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城头的暗助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寒风卷着细雪,刮过襄阳城高耸的城墙。李长生裹着一件半旧的棉袍,混在入城的人流中,看起来与周围那些面带菜色、眼神惶恐的流民并无二致。

  城门口盘查森严,守城的兵卒虽然面带疲惫,眼神却异常锐利,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入城之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着烟火、汗水和隐隐血腥的气味,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紧绷到极致的压抑感。

  “快些快些!蒙古鞑子的游骑就在城外三十里,随时可能过来!”一个队正模样的军官哑着嗓子催促,声音里透着连日鏖战的沙哑。

  李长生低着头,随着人流缓缓移动。他能清晰地感知到,这座城池仿佛一张拉满的弓,弦已绷到了极限。城墙之上,守军林立,刀枪在阴沉的天色下泛着冷光。更远处,隐隐有喊杀声和擂鼓声传来,那是城外正在进行的、永无休止的前哨战。

  他寻了处靠近城墙根的破旧客栈住下,房间狭小阴冷,窗外正对着内城墙的马道。选择这里,并非为了舒适,而是此地视角绝佳,既能观察城防,又能感知战场气息,且足够隐蔽,符合他“观察”而非“介入”的初衷。

  夜幕很快降临,城内的灯火稀疏而黯淡,实行着严格的宵禁。然而,城外的喧嚣非但没有平息,反而隐隐有加剧之势。李长生没有点灯,只是静静坐在窗前,神识如同无形的水波,悄然蔓延开去。

  城外,蒙古大营连绵如海,篝火点点,仿佛地狱的入口。一股肃杀、野蛮、带着浓烈血气的军阵煞气冲天而起,与襄阳城内那股悲壮、坚韧的守护意志在无形的层面激烈碰撞。

  子时刚过,异变陡生!

  “敌袭——!蒙古人夜袭!西城!是西城!”凄厉的警报声划破夜空,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兵刃撞击声、以及垂死者的惨嚎!

  李长生的神识瞬间聚焦于西城墙。只见无数黑影如同潮水般涌上城头,守军拼死抵抗,刀光剑影在火把的映照下疯狂闪烁。蒙古军中显然混杂着武功高强的好手,他们身形矫健,出手狠辣,专门针对守军中的军官和精锐进行斩首。

  一名宋军指挥使正挥舞长枪,奋力格杀两名攀上城头的蒙古百夫长,冷不防侧面一道阴狠的刀光悄无声息地袭来,直取他的肋下。那持刀的蒙古人身材瘦小,动作如鬼似魅,显然精于暗杀,内力修为不俗。

  指挥使已然力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眼看就要被这一刀重创甚至毙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瘦小蒙古高手的手腕突然一麻,凝聚的内力瞬间溃散,刀势也随之偏斜,擦着指挥使的甲胄划过,只带起一溜火星。他惊愕低头,却见自己手腕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细微的红点,仿佛被蚊虫叮咬,并无外伤,但整条手臂的经脉却如同被冻结,再也提不起半分力气。

  “有暗器?!”他心中骇然,四下张望,却只见混乱的战场,哪有什么暗器踪影?

  指挥使死里逃生,虽不明所以,但求生本能让他暴喝一声,长枪回扫,将因手臂僵直而空门大开的蒙古高手扫落城下。

  李长生收回点在窗棂上的手指,指尖一缕淡金色的气息缓缓收敛。他用的正是《长生诀》内力凝聚的指风,无形无质,却又精准无比,专破气脉节点。他出手极有分寸,只制敌,不杀人,且选择的角度和时机妙到毫巅,在混乱的战场中,根本无人能察觉这细微的能量波动。

  这只是开始。

  城头巷战愈演愈烈。又一处垛口,三名蒙古勇士结成一个小小三才阵,刀法狠戾,将一队宋军士兵逼得节节败退,眼看就要撕开一个缺口。为首那名蒙古勇士满脸狞笑,一刀劈向一名年轻宋兵的面门,势大力沉。

  那宋兵面露绝望,只能闭目待死。

  然而,蒙古勇士挥刀的手臂在半空中莫名一滞,仿佛被无形的绳索绊了一下,刀势顿时散乱。年轻宋兵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猛地向前一刺,长矛竟意外地穿透了对方的皮甲,将其捅了个对穿。

  类似的情景在城头多处上演。一个正欲投掷火药罐的蒙古斥候,手指刚摸到火折子,便觉小腹一麻,丹田气息瞬间紊乱,整个人软倒在地,火药罐滚落一旁;一个凭借轻功在城垛间纵跃,专放冷箭的蒙古射手,脚尖刚点上墙砖,膝弯处便是一酸,身形失控,惨叫着栽下城去……

  李长生如同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棋手,以城墙为棋盘,以指风为棋子,冷静而精准地落子。他并非大规模地屠戮蒙古兵,那样动静太大,且与“躺平”初衷相悖。他只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最细微的节点,轻轻拨动一下天平,化解那些足以导致局部崩溃的危机。

  他的动作隐蔽至极,气息完全融入夜色与战场杀伐之气中,即便是城头上正在激战的郭靖、黄蓉等高手,也全副心神都放在应对明处的敌人和指挥全局上,未能察觉到这暗中的援手。

  【待续】

  战斗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蒙古军的攻势终于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狼藉和双方累累的尸体。城头上,宋军将士们来不及欢呼,便开始默默地抢救伤员,加固工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更深的坚定。

