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破局谋变开新篇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时间回到1985 年仲夏,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蝉鸣如潮,穿透财政局那扇斑驳的玻璃窗,直直钻进张芳芳的耳中。

  然而,此刻的张芳芳却丝毫感受不到夏日的燥热,反而是后颈阵阵发凉。她的目光紧紧盯着铺满桌面的产业数据报表,眼神中透露出凝重与忧虑。

  手中的红笔在“陶瓷产业技改投入占比 65%”这一行字上反复圈画,每一圈都像是她内心深处对当前产业发展困境的深深思索。

  虽然陶瓷厂的新窑炉已成功点火,乍看之下一片欣欣向荣,但周边配套产业链的调研数据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这份乐观。

  数据显示,全县高达 60%的陶土原料仍依赖外省运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高昂的运输成本正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悄然蚕食着陶瓷产业技改所带来的红利,使得产业发展的步伐愈发沉重。

  “张股长,文旅局又来催古镇项目的资金了。”小王抱着一摞文件,小心翼翼地探进头来,脸上满是无奈,

  “他们说近期游客猛增,再不修缮古戏台,恐怕会影响游客体验,进而影响古镇旅游的口碑。”话还未说完,张芳芳已经迅速抓起草帽,匆匆地朝门外走去。

  张芳芳和小王一路小跑赶到车站,好不容易挤上了前往古镇的班车。班车晃晃悠悠地启动,车窗外的景色如画卷般展开。

  路边的田野里,金黄的稻子随风摇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远处山峦起伏,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

  然而,张芳芳却无心欣赏这沿途的美景,古镇项目资金的难题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她心头。

  “小王,你说咱们财政的每一笔资金都得用在刀刃上,可古镇项目的资金缺口这么大,该从哪儿想办法呢?”张芳芳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

  小王思索片刻,轻声说道:“张股长,要不咱们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其他项目的预算分配,先解古镇的燃眉之急?”

  张芳芳微微摇头,“其他项目也都有各自的计划和需求,随意调整恐怕会影响更多方面。”

  随着班车的前行,古镇的轮廓逐渐清晰。张芳芳望着越来越近的古镇,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实地看看情况,想出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

  烈日高悬,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烤化。古镇的青石板路被晒得滚烫,张芳芳走在上面,脚底传来阵阵刺痛,但她浑然不觉。

  她径直走到老字号茶馆门口,蹲下身子,眼睛紧紧盯着往来的道路,认真地数着半小时内进出的旅游大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的额头布满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

  终于,半小时结束,她心中默默数着:总共 12辆旅游大巴,可令人揪心的是,其中 8 辆竟然载着游客直奔邻县的景区。这个结果让她的心沉到了谷底,古镇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不足问题,远比她想象的更为严峻。

  夜深了,整个世界仿佛都已沉睡,唯有财政局的办公室里,那盏台灯还在倔强地亮着。

  昏黄的灯光将张芳芳的影子投在墙上,影子随着灯光的闪烁而跳动,恍若一团燃烧的火焰,正如她内心对解决产业问题的急切渴望。

  她缓缓摊开全县产业地图,这张地图她已经看过无数遍,但每一次看都能有新的发现。

  她拿起不同颜色的彩纸剪出五角星,按照资源分布一一标注:

  绿色的五角星代表茶山,那是庆丰县的重要农业资源。

  蓝色的五角星标记着陶瓷、歙石产区,承载着工业发展的希望。

  金色的五角星则指向古镇,是文旅产业的核心区域。

  当所有连线完成的瞬间,一幅惊人的图景赫然浮现——陶瓷产业与文旅资源竟呈对角线分布,这一布局直接导致了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同时也使得游客分流现象严重,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

  “必须重构资金流向!”张芳芳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她深知,此刻必须做出大胆且正确的决策,才能打破这一困局。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连夜起草调整方案。在方案的关键页,她用加粗字体郑重写道:“建议将陶瓷技改资金削减 20%,注入古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设立‘茶旅融合专项基金’,打通产业联动通道。”

  为了更有力地佐证自己的观点,她还附上了亲手绘制的三维效益模型图,通过立体柱状图直观地展示调整后的 GDP 增长预期,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能清晰地了解到这一调整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项目论证会在第二天准时召开,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火药味比盛夏的空气更加灼人。

  陶瓷厂代表率先发难,他猛地拍着桌子,涨红了脸,大声说道:“我们设备刚上马,正是需要资金大力支持的时候,现在抽走资金,这不是釜底抽薪吗?这让我们的项目怎么继续推进?”

