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初进京城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进京路上申怀安对高公公无比尊敬,好吃好喝招待着。

  公公长公公短的叫着,那叫一个细心。

  连明镜和笃竹都看不下去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师叔,对一个太监竟如此看重。

  而且还只是个传旨太监,放在宫里连三流都排不上。

  真不知小师叔是怎么想的?

  就这样一行人路上走走停停行了四五日,这天晚上宿营时。

  叶恨北和云鸟追了上来,身边还带着一个菜鸟。

  他叫雷鸣,就是钓着莫家的那个菜鸟。

  据叶恨北和云鸟查实,京城最近来来一批人到清源,暗地里到处打探申怀安的事。

  而且对于灵山增添人口的事情特别关注。

  目前他们只是打探,并没有其它意图,然后一行人就朝潼州而去。

  这些人甚为小心,目前还摸不清他们的底细。

  申怀安心想,这究竟是谁的人呢,肯定不是相爷和长公主的人。

  可我在京城就只知道他们两人啊,究竟还有谁对我如此关注呢?

  而且他们还去了潼州,究竟是有何目的?

  想不明白他索性不想了,一把拉过雷鸣问道:

  “怎么样,说来我高兴高兴。”

  雷鸣喝了一口酒,就滔滔不绝说起了他的英雄事。

  原来莫家为了霸王醉的配方,明里不好下手,就想悄悄收买灵山的人。

  有一次雷鸣跟孟青在去清源送酒时,被莫成才找住机会接触。

  由此一来二去二人熟识了起来,莫成才以两百两纹银让雷鸣打探霸王醉的配方。

  此事经大哥于勇绍告之申怀安,在得到申怀安主意后,趁着申怀安进京。

  雷鸣偷偷下山找到了莫家,称自己得到了配方。

  于是莫家款待了雷鸣,雷鸣就在莫家的场子里指挥着莫家开始酿酒。

  雷鸣先是让莫家在场子里挖了两个大池子,又在一旁支起了两口大锅。

  将近百担粮食依此放在大锅里煮熟。

  然后将煮熟的粮食全部倒进池子里,让壮汉赤身在池子里进行搅拌平铺。

  再让莫家准备了上万颗鸡蛋,而且吩咐只要蛋清,不要蛋黄,将剥离的蛋清倒在池子里。

  然后上在铺上干草,再撒上石灰,等三天后又将粮食和蛋清挖出重新搅拌。

  这时莫家对雷鸣已彻底信任了,因为挖粮食的时候,隐隐能闻到酒香。

  将搅拌后的粮食装在上千个罐子里,罐子里要铺上桃花或梅花。

  密封七天后,再放在锅里蒸。

  这样祸里蒸煮的水再密封在罐子里,要求半个月后再打开,这样美酒就酿成了。

  听到这里,一旁的明镜吃惊和开口道:

  “小师叔,你这招也太损了,让莫家前后折腾了二十来天。

  上百担粮食,上万个鸡蛋,还有池子、罐子,还有那么多采摘的花朵。

  再加上人工,最后倒出来是上千罐臭水,他们还不撕了你?”

  申怀安也不理明镜,继续问雷鸣道:“后来呢?”

  雷鸣道:“起初他们还有所怀疑,只到后来我一再坚持,他们才按我说的去做。

  不过他们还是不放心,成天找人看着我,不让我回灵山。

  要不是恨北大人和云鸟大人前往接应,我根本逃不出来。”

  申怀安狠拍了一下雷鸣道:“哈哈,雷鸣,真有你的,你出师了。”

  这时云鸟开口道:“接应到雷鸣后,我还特意去莫家打探了一番。

  虽然雷鸣逃了,但他们对于此酿酒之法深信不疑。

  成天派专人看守着这上千个坛坛罐罐,估计还不死心。”

  申怀安:“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我就是想看他们吃瘪的样子。

  雷鸣,此次进京后你就留在京城,暂时不要回灵山了。”

  雷鸣:“是,听从公子安排。”

  就这样一行人走走停停,近七天终于到了京城。

  汴京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的古城,自梁太祖百年前建国至今,已历任五位皇帝。

  梁太祖引兵推翻前朝,建立大梁。

  因长期连年战乱,导致新建的大梁的经济、人口严重下滑。

  他采用丞相叶无涯的建议,改革朝局,削减税收,无为而治,让百姓休生养息。

  后又广纳贤才,建立新制,但还没等其抱负实现,就一病不起。

  太祖之后乃是太宗,太宗从太祖手中接过的大梁虽是百废待兴。

  但经他和他的儿子第三任皇帝梁孝帝的复兴。

  大梁的经济、人口、水利等这才有了一定的起色。

  历经梁太宗和梁孝帝的中兴之后,梁宣帝继位,也就是现任皇帝的父亲。

  先帝夏尧元。夏尧元登基后,依然采取柔和态度进行治国。

  此时的大梁可以说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此时匈奴和大梁撕毁协议,全国举兵南下,以图犯我边疆。

