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筹谋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王建国与杨春燕正式定下关系,如同在杨家沉闷已久的生活里投入一颗火种,迅速点燃了希望与活力。

  最高兴的莫过于孙氏。压在心头多年的大石头,终于被挪开了一块。

  大女儿有了这么好的归宿,对方是保家卫国,人人敬重的军人,她走路带风,脸上皱纹都仿佛舒展开了不少。

  她开始翻箱倒柜,找出压箱底的、年轻时攒下的几块好布头,盘算着给春燕做两身像样的衣裳,总不能让人家军官对象觉得咱家太寒酸。

  大姐杨春燕的变化则更为内敛,却同样深刻。

  她眼神里有了光,嘴角常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温柔笑意,干活时甚至偶尔会哼起轻快的小调。

  王建国每次来,她不再躲闪,会大大方方地给他倒水,轻声细语地和他说话,眉眼间的羞涩与幸福,藏都藏不住。

  王建国更是恨不得把心掏出来,除了雷打不动地帮忙干力气活,每次来必定不空手,有时是几尺难得的的碎花布,有时是几包城里才有的高级点心,实实在在地改善着杨家的生活品质。

  二姐杨夏荷性格爽利,真心为大姐高兴,偶尔也会打趣两句,惹得杨春燕追着她要打。

  但夜深人静时,看着大姐幸福的模样,她心底那份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也不可抑制地滋生起来。

  她更加用心地练习杨平安教她的那些歌,清澈的嗓音在清晨的院子里回荡,带着一股冲破束缚的劲儿。

  三姐秋月依旧文静,但看向书本的眼神更加专注,那份想走出大山的心思又开始萌动,

  家里境况好转,大姐婚事落定,让她沉寂的心思也活泛了些许,

  只是她清楚家里的负担,从不敢轻易开口。

  四姐冬梅则是纯粹的快乐,家里伙食好了,气氛好了,她的小脸肉眼可见地圆润起来,笑声也多了。

  这一切向好的变化,杨平安都看在眼里,欣慰之余,肩上的责任感却更重了。

  特别是三姐,从小就向往外边的世界,立志要去当工人,可三个月前为了自己,放弃了刚刚到手的高中录取通知书。

  大姐定亲只是第一步,要让姐姐们都过上真正的好日子,让这个家彻底摆脱贫困的泥沼,他还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更稳妥的计划。

  空间里的物产越来越丰富。

  黑土地上的红薯、土豆硕果累累,被他用意念分批收取,除了少量混入家中粮缸,大部分都储存在空间那个仿佛时间静止的区域。

  野兔、山鸡也攒下了几只。他甚至尝试用稀释的灵泉水浇灌移植进来的几株野山参和灵芝,长势极为喜人。

  这些物资,要想办法把一部分变现,换成能创造长期价值的东西——比如钱,比如工作岗位。

  这天夜里,家人都睡熟后,杨平安的意识沉入空间。

  他看着堆积的物资,心中盘算开来。直接大量出售粮食和肉食太扎眼,风险极高。

  但药材不同,年份足、品相好的野生药材,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通货,而且目标小,更容易脱手。

  他选中了一株在灵泉滋养下、已有七八年份野山参雏形的参苗,以及一朵碗口大小、色泽深紫的灵芝。

  这两样东西,既值钱,又不至于像百年老参那样惊世骇俗,正合适。

  第二天,他找了个借口,说要上山看看之前设的陷阱,背着小背篓又出了门。

  他没有深入山林,而是绕道去了距离杨家峪村二十多里地的红旗公社所在地。

  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半地下的农副产品交易集市,附近村里人偶尔会拿些自家多余的山货、鸡蛋之类去换点零钱,管理相对松散,鱼龙混杂。

  杨平安压低了他那顶破旧的帽子,将参和灵芝用干草仔细包裹好,藏在背篓最底下,上面盖着厚厚的野菜。

  他像个真正的小农民,在集市边缘蹲了下来,也不吆喝,只是默默观察。

  很快,一个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面色有些焦黄的中年男子在他面前停下,目光扫过他的背篓,低声问:“娃娃,有啥好东西不?”

  杨平安抬起眼,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带着一丝警惕和懵懂:“挖了点野菜,还有……两个山货,不知道您要不要?”他小心地扒开一点野菜,露出参须和灵芝的一角。

  那干部眼睛猛地一亮,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又凑近闻了闻,脸上露出压不住的喜色:“好东西啊!娃娃,这你从哪儿弄的?”

  “山里捡的。”杨平安含糊道,“俺娘病了,等钱用。”

  那干部闻言,神色缓和了些,又仔细查验了一番,伸出一个手指头:“这两样,我给你这个数,一百块,怎么样?”这年头,

  一百块可不是小数目,一个壮劳力一年也未必能挣这么多。

  杨平安心里清楚这价格偏低,但他不想多纠缠,装作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行吧。”

  交易完成得很快。捏着那十张崭新的大黑石,杨平安的心跳才稍稍平复。他不敢多留,立刻起身,混入人群,七拐八绕,确认没人跟踪后,才迅速离开了公社。

  揣着人生(两世)的第一桶金,杨平安没有直接回家。他在公社唯一的供销社转了一圈,用几毛钱和票证买了几样家里急需的盐、火柴和一小块肥皂,又咬牙称了半斤不要票的硬水果糖。

  这才趁着天色尚早,快步往家赶。

  回到家,他把糖分给眼巴巴的冬梅和秋月,将日用品交给孙氏,只说是在公社用挖的草药换的。

  孙氏看着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是心疼儿子跑远路,又是欢喜,念叨着:“平安长大了,能顶事了……”

  夜里,杨平安躺在炕上,听着里屋父亲平稳许多的呼吸声,以及外间姐姐们轻微的鼾声,心中渐渐有了更清晰的蓝图。

  第一笔启动资金有了。大姐的婚事算是稳了。二姐的机遇需要等待,但可以提前铺垫。三姐的工作……是他下一步的重点。

  他听说县城机械厂不久后会有一批内部招工的名额,虽然明面上要求高,但只要有足够的“活动经费”,操作空间很大。

  至于那个忘恩负义的李家……杨平安嘴角勾起一丝冷意。

  最好的报复,不是纠缠,而是远远地超越,让他们在仰望和悔恨中度过余生。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http://www.paoshu5.cc/book/4561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