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大都的繁华与暗流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大都的城郭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雄浑。作为蒙古人统治下的帝都,这里既有草原民族的粗犷豪迈,又融合了汉文化的精致繁华。街道上人来人往,蒙古贵族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色目商贩操着生硬的汉语叫卖,汉人百姓则大多低头匆匆而行。

  李长生一身青布长衫,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他刚从武当山下来,与张三丰的一番论道让他对阴阳变化、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刻心境平和,气息内敛,看上去与寻常读书人并无二致。

  “听说了吗?峨眉派的灭绝师太前日在城外一剑斩了三个蒙古兵!”

  “嘘!小声点...不过我也听说了,据说是因为那几个兵痞欺辱汉家女子...”

  旁边茶摊上,几个江湖打扮的汉子正低声交谈。李长生脚步未停,神识却已悄然覆盖过去。

  “何止峨眉,如今六大门派都在暗中联络,似有大事要发生。”

  “是为了那屠龙刀吧?听说那把刀重现江湖,在什么人手里来着?”

  “明教!就在明教手里!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李长生在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酒楼前停下脚步。此处地处繁华,正是打听消息的好去处。他选了二楼一个靠窗的雅座,点了一壶清酒,几样小菜,看似在欣赏街景,实则将整座酒楼的交谈声都纳入耳中。

  “...那明教妖人,行事诡异,不拜佛祖不敬君王,如今得了屠龙刀,更是嚣张!”

  “张真人前日不是发下话来,要各派克制,勿起争端么?”

  “武当派自是超然,可别的门派哪里坐得住?尤其是少林、峨眉,与明教积怨已深...”

  李长生慢慢品着酒,心中了然。《倚天屠龙记》的大幕,果然正在徐徐拉开。他想起在武当山上,那位年轻的张真人谈及江湖纷争时眼中的忧虑,此刻更觉那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让开!让开!”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一队身着官服的蒙古武士簇拥着一个华服青年走上楼来。那青年约莫二十出头,面色倨傲,腰间佩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弯刀。

  酒楼掌柜连忙迎上,满脸堆笑:“小王爷您来了!雅间早已备好...”

  那被称作“小王爷”的青年目光扫过二楼,忽然停在李长生身上,眉头微皱。李长生此刻虽气息内敛,但那份历经数百年沉淀的从容气度,在人群中依然如鹤立鸡群。

  “那人是谁?”小王爷问身旁的随从。

  随从打量了李长生几眼,低声道:“回小王爷,看着面生,不像朝中官员,也不似寻常商贾。”

  小王爷冷哼一声,竟径直向李长生走来:“你是何人?见了本王为何不跪?”

  李长生放下酒杯,平静地看着对方。以他如今的修为,早已超脱凡俗礼法,莫说一个蒙古小王爷,便是皇帝亲临,他也无需行礼。但他并不想惹麻烦,只是微微颔首:“山野之人,不识礼数,还望见谅。”

  这番不卑不亢的态度,反而激怒了那小王爷。他自小骄纵,何曾被人如此轻视?当即怒道:“好个山野之人!我看你形迹可疑,定是南边来的奸细!来人,给我拿下!”

  两名蒙古武士应声上前,伸手便要抓向李长生肩头。

  李长生心中轻叹,这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本欲在这大都城中安静观察,却不想麻烦主动找上门来。就在武士的手即将触到他衣衫的刹那,他体内真元微转,一股无形气墙悄然形成。

  那两名武士只觉得手仿佛按在了棉花上,力道尽数被化解,脚下更是一个踉跄,险些摔倒。两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

  小王爷见状更是大怒:“废物!”便要亲自拔刀。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扎牙笃,何事在此喧哗?”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锦袍的年轻公子缓步上楼。这公子容貌俊美,气度雍容,虽也是蒙古贵族打扮,眼神却比那扎牙笃深沉得多。

  扎牙笃见到来人,气势顿时矮了三分,悻悻道:“王保保,你怎么来了?这人形迹可疑,我正要盘问。”

  李长生心中一动,王保保?这可是汝阳王府的世子,赵敏的兄长,未来元廷的重要将领。没想到今日在这酒楼之上,竟接连遇到两位重要人物。

  王保保目光扫过李长生,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这位先生气度不凡,怎会是奸细?扎牙笃,你怕是看错了。”说着向李长生拱手一礼,“在下王保保,家父汝阳王。手下人无礼,冲撞了先生,还望海涵。”

  李长生起身还礼:“世子客气了。”心中却暗自警惕。这王保保眼光毒辣,远非扎牙笃那种纨绔子弟可比。

  王保保似乎对李长生很感兴趣,竟在他对面坐下:“不知先生高姓大名?从何而来?”

