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筹备婚礼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订婚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柳依依和赵强沉浸在幸福的喜悦里,同时也深知,这是他们人生新旅程的起点。柳依依穿着那件绣着并蒂莲的绯红旗袍,倚在赵强肩头,看宾客们三三两两散去。
赵强悄悄把她的手握得更紧,掌心温度透过旗袍袖口,像在说:别怕,往后的路有我。
几天后,柳依依和赵强开始规划起他们未来的生活。赵强原本是在家乡做木匠的,80年柳加林建筑公司在县城的项目需要人手,他得知后,便自告奋勇地到柳加林建筑公司来做工。
也就是从那时起,赵强便了解到柳加林有个漂亮的妹妹,知道她和柳母在上海帮读大学的嫂子张芳芳照顾龙凤胎宝宝,一直未曾见过面。
直到龙凤胎宝宝过周岁,她们重新回到洋田村生活,这才偶尔见过一两次,真正接触是柳依依81年到县城来帮哥哥管理建筑公司后勤事务那时开始的。
那一年,柳依依第一次踏进柳加林建筑公司时,赵强正蹲在院子里刨一块老榆木。木屑像金色的雪,沾在他睫毛上,他抬头冲她笑,一口白牙在灰尘里亮得晃眼。
那时她哪里想到,这个晒得黝黑的木匠,会在今天把戒指套进她的无名指,现在算起来也快有五年的时间了,赵强也一直在柳加林建筑公司负责木工方面的工程任务。
而柳依依她在哥哥柳加林的建筑公司里做事,也学到和积累了不少经验,她对商业运营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
两人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在县城先租一套小房子作为他们的爱巢,如有可能今后也想在县城买个房或建个房子,但目前未出嫁还是住在哥哥家。
赵强倒是想尽快在附近租个房子,今后家里人来走动也方便些,于是,一有闲暇时间,他们就穿梭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寻找合适的房源。他们看过许多房子,有的位置好但租金太贵,有的租金合适却又不太满意周边环境。
第二天清晨,两人就着小米粥商量未来。赵强拿筷子在桌上画示意图。租的房子最好就在公司附近,这样他早上能顺路去买依依爱吃的蟹黄包;最好带个小院子,今后父母来县城带孩子,又能种两垄葱。
柳依依咬着勺子笑,说还要一间朝北的屋子做账房——她打算把公司后勤的流水账、未来的小家账本,都码得整整齐齐。
于是每个傍晚,县城的街巷就多了一对影子。他们看过河边的小楼,房东太太非说楼板里住着民国姨太太的魂;看过菜市场顶楼的阁楼,雨棚漏风,一开窗就能和对面杀鱼的打招呼;还看过县一小旁的老院子,青藤爬满砖墙,房东却坚持要在合同里加“不许在院里养除了乌龟外的任何宠物”的条款。
有次他们走了四十分钟去看房,结果房子没租成,倒是在巷口发现一家卖米酒酿的摊子。赵强用一块钱买了一小碗,两人蹲在路灯下分着吃,酒酿里的米糟粘在柳依依嘴角,赵强伸手想擦,又红着脸缩回去。
在哥哥家,柳依依的闺房就成了他们的“作战指挥部”。墙上贴着用糖纸标注的房源表,红色标记是租金超标的,蓝色是地段太偏的,绿色是他们偷偷画了小爱心的——比如县医院后面那套带葡萄架的小院。
柳加林偶尔路过,会故意叹气,“女大不中留啊,这墙贴得比我工程图纸还详细。”柳依依就扑上去摇了摇哥哥的胳膊,“那你把楼上三楼腾出来嘛!”柳加林笑着躲,赵强在边上搓手,耳根红得像煮熟的虾。
三个月后的某个周末,他们终于找到“命中注定”的那套房子,这房子在老电影院背后的梧桐巷里。青砖墙爬满凌霄花,房东是对退休教师,听说赵强是木匠,当即从床底拖出樟木箱,翻出本《营造法式》让他帮忙修榫头。
租金比预算低两百,条件是帮他们重钉后院葡萄架的竹篾。签合同那天,柳依依在厨房帮房东太太蒸桂花糕,赵强蹲在院里,把断开的竹篾一根根接起来。
阳光穿过葡萄藤,在他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子。
房东太太忽然感慨,“小伙子手真巧,当年我家老头子也是这样给我修梳妆台的。”柳依依把脸埋进蒸汽里,耳根悄悄红了。
此刻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带着葡萄架的小院,会在三年后扩建出两间厢房;也不知道赵强亲手打的婴儿床,会让某个深夜的啼哭声显得格外动听。
赵强看着柳依依眼中闪烁的光芒,笑着说:“只要你
http://www.paoshu5.cc/book/45690/1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