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联合国名场面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纪录片看完了,刘晓希关掉平板,不紧不慢的拿起手机刷视频。

  当手机页面跳转到视频软件,各朝人士也看了过来。

  {联合国名场面}

  祖辈们知道联合国,但‘名场面’,咀嚼着这个词,各朝人士还是有些疑惑。

  不过大家也没疑惑太久。

  随着视频的播放,祖辈们悟了。

  因为视频开头,只见联合国的会议大厅内,一群西装革履的各国代表,正蜂拥一团,展开一场武力对决。

  其实这还是往好听的说,搁百姓们眼里,就是这群家伙在打架。

  打架,还是发生在联合国,这谁敢信。

  要是以前,祖辈们肯定是不信的,但如今眼见为实,视频里那打架的、劝架的可做不了假。

  正襟危坐的帝王们,默默卸下了气,还以为视频要说什么,原来是看各国代表打架骂街呢。

  嬴政还有心思考虑,他的大臣们要是去干架,打赢的可能性大不大?

  刘邦脸直抽抽,“这联合国,也挺不拘小节的嘛。”

  李世民干笑了几声,“朕看挺好的,整日坐累了,就当活动活动筋骨嘛。”

  朱元璋指着光幕朝儿子说,“标儿,瞧瞧,平时有仇的,现在打架正好是下黑手的好时候。”

  朱标:...

  ......

  弄清楚后,加上也没看到有东大的代表参架,各朝人士就开始看热闹了。

  宋明的皇帝们其实接受良好,他们的臣子,在朝堂上说到激动处,打架骂人也不在话下,笏板甚至还成了他们的打架工具。

  各朝代的外交大使们,还时不时议论一番,视频中谁打架打得厉害,谁看着老惨了,被按着打。

  民国的外交家们,惊讶过后,就淡定了,想想,他们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不就是打架嘛,不稀奇。

  视频还在继续

  镜头一转,

  来自乌国的代表发言,提议给乌国在战争中牺牲的难民默哀。

  当他说完站起身来,作为老大哥的鹰酱也起身支持小弟。

  见状,以鹰酱马首是瞻的脚盆鸡等国代表也站了起来。

  不过东大的代表依旧泰然自若,旁边见状的巴国代表见兔子大哥不动,也不为所动。

  至于UN的秘书长坐立难安,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干脆半蹲着。

  祖辈们:...

  各时空是满满的惊叹,对UN的地位又有了清晰的认知。

  一时间不知该感慨这个秘书长处事太圆滑、两不得罪,还是该感慨UN在大国面前的确没什么地位。

  东大代表不起身,祖辈们也都理解。

  乌国是鹰酱的小弟,可能还有些其他的什么事情他们不知道,他们作为祖宗的,自然是无限支持后人的。

  视频还在继续

  镜头里,

  来自毛熊的代表开始发言,他表示希望全体起立,为所有在战争中的受害者默哀。

  说完,他就站起身来。

  周围所有的国家代表都在静观其变。

  东大代表在听完翻译后,立马站了起来。

  他这一站,各国代表纷纷起立。

  这一幕,看得祖辈们心情跌宕、千回百转、激动连连。

  东大代表的举动看似简单,却把后世的世界格局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夏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显而易见。

  民国的人们差点泪目,可却是欣慰的泪水。

  他们这个时代的中夏,千疮百孔,在国际上更没什么话语权。

  可在未来,这个东方巨龙再次霸气醒来,傲立于世界。

  清朝的皇帝们心情难以言喻。

  特别是晚清,道光帝的表情有些开心,又有些尴尬,他们被列强压着打,可后世却在国际上那么有地位。

  同治帝年轻的脸上很羡慕,“如果朕也能让大清在世界上,有如此的话语权就好了。”

  “皇上,一定会的。”阿鲁特氏嘴上安慰,但心里却清楚的知道,大清积重难返啊。

  同治帝苦笑的摇摇头,也不再多言。

  —

  刘晓希继续点开下一个视频。

  镜头前,博主表示:“想来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会有人好奇如果扶苏、刘据、李建成、李承乾、朱标、胤礽他们聚在一起,会聊些什么?”

  各朝人士呆愣了下。

  会聊什么?

  这几位现在各朝代的人可都认识,除了扶苏历史上没有明确储君身份外,其他的身份上全是太子,且还是没能顺利继位的太子,他们会聊的内容,这还真有的说道了。

  秦朝

  嬴政的手指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桌面,想到他家扶苏的性子,应该不至于和其他那些太子一起,吐槽自己的老父亲吧。

  扶苏可不知道他父皇这么想,看着手下这帮人好奇的眼神,他眸子一瞪,可惜大家并不怕他。

  陈平一脸的笑嘻嘻,“殿下,你会和其他那些太子们聊什么啊?”

  不远处,樊哙还和卢绾低声嘀咕,“我猜这一帮太子聚在一起,可能会相互诉苦吧?”

