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剃发令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现代时空

  刘晓希也拓展了些有关清朝剃发易服的情况。

  “…清兵入关后,为了巩固统治颁布的剃发令,要求所有人都要改留满洲发型。

  最初这项政令引发了汉人不满和反抗,被公开废除。

  不过第二年,清兵攻陷江南,多尔衮再次要求剃发,并颁布了易服令,规定所有人必须穿满洲服饰。”

  历朝历代的汉人别说剃发了,听了这话,就差指着清军骂,尤其是那叫多尔衮的。

  历朝历代,可是记住此人了。

  要知道从先秦到到明朝,统治中原的基本都是汉家。

  秦皇汉武这些帝王们的脸上都写满了不爽。

  朱元璋还来回踱着步子,破口大骂,“他奶奶个腿,这些杀千刀的,没事就会折腾人,剃他个毛,别给劳资逮到机会,不然先把鞑子的脑袋剃了。”

  马皇后在旁边听着,大概是习惯了,非常淡定。

  而朱标来到父母的寝宫,就听到了他爹在爆粗口,瞬间放心了不少,有精神骂人,说明他爹状态还很好。

  明末的时空,从皇宫到民间,愤怒之火熊熊燃烧。

  还有不少百姓家中的男儿想要当兵,目的自然是为了消灭后金。

  亡国的危机在眼前摆着,哪怕父母长辈再不愿意,但也不能说出阻止孩子的话。

  年轻人说,“爹、娘,如今我们有丰富的食物、孩子们能跟着光幕念书、能有机会开拓眼界,这样的生活,你们愿意被人破坏吗?我不愿意,所以我要去当兵,我要让你们平安无恙的度过晚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听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话,长辈们哪怕再担心孩子的安危,也没办法阻止孩子们保家卫国。

  “去吧、去吧,大敌当前,我儿不顾个人安危,愿保家卫国,孩子,爹娘会在家等你平安归来。”

  ......

  比起明末的气氛,清朝皇帝们皱着眉头,看得出来很不高兴。

  的确不高兴,毕竟剃发易服在他们眼里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剃个发而已。

  现代时空

  刘晓希的话还在继续。

  “...剃发的要求,是将原有的头发剃掉,只保留铜钱大小的一小撮,再梳成一股小辫,也叫金钱鼠尾。”

  说着,刘晓希也在手机上搜索相关的发型图片给祖宗们看。

  忒丑,这是从先秦到明朝,众多汉人的反应。

  和历朝历代的发型相比,各朝代的人们根本就难以接受,心中更理解明末百姓了。

  明末百姓气炸了,竟然让他们留这么难看的发型,年轻人想参军的更多了。

  这对朱由检倒是好消息。

  和各朝代的反应相比,其实清朝百姓也有认为难看的,只是在高压统治下,有时候不得不屈服。

  清朝宗室并不能理解,在他们眼里,这发型多好看,结果哪知道那些人还不识好人心。

  现代时空

  刘晓希:“其实吧,清朝时期,剃发易服不仅是针对汉人,而是要求所有民族,只是汉人是主要的。

  本来顺治时期,还没有成规制,当时的满臣穿满服,汉臣穿明朝官服,彼此相安无事。

  但有一个叫孙之獬的,他为了讨清廷欢心,打破了这种潜规则。”

  清朝以前的朝代,人们还在想孙之獬是什么人,哪怕是反应慢的人都能猜到,只怕这货在剃发易服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这一想,可给各朝人士气得不轻。

  特别是历朝历代姓孙的人家,现在恨不得把这货逐出孙姓,即便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后代,但都不否认大家心里的厌恶。

  尤其是在知道这货姓孙后,别人异样的眼神,大家都羞愧的不行。

  “该死的,姓什么不好,非得姓孙,连带着我们一起丢人。”

  “他这是想干什么。”

  ......

  明末,有叫‘孙之獬’这个名字的人,又是不安又是委屈,当亲人朋友的眼神看过来,以后可怎么做人啊。

  “爹,你知道的,儿子不可能干这事。”

  “祖父,孙儿是什么样的人,你们该知道,宁愿死也干不出这种卖国求荣的事情。”

  即便是皇宫内,朱由检都冷冰冰的吩咐王承恩,让他去查孙之獬。

  魏忠贤此时也听到心腹禀报,知道一个叫孙之獬的人。

  万幸的是刘晓希对孙之獬此人,也进行了补充。

  “…此人是鲁地淄川人,天启二年的进士。

  他做官的时候是阉党成员,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朱由检登基后,魏忠贤倒台,孙之獬被革职回家。