  李长生站在窗前,遥望着城头上忙碌的身影,以及远处蒙古大营依旧不灭的篝火。城内,那股悲壮而坚韧的意志似乎经过鲜血的洗礼,变得更加凝实。他轻轻呼出一口气,体内《长生诀》自然运转,刚才频繁施展指风所消耗的些许内力,正在迅速恢复。

  系统面板上,一行提示悄然浮现:“于纷争中恪守本心,以微力拨动命运,无损道心,反有明悟。评价:契合‘躺平’真意之‘不争而善胜’。奖励:内力微幅精纯,对‘气’之掌控略有提升。”

  看到这提示,李长生心中了然。系统认可的“躺平”,并非绝对的袖手旁观,而是在介入时,依然能保持超然的心态,以最省力、最不沾因果的方式达成目的。今夜之举,既顺应了他目睹同胞受难时那一丝不忍的本心,又未真正卷入杀孽,确实是一种两全其美。

  然而,他心中并无多少喜悦。个人的力量,在这样宏大的国仇家恨面前,终究是渺小的。他能救十人、百人,却救不了这满城军民,更逆转不了这天下大势。襄阳城的命运,仿佛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或许…这就是‘势’吧。”他低声自语,目光再次投向城外那无边无际的敌营,“个人的长生,在这滚滚洪流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他忽然想起系统之前关于“文明气运”的模糊提示,以及自己修为提升与心境感悟的关系。守护与见证,是否真的也是一种修行?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却规律的脚步声从楼下传来,停在了他的房门外。来人气息沉稳,步伐有力,显然身负武功,而且…是冲着他来的。

  李长生眉头微蹙,他自问隐匿得很好,如何会被人找上门?是刚才出手露出了马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他收敛所有气息,如同一个真正的、受惊的流民,悄无声息地移动到门后。

  “笃笃笃。”敲门声响起,不轻不重,带着一种克制。

  【待续】

  门外传来一个低沉而略显沙哑的声音:“里面的朋友,可否开门一叙?在下并无恶意。”

  李长生心念电转,迅速排除了是蒙古细作的可能,对方的口音是地道的襄阳官话,语气中也听不出杀意。他沉吟片刻,还是缓缓拉开了房门。

  门外站着一名身着陈旧宋军制式皮甲的中年汉子,脸上带着风霜之色,眼神却锐利如鹰。他并未携带兵刃,只是对着李长生抱了抱拳,目光快速在房间内扫过,最后落在李长生看似平凡无奇的脸上。

  “冒昧打扰,还请见谅。”中年汉子开口,声音压得很低,“在下赵昆,乃郭靖郭大侠麾下斥候营队正。”

  李长生心中微动,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惶恐和疑惑:“这…这位军爷,找小人有何贵干?小人只是逃难至此,身无长物…”

  赵昆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灼灼地盯着他:“朋友不必伪装。今夜城头之战,虽然混乱,但在下负责巡查内城马道,恰好看得清楚。西城那段城墙,至少有七处险情,都是在千钧一发之际莫名化解。蒙古好手或是失足,或是岔气,时机巧合得令人难以置信。”

  他顿了顿,向前微微倾身,声音更低:“而那段城墙下方,正对着的,就是朋友你这间客房唯一的窗户。一次是巧合,七次…也是巧合吗?”

  李长生沉默。他没想到,自己如此隐蔽的动作,竟然被一个心思缜密、又恰好在合适位置的军中老手看出了端倪。果然,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觑天下人。

  见他不语,赵昆脸上露出一丝“果然如此”的神情,语气也缓和了些:“朋友勿怪,郭大侠和黄帮主早有严令,对于暗中助我襄阳的江湖义士,定要以礼相待,绝不敢有丝毫怠慢。只是…如今局势艰难,任何不明来历的力量,我们都必须弄清楚。朋友身手之高,实属罕见,若能…”

  “赵队正。”李长生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疏离,“你找错人了。我只是一介过客,恰逢其会,略通些粗浅的养生功夫,于战阵厮杀一窍不通。今夜城头之事,或许是守军将士奋勇,或许是…天佑襄阳吧。”

  他这话半真半假,既否认了直接参与,又暗示了自己并非普通人,却将功劳推给了守军和虚无缥缈的天意。

  赵昆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对方不愿承认,更不愿被招揽。他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更多的是理解和警惕。这等高人,行事自有其准则,强求不得。

  他再次抱拳,郑重道:“既如此,是在下唐突了。无论阁下是否出手,襄阳城都感念任何心怀善意的朋友。只是…如今城外蒙古大军围困,城内…也并非铁板一块,朋友还请自己多加小心。” 最后一句,意有所指。

  李长生微微颔首:“多谢提醒。”

  赵昆不再多言,深深看了李长生一眼,转身快步离去,脚步声迅速消失在楼梯口。

  李长生关上房门,眉头微蹙。赵昆的最后一句警告,“城内并非铁板一块”,是什么意思?难道除了蒙古细作,襄阳内部还有别的隐患?

  他原本打算明日便离开这是非之地,继续南行。但此刻,一丝新的好奇被勾了起来。这襄阳城的浑水,似乎比他想象的更深。
  http://www.paoshu5.cc/book/45479/1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