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分田到户与队企改革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第109章 分田到户与队企改革

  杨东山在路上告别了亲家刘光明后,回到村子,径直走向大队部。大队部是一座略显陈旧的土墙瓦房,外墙壁上有几处的墙皮已经脱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门口的红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发出“猎猎”的声响。杨东山走进屋子,坐在那张有些陈旧的办公桌前,桌上堆着一些文件和资料,大多都与队办企业和分田相关的。

  他拿起一份关于队办食品加工厂的报告,仔细看了起来。加工厂主要负责加工山里的一些土特产,如竹笋干、香菇等,产品销往县庆丰知青联合公司和周边的城镇,为大队带来了不少收入。

  可一旦分田到户,劳动力分散,加工厂的人力从哪里来?原材料的供应又如何保障?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在他脑海中纠结缠绕。

  就在他陷入沉思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杨东山起身,走到门口,只见一群社员正朝着大队部走来。

  为首的是村里的老猎户刘大爷,他步履蹒跚,但神情激动。“杨书记,咱这分田到底啥时候能落实啊?”刘大爷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显然是压抑了许久的情绪。

  “是啊,杨书记,人家隔壁公社的一些大队都已经分完了,咱们还等啥呢?”“就是,再不分,这一年的好时节都要错过了!”社员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中满是焦急和不满。

  杨东山看着眼前的众人,心中一阵无奈。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伙先别急,都听我说。分田这事儿,我一直在操心,可队办企业的问题不解决好,分下去对大家也没好处啊。比如加工厂要是没人干活,产品卖不出去,大家的收入从哪来?”

  社员们听了,一时之间沉默不语。但很快,人群中又传来一个声音,“杨书记,您说的有道理,可咱也不能一直等啊。要不,您先给大伙透个底,到底啥时候能有个准信儿?”

  杨东山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深吸一口气说道:“这样吧,给我半个月时间,我一定拿出个方案来,既能让大伙满意地分田,又能保证队办企业的正常运转。”社员们听了,这才渐渐散去。

  杨东山回到屋里,重新坐在办公桌前。他知道,这半个月时间,将是决定村子未来走向的关键时期。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个个思路,又一次次划掉。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天色越来越暗,可他依旧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杨东山挨家挨户地走访,尤其是那些在队办企业工作的社员家庭。他详细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担忧,同时也倾听他们对于分田和企业发展的建议。

  他发现,大多数社员都希望能在分田的同时,保留队办企业的一些优势,让大家既能通过种田增加收入,又能在农闲时到企业工作,多一份经济来源。

  接下来,杨东山也与队办企业的负责人多次商讨。加工厂的负责人杨正福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他提出可以实行承包制,将加工厂承包给有能力的人经营,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又能调动承包人的积极性。

  养殖场的刘华强则建议,将养殖场按股分给社员,让大家成为养殖场的股东,年底按股分红,同时还能在养殖场务工。这些建议让杨东山眼前一亮,他觉得似乎找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可是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杨东山把这些初步想法拿到大队干部会议上讨论时,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副大队长杨明平首先提出反对意见,“承包制?这风险太大了吧!要是承包人经营不善,把加工厂搞垮了怎么办?咱们这么多年的心血不就白费了。还有养殖场按股分,社员们懂什么经营,到时候乱成一团,还不得把养殖场搞散架咯!”

  杨明平身材微胖,说话时脸颊的肥肉跟着一颤一颤的,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些新方案的担忧与不信任。

  会计刘华喜也附和道:“杨副队长说得有道理,这可不能草率决定。队办企业是大队的根基,一旦出问题,整个村子都得跟着遭殃。咱们得慎重再慎重啊!”刘会计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平日里做事谨小慎微,此时更是满脸的凝重。

  杨东山耐心地解释道:“大家的担心我能理解,一开始我也想不通,我也不想这么搞。但是现在时代在变,咱们也不能一直守着老法子。承包制可以设定严格的合同条款,对承包人进行监督,确保加工厂的正常运营,咱们先进行试点,摸索些经验尚出来。”