  刚刚中兴的大梁就是因匈奴之患,连年征战。

  不仅得不到持续发展不说,还耗空了国库,如今不得不向他国借款。

  如今大梁虽从以武立国,但比起东边大宇、南边荆楚和西边的巴蜀。

  其经济要薄弱许多,而且还年年要应付匈奴来犯。

  此消彼长,周边几国除了大宇要应付高句丽以外,都在逐步发展。

  大梁为抵御匈奴,不得不找其它几国借款。

  导致大梁的经济得不到良性发展,一直在借东墙补西墙。

  这可苦了右相上官仁远,不仅要面临征兵的粮草,还得应付周边几国的借款。

  而皇上一直想平定匈奴之患,可因钱粮问题,其志向也一直没有实现。

  看来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都很难啊,望着斑驳的汴京古城墙。

  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得到修缮,堂堂一个大国,竟因一个蛮夷而停滞不前。

  申怀安感触颇多,是时代的问题还是制度的问题,只能由历史去评价了。

  此时的京城大门外,上官慕晴在这里等了很久了。

  云鸟传信说是今天进城,她一大早就带着丫鬟春桃在此等候了。

  当见到申怀安的那一刻,上官慕晴脸上虽然笑开了花。

  但还是保留了女子该有矜持,立即上前行礼道:

  “申公子,慕晴已在此恭候多时,我爹说你一进京就让你先去府上。”

  申怀安:“哟,慕晴小姐,年前一别,如今几月未见,你愈发光彩照人了。”

  上官慕晴:“公子请自重,现在可是在京城。

  这里不比那清源,言语之间还请慎重。”

  申怀安:“你是我认识的在京城的第一个故人,我已经很收敛了。”

  上官慕晴:“这几天爹一直在生你的气。

  不知道你哪里惹他不高兴了,今天你见到他不要再油嘴滑舌。”

  申怀安:“那老头……哦,不,相爷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老是喜欢动怒,这样对身体不好。”

  上官慕晴习惯了申怀安的无礼,并未接他的话。

  只是给高公公说,申公子由她先带走。

  等皇上召见进再入宫,让太监回宫复旨。

  说完就让云鸟带着明镜、笃竹、童亮及雷鸣四人先去安顿。

  自己则准备领着申怀安前往右相府,但明镜和笃竹却不同意。

  刚进京城,申怀安身边必须要留人。

  申怀安留下了笃竹和雷鸣,让明镜和童亮跟着云鸟去了。

  必定是去右相府,明镜比他还不知礼数,所以他带上了笃竹和雷鸣。

  而童亮目前还是罪臣之后,不方便去相府。

  叶恨北在进城前就先行离去,他也要和他的主子交差。

  京城右相府,见到上官仁远后,申怀安立即行礼:

  “在下申怀安拜见上官大人,几月不见,不知大人一切安好?”

  上官仁远阴沉着脸,也不回话,只说道:“慕晴,你先出去。”

  上官慕晴见爷爷如此阴沉,不免为申怀安担心起来,她朝申怀安眨了眨眼就退出了书房。

  “上官大人为何如此生气,是今天早朝遇到什么不快吗?”

  见右相如此,申怀安也不敢造次。

  “申怀安,你好大的胆子,你可知罪?”上官仁远突然大声喝道。

  “上官大人,在下初到京城,还没安顿好。

  不知何罪之有,还请大人明示。”申怀安也很是诧异。

  “你还狡辩,你在清源前去平阳救父,为何还将匪寇带回灵山?

  更可气的是你还在灵山私自训练。你安的什么心?

  你要知道私募兵士这可是大罪,你有几个脑袋?”上官仁远依旧生气。

  原来上官仁远是在为这个生气,申怀安知道这是相爷在为他考虑,心里也很感动。

  当初他将土匪带回灵山,也没有多想,只想为他们找个出路。

  其次当时他也正缺人手,没想到竟传到了京城。

  “相爷,这些人虽然名为匪寇,但从未有过伤人之举。

  而且还曾借粮给平阳县,在下看这些人良心未泯。

  这才带回灵山,是在下考虑不周,还请大人息怒。”

  申怀安也不敢太过申辩,只能实话实说。

  “人救出后,将他们遣散就是了,为何还要带回灵山?”

  上官仁远怒气依然未消。

  “相爷,你可知道他们为何进山落草?

  他们首领二兄弟曾在宁州服役,当初边关之战。

  所有人惨死其中,只有这二人活了下来。

  而且一个断了右臂,一个失了左眼。

  当他们回到潼州老家时,没想到抚恤金被县令私贪。

  这才杀了县令前往平阳落草为寇,当初随这二人参军的有近百十人,都战死边关。

  而这些英雄的后人在家无依无靠,都是这二人的同僚。

  没办法,潼州待不下去了,这二人才将他们的孩子带到山上。

  大人,他们并没有错啊,错就错在潼州地方官员不报朝廷之恩,贪脏枉法。

  而且当初平阳县受灾,还是这些人借的粮,从而保住了数千百姓的性命。

  大人,说他们为匪,这也是义匪。”

  申怀安一口气将平阳的事娓娓道出,并没有掺杂半点虚言。

  他也知道此事肯定瞒不过上官仁远。
  http://www.paoshu5.cc/book/45569/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