  清军入关要求剃发,这家伙当即就剃了头,还改穿满臣的衣服。

  当时,满臣说他是汉人,不要他,汉臣说他是满人打扮,也不要他。

  大概就是这样,他心中很是不爽,就上疏提议,让朝廷加快执行剃发令,于是多尔衮采纳了。”

  光幕下

  朱由检的眼神凉飕飕的,知道那么多详细信息,可好查多了。

  王承恩当即会意,“皇上,相信很快就能查到结果。”

  周皇后在旁边也略微松了口气。

  听着心腹的说辞,加上从光幕上的了解,魏忠贤挥了挥手,直接让心腹去捉孙之獬。

  他老魏再不是东西,但也讨厌这种人。

  在鲁地老家的孙之獬,头皮发麻、脸色惨白,踉踉跄跄后退几步、腿一软跌在地上。

  脑子里只有三个字,他完了。

  他的家人们也被这个噩耗惊得心惊肉跳,他的妻儿就算了,但他的兄弟姐妹那是真的恨死他了,他们也是有家庭的人,这下妻儿(丈夫)全被连累了。

  其有名叫孙之獬的人家,纷纷松懈下来,衣服都被冷汗浸透了。

  同时,忙着改名的改名,再也不叫这个让人倒霉的名字。

  “爹,你还是翻翻书,给我取个寓意好点的名字吧。”

  “这一惊一乍的,改名、现在就改名。”

  ......

  至于其他的明末百姓们,还在怒斥姓孙的,怎么也算是罪魁祸首之一,大家如何能轻饶了他。

  朱由检也不可能轻饶对方,死罪是免不了的,还要当着百姓们的面凌迟处死。

  就让他在宫门口那棵歪脖子树上吊着吧,那棵树他已经让人移栽到宫门口了。

  以后,这棵树就是那些叛臣的归处。

  现代时空

  刘晓希虽然不知道崇祯帝会怎么处理,但猜也猜得到。

  “历史上,孙之獬最后的结局其实也不咋样。

  因为剃发令这事,导致众多汉人反抗,也冲破了大家的心理防线,众多的反抗斗争、死了那么多人,论因果,孙之獬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在顺治三年的秋天,孙之獬衣锦还乡,可惜他遇到了农民起义军,被活捉了。

  不仅被游街示众,愤怒的人们还在他身上刺满了针孔,并在这些孔上插满了毛发。

  最后,还被斩首暴尸。

  明末虽然投降的官员很多,但做了贰臣都尽可能避免为虎作伥,哪怕是吴三桂都还劝阻过实施剃发令。

  但这货还助纣为虐,他的结局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光幕下

  现在别说历史上了,除了清朝外,其他朝代的人们都纷纷鼓掌叫好。

  本以为这货会好好活着、飞黄腾达,但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历代人们当然高兴,这就是卖主求荣的下场。

  青年义正言辞的给年幼的儿子说道:“鸣儿,咱要忠君爱国,不过皇帝是昏君,倒是不必忠心,但爱国是要的,背叛民族更要不得。”

  教书先生恶狠狠的合上书本说,“恶有恶报,他的上疏害死了那么多人,如今落到这个结局都是便宜他了。”

  老者一脸冷意,“身体发肤,他还鼓动清军推行剃发令,这种人,死有余辜。”

  ......

  可以说,连孔夫子、诸葛亮、岳飞这些人,都没有一个人同情此人。

  朱元璋心中的怒气也渐渐消散了,“死得好,便宜他了。”

  朱棣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他或许也没料到自己的下场吧。”

  崇祯年间

  朱由检意外极了,本以为凌迟这个主意都够不错的,没想到历史上孙之獬的死又给他提供了思路。

  同时,朱由检派出去捉拿的人和魏忠贤派出去的人,都快马加鞭的往孙之獬的老家赶。

  加上还有当地地方官已经派人去捉拿了,速度肯定比京城来人要快。

  孙家愁云罩顶,他家的亲家也是急啊,谁能想到孙家还能干出这种事,万一连累了他们,那真是没有活路了。

  孙之獬曾经的那些同窗,现在提到他,话里话外都极为不耻。

  教过他的夫子们更是痛心疾首,哪知道会教出来这样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

  孙家的街坊邻居都跑到孙家门口看热闹,主要是有人提议,怕孙家人跑了,现在大家围得水泄不通,保证一只老鼠都跑不出去。

  一定要等官府来之前,把人看好了。

  孙家人心如死灰,哭声不断传出来。

  —

  简单的聊了些剃发令的相关内容,刘晓希嘴巴也说干了,干脆继续点开下一个内容。

  {康熙皇帝的孙子中,谁的下场最惨}

  康熙:??

  他有理由怀疑光幕是故意的。

  对此刘晓希很冤枉,她真不是故意的,刷历史视频多了,平台自然
  http://www.paoshu5.cc/book/45600/5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