  “不不不,我觉得会相互出主意...”

  “咳咳。”刘季没眼看这两货,默默移开几步,离二货远一点,没看殿下的眼神都扫过来了吗。

  扶苏:...

  元光年间

  卫子夫美眸含泪,想到儿子却不敢太过悲伤,毕竟还怀着身孕,大喜大悲对腹中孩子不好。

  “他也许会和旁人聊,自己的母亲太失败了,没办法护住他吧。”

  而刘彻想的是,会不会聚在一起骂爹。

  武德年间

  李渊眉头深深皱起,这个问题把他难住了。

  换句话说,就是他并不愿意多想啊。

  他担心儿子会吐槽他、会怪他、甚至是恨他,这是李渊不愿意看到的。

  “唉。”

  李建成就没有他爹想的那么多,刚看到这个内容,只觉得非常有趣。

  “可惜啊,如果我们真的能聚一聚该多好,聊什么都行,天南海北,就没什么不能聊的。”

  郑观音嘴角微微上扬,丈夫如今这乐观的心态,比什么都强。

  贞观年间

  李承乾低着头,还很认真的思索了一番。

  他会和其他太子们聊什么呢?其中还有一个他大伯。

  也许会聊到的很多吧。

  自己是小辈,大伯想聊什么,他奉陪。

  李泰见兄长不说话,他也不敢问,怕戳兄长的心。

  长孙皇后也沉默了,一群结局不好的太子,能聊什么?很难叫人往好的方面想。

  李世民郁闷了,他大哥和他儿子,要是真坐在一起聊天,会不会聊到自己啊,说自己什么呢?唉。

  想到儿子历史上的结局,只怕两人都会把自己‘问候’一遍也不一定。

  贞观大臣们心里也犯嘀咕,这么多太子聚一块,每一个真要说起来,能力都不算差的那种。

  洪武年间

  朱标好笑的听着他爹的念叨。

  朱元璋还在絮絮叨叨,“...咱标儿和他们又不一样,咱可不废太子,咱也不是汉武帝、唐太宗他们那种人,我儿只要身体好好的,正常继位没问题。”

  朱标心里很温暖,虽然他爹也有一些毛病,但人无完人,对他却是极好的。

  马皇后也比较关切儿子的身体,好在如今没什么问题。

  康熙年间

  几位阿哥心情很微妙。

  胤禛一脸疲惫,他不在意他们聊什么,早知大清被列强打进来,他还争什么皇位啊。

  康熙苦笑道:“保成,大概会怪朕吧。”

  在海外的胤礽,看着视频,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可能是因为我们几人的经历、命运都差不多,反而会惺惺相惜,能聊的太多了。”

  胤祉竖起大拇指,“可惜了,我要是也能加入交谈该多好,那么多朝代的人,一看就好玩。”

  各朝代,猜测的人也有不少。

  “我猜这些废太子可能会先诉苦吧,聊聊各自的惨剧。”

  “也许扶苏会提到自己没有明确立储之事。”

  “不不不,也许他们会想得开,然后就聊聊对未来的想法什么的。”

  ......

  现代时空

  在各朝人士猜测中,视频里,博主还在喋喋不休,刘晓希则是点开了评论区。

  【刘据可能会批评他爹疑神疑鬼;

  李承乾也可能抱怨他爹虽然立自己当太子,但却偏爱李泰】

  正在窥屏的刘彻和李世民:...

  刘彻张了张嘴,但却说不出话来,毕竟‘疑神疑鬼’是真的,呔。

  李世民觉得自己很冤枉,“朕虽然疼青雀,但考虑到这个孩子年纪较小,加上高明是太子,教育方式和其他孩子不同,要严苛些,其实他们两人,朕都一样疼。”

  其实李二也在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对高明太严厉了,这才让这孩子认为自己偏疼兄弟?

  李承乾倒也无需他父皇解释这些,因为他现在也知道,自己这个太子的身份,背负的本就不一样,自然也会被严格要求。

  李泰确定兄长没生气,悄悄松了口气,“大兄,阿耶也很爱你的。”

  李承乾温和一笑,“嗯,我知道。”

  长孙皇后也在提醒自己,平时对孩子们的态度,一定要一视同仁,别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被忽视的那个。

  【他们可能会分享自己的经历。

  比如扶苏提起自己没有被明确立太子,刘据说自己经历的巫蛊案、李建成说玄武门之变、胤礽提九子夺嫡,几个人通过这些事情,就会去分析继承问题】

  各朝人士一想,也觉得有道理。

  通过彼此的经历,总结太子继位失败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教训,还真有可能。

  扶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是听进心里了,因为这些都算得上是继位失败的原因。

  李建成抿着嘴,剖析这些原因只是徒增悲伤,都是一群失败者罢了。

  胤礽不甚在意的摇摇头。

  相比这些当事人,其他那些皇室子弟们,倒是有认真的总结。

  【胤礽可能会告诉大家当太子需要苟得住,自己当了37年太子了。

  李承乾也可能会透露自己谋反失败的细节。

  扶苏也可能会用自己被骗的经历告诉大家要小心谨慎,别轻信他人】

  光幕下

  胤礽嘴角一抽,白眼一翻,“呵呵”。

  说真的,他都当了那么多年太子,但有什么用,还要继续苟?

