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三三制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金陵城外,数十里处,一处被列为绝对禁区的幽深山谷。这里明哨暗堡林立,巡逻队交叉往复,戒备之森严,远超东王府外围。即便是太平军的核心,若林阳亲手签发的金漆令箭,亦不得逾越雷池半步,违令者,格杀勿论。

  山谷深处,景象与徐州淮军操演“排队枪毙”的宏大刻板场面截然不同。这里没有旌旗招展的密集方阵,也没有震耳欲聋却节奏缓慢的齐射枪声。

  一千名从百万太平军中沙里淘金、精心遴选出来的老兵,成为了第一批接触“神兵”的幸运儿。他们个个身经百战,对天国和林阳的忠诚无可置疑,更兼头脑灵活,身手矫健。此刻,他们正以小队形式,散入山谷的复杂地貌之中——在茂密的林地间穿梭,在陡峭的坡地上跃进,在潺潺的溪流边隐蔽。他们身上不再是鲜艳的号衣,而是换上了便于伪装的土黄、靛青色杂色衣裤,行动间,已初具现代特种作战的雏形。

  他们手中紧握的,正是林阳从现代龙国带来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那流畅的枪身线条,冷峻的钢木结构,尤其是56半自动那标志性的、闪亮的折叠式三棱刺刀,让这些摸惯了冷兵器和前装火铳的老兵们啧啧称奇,爱不释手。然而,更让他们心神震撼的,是这些武器展现出的、超越他们想象的毁灭性威力。

  一处依托天然土坡构建的射击阵位上,一名被林阳亲自灌输了不少现代兵器知识的教导队教官正进行示范。他稳稳地趴在地上,身体与大地几乎融为一体,指着三百步外一字排开的十数个灰黑色陶罐,低吼道:

  “看清楚了!目测距离,调整标尺至‘3’!稳住心神,控制呼吸,食指均匀加力,轻扣扳机!”

  “砰!”

  一声清脆利落的枪响划破山谷的寂静,迥异于黑火药武器发射时沉闷如雷的轰鸣,这声音更尖锐,更具穿透力,带着一种金属的质感。几乎在枪响的同时,远处的一个陶罐应声炸裂,碎片四溅!

  “无需装填!迅速寻找下一个目标!”

  教官的声音平稳而有力,他仅是肩窝微微一动,枪口迅捷而细微地调整。

  “砰!”

  第二个陶罐在尘土中粉碎。

  “砰!”

  第三个陶罐同样未能幸免!

  电光石火之间,三声枪响,三个目标被精准清除!围在四周观摩的老兵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一片倒吸冷气之声,随即是压抑不住的、充满了兴奋与震撼的低呼。

  这射速!这精度!这持续的火力!彻底颠覆了他们脑海中关于“火器”的一切认知。他们熟悉的恩菲尔德1853型步枪,训练有素的士兵也需要近二十秒才能完成一次装填、瞄准、击发,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手中这名为“半自动步枪”的神兵,足以从容不迫地倾泻出五六发乃至更多精准致命的子弹!这已不是代差,这简直是天壤之别!

  “此乃天父赐予的56式半自动步枪!”

  教官举起手中修长的56半自动,声如洪钟,

  “然,神兵非止于此!还有更迅猛者!”

  他话音未落,已抄起旁边一支枪管更短、弹匣弧线更显饱满的56式冲锋枪,身体半蹲,对准百米外一排模拟敌军散兵的木靶,猛地扣动了扳机。

  “哒哒哒!哒哒哒!”

  短促而急促的点射声如同年节时最密集的爆竹,又似死神急促的敲门声!子弹形成的金属风暴瞬间扫过木靶区域,木屑如同被无形巨力撕裂般疯狂飞舞,顷刻间,那些木靶便被打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

  “此乃天父赐予的56式冲锋枪!比从前的乌兹冲锋枪火力更甚!近战绞杀,荡寇涤尘,无往不利!”

  教官的吼声在山谷间回荡。

  老兵们兴奋异常,仿佛已经亲眼看到,在不久的战场上,淮军那些排着整齐而呆板线列的精锐们,在他们手中这种恐怖火力编织的死亡之网面前,是何等的脆弱与绝望!一种狂热的自信在队伍中无声地蔓延。

  然而,林阳带给他们的,绝不仅仅是几件超越时代的杀伐利器。

  在初步掌握了枪械基本操作、领略了其骇人威力之后,真正的、被视为核心机密的训练,才刚刚开始。

  “诸位兄弟!”

  这一日,林阳亲自站在队列前方,目光如炬,扫过每一张饱经风霜却写满渴望的面孔,

  “手中有了神兵利器,若仍沿用过去那人海冲锋、密集齐射的旧式战法,无异于买椟还珠,暴殄天物!从今日起,本王将亲自传授尔等一套全新的作战之术”

  “三三制!”

