇有奇术”八个字轻飘飘带过,赏银百两。

  旨意传到烽燧,宣旨的太监尖着嗓子念完,等着沈知微跪地谢恩。

  然而,沈知微只是静静地站着,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沈医妇,接旨啊?”太监有些不耐烦。

  沈知微终于有了动作,她没有去接那份烫金的圣旨,反而转身,从小满手中接过另一份更厚重的东西。

  “公公远道而来,辛苦了。这份赏赐,我们受不起。”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还请公公将此物带回京城,呈于御前。孰是孰非,自有公论。”

  那是一本用粗麻线装订的册子,封面是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烽火医坊实录》。

  太监疑惑地翻开一页,瞬间倒吸一口凉气。

  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密密麻麻的表格、图样和数据。

  伤员总数、伤情分类、死亡人数、存活人数、救治流程图、自制器械(羊胃输液袋、铜管滴注针)的精细图样……每一笔数据都精确到个位数,每一个流程都清晰得令人发指。

  册子的最后一页,是上百个歪歪扭扭的签名和红色的指印,那是所有参与救治的护理妇联名画押的血书。

  这哪里是什么奇术祥瑞,这是一部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严谨到可怕的医学报告!

  每一笔划,都是一条人命的重量。

  太监捧着这本《实录》,只觉得比千斤巨石还要沉重,额上冷汗涔涔。

  皇宫,紫宸殿。

  皇帝面色阴沉地看着内阁呈上的捷报,对那“天降祥瑞”之说不置可否。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通报:“东厂提督谢玄,求见。”

  谢玄一袭玄色飞鱼服,缓步入内,手中捧着一卷长轴。

  他没有看任何人,径直走到御案前,行礼。

  “陛下,”他的声音如玉石相击,清冷而悦耳,“臣有一物,请陛下一观。”

  他将长卷在御前缓缓展开。

  那是一幅长达丈余的工笔画,却非山水,而是地狱与人间的对比图。

  画卷左侧,是传统的军营,伤兵被随意丢弃在营帐角落,苍蝇盘旋,血水横流,军医束手无策,伤者在腐烂与哀嚎中绝望死去,场面触目惊心。

  画卷右侧,却是烽燧医坊的景象。

  灯火通明,伤员按伤势轻重分区域躺卧,白臂章的医护人员穿梭其中,清洗、缝合、包扎、输液……一切井然有序,虽血腥,却充满了生的希望。

  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皇帝的瞳孔猛然一缩。

  谢玄收起画卷,目光落在皇帝因震惊而微张的唇上,只说了一句:

  “陛下若要强军,先得让人敢负伤归来。”

  一句话,一针见血。

  皇帝久久不语,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

  他看着那份粉饰太平的捷报,又看了看谢玄呈上的、那本字字泣血的《烽火医坊实录》。

  良久,他提起朱笔,在奏本上重重写下批示:

  “准设‘掌医司’,专理军中战地救护事宜。司主官沈知微,秩比五品,独立于太医院,便宜行事。”

  圣旨再至烽燧,已是截然不同的光景。

  沈知微一身素白医袍,立于“白红旗”之下,身后是整齐列队的上百名医护人员。

  她接过圣旨,转身面对众人。

  “从今日起,烽火医坊,更名‘掌医司’。”她的声音穿透山谷,“我宣布三条铁律。”

  “其一,分级救治!凡入我掌医司者,无论将相走卒,一律按伤情定先后。红黄绿黑四色检伤旗为令,违者,军法从事!”

  “其二,无菌操作!凡触伤口之器械、纱布、人手,必经沸水煮沸,烈酒洗烫。此为生死线,触之必死,犯者,同罪!”

  “其三,人人可训!无论军属民妇,不问出身贵贱,只要有心向医、双手能定,皆可报名入我掌医司,学习救人之术!”

  三条铁律,如三道惊雷,彻底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医疗陈规。

  说罢,沈知微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那是她从原身记忆中翻出的、被奉为圭臬的《战伤十八禁》原稿。

  她看也没看,直接将书抛入身前的火盆。

  “规-矩-不-是-死-的,”她一字一顿,看着火苗吞噬书页,“它要跟着活人一起走!”

  火焰熊熊,映亮了她坚毅的脸庞。

  “愿遵司主号令!”上百名医护人员齐齐跪倒,声震山谷,满含敬畏与狂热。

  掌医司成立的第二日,黑翎军副将铁山,率领麾下百余名在战斗中伤残、却被救回性命的旧部,正式脱离原建制,向谢玄请命,归入东厂编制,专职驻防掌医司外围。

  他走到沈知微面前,单膝跪地,解下自己断臂上那只磨得发亮的旧护腕,双手奉上。

  “沈大人,从此,我这条命,还有兄弟们的命,就替那些没能活下来的人,守着这扇门。”

  与此同时,在掌医司的后方,赵大锤带领的工匠团队,正热火朝天地赶工。

  他们按照沈知微绘制的图纸,开始批量复制一种全新的“模块化医箱”。

  箱内分格精巧,可放置照明烛台、特制引导针、小型消毒炉和各类药瓶,这将成为未来大周每一支野战医疗队的标准装备。

  技术、组织、权力,在这座北境的烽燧之上,完成了三位一体的闭环。

  数日后,第一批完全康复的士兵列队离营。

  他们没有敲锣打鼓,没有高喊口号。

  临行前,每个人都默默地从自己干净的衣袍上,撕下一缕布条,走到医坊门前那棵不知经历多少风霜的老槐树下,郑重地将其系在枝干上。

  风起,万片白布翻飞如雪,仿佛无数招魂的幡,又似无数感恩的祈愿。

  沈知微立于树下,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忽然,一片布条被风吹落,恰好飘到她的脚边。

  她弯腰拾起,正面是两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救命”。

  她翻过来,背面却是一行截然不同、隽秀有力的小字。

  “知字辈未绝,继者已至。”

  沈知微的瞳孔微微一缩,猛地抬头望向那满树的白幡,仿佛要从那万千笔迹中找出书写之人。

  良久,她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千里之外,东厂密室。

  谢玄手中捻着一枚比米粒还小的黑色机簧,将其小心翼翼地嵌入一件新制龙袍的盘扣内衬之中。

  那是一枚天工阁出品的、最精巧的微型共鸣耳塞。

  他放下工具,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低语:

  “这一次,轮到我们来定音了。”

  掌医司的诏令既下,沈知微作为主官,还京述职、接受正式册封,已是板上钉钉。

  北境的烽火虽暂熄

  那里,才是她真正的战场。
  http://www.paoshu5.cc/book/45461/3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