  真遇上长寿的皇帝父亲,君王越老越多疑,再苟有什么用,想搞你随时有办法。

  李承乾摇了摇头,算了,这一世还好好的,没必要考虑这些,谋反也不可能的。

  扶苏眉眼一弯,笑了,他被骗自尽,说真的,没有自己的势力,即便知道有假,但不想死也必须死。

  有自己的势力倒是不容易被弄死,但也容易被君王忌惮。

  总之在太子这个位子,不管怎么做,都很危险。

  随着一路看下去,各种各样的评论,几位当事人心境各有不同。

  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们还真有机会在后世相聚畅谈人生。

  —

  现代时空,刘晓希继续往下刷视频。

  视频里,博主笑看着镜头,说,“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番历史上的翰林院是什么样的。”

  先秦、乃至秦汉的人们面面相觑,他们的朝代没有翰林院,自然也不清楚这是做什么的。

  唐宋元明清的大臣们,对翰林院倒是很熟悉,也能说出不少相关的内容。

  更何况,还有就在翰林院上班的人呢。

  视频里,博主已经在娓娓道来了。

  “翰林院,用现代的说法,其实就是中办秘书局。

  不过各朝代的翰林院也有所不同。

  最初,这是唐玄宗时期设立的。

  唐玄宗将擅长文词的大臣选入翰林写文章,后来逐渐演变成草拟机密诏制的机构,参与军国要事,任职者即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的出现,不仅在草拟诏制方面分割了中书舍人的权力,同样也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到了唐宪宗时期,翰林学士承旨成了唐朝名义上的宰相。”

  各朝百姓也听明白了,说翰林他们不一定能懂,但说到宰相,大家就懂了。

  几岁的孩子眼睛亮晶晶的,“爹,我以后也想进翰林院。”

  孩子爹笑了笑,“切,人小口气还挺大,行,爹等着。”

  ......

  秦汉的帝王们对翰林院的兴趣不大,他们如今的制度挺好的,没必要参照后面那些朝代再弄一个翰林院。

  李世民想了想,也先放在一边,要是翰林又变成另一个宰相,那意义不大。

  李隆基为难了,如今翰林学士院已建,不可能再撤销吧,不过任何制度初期都是好的,先用着吧。

  视频里,博主还在继续。

  “到了宋朝时期,沿用唐制设立翰林学士院。

  翰林学士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很多宰相也是从中选拔而来。

  明朝时期,能直接进入翰林院的人,就是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

  状元授予从六品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编修正七品。

  至于其他人,几乎要等待朝考,殿试后分配再排名。

  前三十名左右是可以进入翰林院学习,当庶吉士。

  三年过后,走前三位的路子,慢慢混资历。

  在翰林院工作,就相当于在内阁的秘书机构工作。”

  光幕下

  各朝百姓能听懂,总之翰林院很厉害。

  不过秦汉这些朝代看看热闹就够了,他们时代也没有翰林院。

  秦汉的大臣们也不羡慕这些。

  李隆基倒是很意外,主要是他也没想到翰林院发展的越来越好、甚至以后地位越来越重。

  仔细想了想,李隆基也决定顺其自然了。

  视频里,博主说道:“…清朝时期,承袭明制。

  明清两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也只有翰林的人才有机会进去。

  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内阁的大佬,为你以后的升迁奠定基础。

  翰林出身的,一轮党争后,大佬们大换血,就有机会慢慢上去。

  再熬几年,资历上来了,就可能成为内阁大佬候选人,还会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一坐。

  当几年礼部尚书后,经过庭推,就进内阁了。

  按惯例,进入内阁就意味着从此登阁拜相,走上人生巅峰。

  这下有机会冲击最后那个位子—内阁首辅,虽然难度比较大。”

  宋元明清的百姓们,彼此都在交谈着,以前不了解这个官职就罢了,但现在知道了,不少长辈自然也希望以后家中小辈高中后能进翰林院。

  书院的夫子们也希望自己教授的学生们,能有出息。

  “你们也要努力才行,进了翰林院,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读书人们议论纷纷,很多人对翰林院都心生向往,尤其是明清两朝的书生。

  不过学渣们还挺有自知之明的,进翰林院就别想了,但抱同窗大腿可以,先提前打好关系也可以。

  而在翰林院工作的官员们,有些骄傲,不过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你爹我自小就用功勤奋,偏偏你这小子,竟学不到我半分。”

  “嗯嗯...”调皮捣蛋的儿子敷衍极了,反正他爹车轱辘话来回说,都习惯了。

  ......
  http://www.paoshu5.cc/book/45600/5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