  他大手一挥,几名教导队员立刻在地上用石灰画出清晰简明的战术示意图。

  “所谓三三制,其核心,便是以三人组成最小的战斗单元,谓之战斗小组!”

  林阳拾起一根树枝,指向图形,

  “此三人,分工明确:一人为主攻手,负责在前突击,正面压制、消灭敌人;一人为助攻手,居于侧翼,负责观察、警戒、掩护主攻手侧翼,并随时准备接替主攻;一人为支援手,通常携带更多弹药或火力更强的武器,负责提供持续火力支援,并在必要时接替前两者。三人之间,须时刻保持目视联系,呈三角进攻或防御队形,相互依托,交替前进!”

  他的树枝移向更大的组合:

  “而三个这样的战斗小组,便构成一个步兵班!由班长统一指挥调度,各小组之间,同样遵循三角原则,相互策应,形成更大、更灵活的进攻箭头或防御扇面。班之上,排、连、营,皆可依此原则层层扩展,如臂使指,散而不乱!”

  林阳的声音陡然提高:

  “此战术之精髓,在于疏散、机动、协同这六个字!我们不再需要依赖密集队形去追求排枪齐射的火力密度!从今往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致命的火力点!我们以疏散灵活的队形,最大限度地减少敌军火炮和排枪的覆盖杀伤;我们以迅猛果决的机动,不断寻找、撕裂敌人的防线弱点;我们以心有灵犀的紧密协同,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绝对优势,以快打慢,以动打静,将敌人拖入我们熟悉的节奏,然后……彻底摧毁!”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山谷彻底变成了一座庞大而高效的战术试验场与磨刀石。这些太平军中最精锐的老兵们,如同最饥渴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来自另一个时代的先进战术思想。

  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如何在崎岖不平的山地、在障碍重重的林地、在视野开阔的坡地上,迅速而标准地展开三角战斗队形;练习如何利用每一块岩石、每一处洼地、每一棵树木作为掩护,以低姿、侧姿匍匐,或是短促迅猛的跃进,交替掩护,接敌运动;练习如何使用简单明确的手势、长短不一的哨音,在嘈杂的战场上实现无声或高效的通讯指挥;练习如何在枪械的精准点射与掩护下,灵活机动地逼近敌方阵地,然后奋力投出那威力远超土制炸弹、带着木柄的“手雷”……

  训练无疑是艰苦卓绝,甚至可称残酷的。早已习惯了集团冲锋、凭血气之勇猛打猛杀的老兵们,起初对这种看似“散乱无章”、“各自为战”的稀疏队形极不适应。

  演练中,时常出现小组脱节、队形混乱、掩护失位、通讯不畅的情况。但在教导队教官们严厉到不近人情的纠正下,在一次比一次更贴近实战的对抗演练中,在汗水、淤青甚至偶尔的流血教训中,他们开始逐渐领悟到这种看似松散实则内蕴玄机的战术的精妙之处。

  当一支仅仅九人的小队,在茂密的山林间如同鬼魅般无声穿行,利用地形和默契的配合,在模拟对抗中悄然“歼灭”了数倍于己、扮演传统清军巡逻队的“假想敌”时;当他们在构筑了简易工事的阵地攻防演练中,用精准的远程狙杀、狂暴的近距离压制和致命的手雷投掷,将固守阵地、排着线列进行“齐射”的“淮军”打得根本无法抬头、溃不成军时……所有参与其中的士兵,眼中都绽放出恍然大悟的光芒,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们真正明白了,东王殿下为何断言,淮军引以为傲的那套线列战术,在他们面前,将彻底沦为历史的尘埃,一个冰冷而残酷的笑话。

  林阳独立于山谷一侧的高地之上,负手而立,山风猎猎,吹动他额前的发丝。他俯瞰着下方,那些已然脱胎换骨的士兵们,正如水银泻地般在复杂的山谷地形中灵活穿梭、突击、掩护、协同,56式枪械那独特的射击声此起彼伏。

  这一千名饱经战火、又接受了最先进武器与战术洗礼的种子,已然破土萌芽。他们将成为燎原的星火,必将把这超越时代的军事思想与作战方式,带到太平军的每一个角落。

  “排队枪毙?呵……”

  “李鸿章,曾国藩……尔等以为,拿到了英夷的恩菲尔德,便抓住了这时代的脉搏,掌握了强军的关键?”

  林阳低声自语,

  “殊不知,你们所追逐的,早已是我弃之如敝履的糟粕。当你们的线列兵,还在军官的喝令下,踏着僵硬的鼓点,缓慢而笨拙地向前推进,试图用排枪决出胜负之时……等待你们的,将是来自太平军无处不在的死亡风暴。”
  http://www.paoshu5.cc/book/45475/3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