  “鄙姓木,草木之木,名常青。”李长生用了化名,“四海为家,游历至此。”

  “木先生...”王保保沉吟片刻,忽然道,“先生非常人也。我观先生气度,似与武当张真人有几分相似,莫非是修道之人?”

  李长生心中微凛,这王保保果然厉害,竟能从他身上看出与张三丰相似的气质。他淡然道:“世子过誉了。在下不过略读些道藏,岂敢与张真人相提并论。”

  两人交谈间,扎牙笃被冷落在一旁,脸色越发难看,终于冷哼一声,带着手下拂袖而去。

  王保保不以为意,反而与李长生聊起了道家经典。令李长生惊讶的是,这位蒙古世子对汉文化了解颇深,不仅熟读经史,对道家思想也颇有见解。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王保保引用道德经,目光却若有深意地看着李长生,“先生以为,如今这天下大势,是在‘无欲’中见其妙,还是在‘有欲’中见其徼?”

  李长生听出他话中有话,是在试探自己对天下大势的看法。他微微一笑,避重就轻:“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妙与徼,不过是一体两面罢了。”

  王保保眼中精光一闪,正要再问,楼下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军校匆匆上楼,在王保保耳边低语几句。

  王保保脸色微变,起身向李长生拱手:“木先生,府中有事,今日暂且别过。先生若在大都盘桓,可来汝阳王府一叙。”说罢留下一个地址,便匆匆离去。

  李长生独坐窗前,看着王保保远去的背影,眉头微蹙。这位汝阳王世子显然不是易与之辈,今日一番交谈,看似随意,实则处处试探。

  他结账下楼,漫步在繁华的街市上。大都的繁华之下,暗流汹涌。六大门派与明教的冲突一触即发,蒙古朝廷对江湖势力的监控也日益严密,而汝阳王府更是这漩涡的中心。

  行至一处书肆前,李长生信步走入。书肆不大,书架上的书籍却颇为丰富,经史子集、医卜星相,应有尽有。他随手翻看,忽然目光一凝,落在了一本看似普通的《南华经》上。

  这本书的装帧与其他书籍并无二致,但书脊处的磨损痕迹却有些异常。李长生神识微动,立刻感知到书中夹着什么东西。

  他买下这本书,走到无人处翻开,果然在书页中发现了一张薄如蝉翼的绢布。绢布上以细密的小字记录着一些信息,竟是明教在大都的几个秘密联络点,以及近期各派高手的动向。

  李长生心中了然,这书肆恐怕是某个情报组织的联络点,这张绢布应是准备传递给特定人员的。他无意卷入这些纷争,正要将绢布放回原处,忽然心念一动。

  绢布末尾的一行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疑似前朝遗宝,藏于西山古寺,图在王府。”

  前朝遗宝?李长生想起那本前人游记中关于“不老长春谷”的记载,心中微动。莫非这与长春谷的线索有关?

  他将绢布内容记下,然后将书放回原处,悄然离开。无论这情报是真是假,西山古寺都值得一探。但汝阳王府...想到王保保那双精明的眼睛,李长生摇了摇头,暂时还不是时候。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李长生在城中寻了家僻静的客栈住下,打坐调息。窗外,大都的夜生活刚刚开始,丝竹声、欢笑声隐约传来,与白日的喧嚣又是另一番光景。

  神识如网般撒开,覆盖了小半个都城。他“看”到王府深处的密谈,江湖客的夜聚,也“看”到普通百姓家的温馨。在这权力与阴谋交织的帝都,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奔波。

  系统提示悄然响起:“身处风暴中心而心绪平和,观察入微而不涉其中,符合‘躺平’真意,心境修为有所提升。”

  李长生嘴角微扬。这大都的繁华与暗流,于他而言,不过是又一场即将开幕的大戏。而他,将继续做那个最清醒的观众。

  只是,那张绢布上的信息,却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西山古寺,汝阳王府,前朝遗宝...这些线索背后,是否真的隐藏着与长生有关的秘密?

  他决定明日便去西山一探。至于汝阳王府,还需从长计议。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李长生平静的脸上。大都的夜,还很长。
  http://www.paoshu5.cc/book/45479/1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