  “至于养殖场按股分,咱们可以请专业的人来管理,社员们只参与分红和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既能保证大家的利益,又能让企业继续发展。”杨东山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试图说服他们接受这些新的思路。 但还是有部分干部心存疑虑,气氛一时僵持不下。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民兵连长杨明贵站了起来。杨明贵身材魁梧,性格直爽,他大声说道:“我觉得杨书记的想法挺好的。咱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不敢尝试新东西,别的村都在往前冲,咱们还在原地踏步,那怎么行?只要咱们把规则制定好,把监督做到位,我看这事儿能成!”杨明贵的话掷地有声,给了杨东山很大的支持。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大家勉强达成了共识,决定先按照杨东山的思路制定详细的方案。接下来的几天,杨东山和几个主要干部日夜奋战,对承包制和股份制的具体细则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完善。

  他们根据加工厂和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承包条件和股权分配方案,同时明确了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在新的模式下能够健康发展。

  半个月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杨东山带着精心准备的方案再次召集全体社员开会。会议地点选在村子中央的晒谷场,此时的晒谷场早已挤满了人。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对这次会议充满了期待。

  杨东山站在一条长条的靠背椅上,看着前面一张张熟悉而又充满期待的面孔,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话,“乡亲们,这半个月来,我和大队干部们一直在琢磨分田和队办企业的事儿。现在,方案已经有了,下面我给大伙详细说说。”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晒谷场上空回荡。

  “先说说分田吧,咱们还是按照人口和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保证每家每户都能有足够的田地耕种。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会做到公平公正。”社员们听到这里,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再就是队办企业。咱们先拿一两个出来进行试点。加工厂实行承包制,我们会公开招标,有能力、有想法的人都可以来投标。承包人要按照合同规定,保证加工厂的生产和销售,按时向大队缴纳承包费用,同时优先安排村里的劳动力就业。”

  “养殖场则实行股份制,按照每家的人口和贡献分配股权,年底按股分红。养殖场会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大家也可以在里面务工,多一份收入。”杨东山详细地阐述着方案的内容。

  台下的社员们听完,先是一阵沉默,随后便炸开了锅。有人觉得这个方案好,既可以分田自己种,又能在企业里有份收益;但也有人还是心存顾虑,担心承包人和管理人员不靠谱,到时候自己的利益受损。

  这时,老猎户刘大爷站了起来,说道:“杨书记,你说的这些听起来是挺好,但咱咋能保证承包人能把加工厂办好,管理人员能把养殖场管好呢?”

  杨东山笑着回答:“刘大爷,这一点大家放心。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合同和监督机制,大队会安排专人对企业进行监督。如果承包人或者管理人员不按照规定办事,我们有权终止合同,重新找人。而且,咱们都是一个村的,大家也可以互相监督,发现问题随时向大队反映。”

  听了杨东山的解释,刘大爷点了点头,坐了下去。又有几个社员提出了一些细节问题,杨东山都一一耐心解答。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社员们的疑虑逐渐消除,会场的气氛也变得热烈起来。

  最终,在杨东山的努力下,方案得到了大多数社员的认可。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地实施阶段。加工厂的承包招标工作很快展开,消息一经传出,村里不少有想法的人都跃跃欲试。

  其中,有个叫刘大为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刘大为曾在外面闯荡过几年,见过一些世面,对加工厂的经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在招标会上,刘大为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他打算引进一些新的加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将产品卖到更远的城市。他还承诺会优先安排村里的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帮助大家增加收入。

  他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众人的阵阵掌声。经过综合评估,刘大为成功中标,与大队签订了承包合同。

  接下来,养殖场的股份制改革也在有序推进。按照既定方案,股权顺利分配到了每家每户。

  为了让养殖场能够更好地运营,杨东山亲自出面,从邻村请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养殖能手王师傅来担任养殖场的管理人员。王师傅有着多年的养殖经验,对各类家禽家畜的养殖技术了如指掌。

  王师傅来到养殖场后,立刻对养殖场的设施进行了一番检查和改进,还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养殖计划。

  他组织社员们进行养殖技术培训,耐心地向大家传授养殖知识和技巧。社员们积极性很高,纷纷认真学习,准备在养殖场大干一场。

  在分田方面,大队干部们严格按照之前制定的方案,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操作。丈量田地、划分界限,每一个环节都做得细致入微。

  社员们看着自家分到的田地,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大家仿佛看到了未来丰收的希望,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http://www.paoshu5.cc/book/45690/1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