  文旅局局长也在一旁冷笑一声,不屑地说道:“就搞几个戏台就能拉动消费?这简直就是纸上谈兵!这种想法太天真了。”面对质疑,张芳芳没有立刻反驳,她沉默着打开挂包,从里面掏出一叠照片。

  照片是她前几天拍摄的,其中有满载陶土的货车在狭窄的县道上排起了长龙,漫长的等待让司机们满脸疲惫;有古镇戏台前冷冷清清,只有寥寥几个游客,显得格外落寞;

  而在茶山上的照片,一筐筐新茶堆积如山,茶农们望着滞销的茶叶,脸上满是无奈与焦急。看到这些画面,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各位都看到了,这就是我下乡时拍到的。”张芳芳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敲在众人的心上,“陶瓷产业的瓶颈并不在于生产环节,而在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古镇缺的不仅仅是景点,更重要的是留住游客的理由。”

  说着,她熟练地在黑板上写出对比数据,继续说道,“如果我们将节约下来的陶瓷资金用于修建连接景区的货运专线,不仅能够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将各个产业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消费。”

  这时,老孙头突然插话,“丫头算得没错,我仔细核对过运输成本数据,按照她的方案,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困境。”

  经过长达六小时的激烈辩论,各方观点在会议室里碰撞、交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被张芳芳的专业和坚持所打动。

  当夕阳染红窗棂,洒进会议室时,调整方案终于艰难地通过了。张芳芳缓缓走出会议室,长时间的站立和激烈的辩论让她双腿几乎失去知觉,

  但她的手却死死攥着修改后的资金分配表,仿佛那是她的制胜法宝。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数字,承载着她无数个日夜的心血,即将化作改变县域经济的强大力量。

  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宝石。张芳芳早早地来到了新落成的陶旅专线起点。只见满载陶瓷制品的货车与贴着“古镇一日游”标识的大巴在道路上交错驶过,扬起一片尘土。

  路牌上“产业融合示范线”的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条道路的不凡使命。

  就在这时,张芳芳的BB机突然震动起来,是茶农老周发来的消息:“张股长,茶旅专线开通后,咱家民宿天天爆满!生意好得不得了,真是多亏了你啊!”

  看着BB机屏幕上的消息,张芳芳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抬起头,望着远处层叠的茶山,心中感慨万千。

  她突然明白,真正的产业扶持并非是机械地给予资金支持,而是要用智慧去编织出一张经济发展的经纬网,将各个产业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张芳芳忙了一天,骑着自行车回到家,把车停在走廊边,推门进屋。屋内温暖的灯光瞬间包裹住她,一天的疲惫仿佛都被这柔和的光线驱散了几分。

  “芳芳,你回来啦!”柳加林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熟悉的温柔与关切。紧接着,柳加林系着围裙从厨房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把锅铲,脸上挂着笑意。“今天工作怎么样?累不累?”

  张芳芳笑着摇摇头,走进客厅,将包放在沙发上,说:“今天挺好的,看到茶旅专线和陶旅专线都发展得这么好,感觉一切努力都值了。对了,你在做什么好吃的呢?”

  柳加林转身往厨房走去,边走边说:“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鱼,还有几个家常小菜。今天看你回来得晚,想着你肯定饿坏了。”

  张芳芳跟在柳加林身后走进厨房,看着灶台上摆放的食材和忙碌的丈夫,心中满是感动。她轻轻抱住柳加林的腰,将头靠在他的背上,说:“加林,有你真好。每天回家都能吃到你做的饭,感觉特别幸福。”

  柳加林微微侧头,在张芳芳的额头上轻轻一吻,说:“傻瓜,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你为了工作那么辛苦,我能做的也就是给你做顿热乎饭。”

  两人正沉浸在这温馨的氛围中,突然听到一阵清脆的笑声。原来是龙凤胎启轩和悦昕从房间里跑了出来,一下子抱住张芳芳的腿。

  “妈妈,你终于回来啦!我们都想你了。”悦昕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张芳芳。

  启轩也在一旁附和道:“妈妈,今天学校里老师表扬我啦,说我画画画得好。”

  张芳芳蹲下身子,将两个孩子拥入怀中,笑着说:“宝贝们真棒!妈妈也想你们了。启轩,那你画的什么呀,快给妈妈看看。”

  启轩兴奋地跑回房间,不一会儿就拿着一幅画跑了出来,递给张芳芳。张芳芳接过画,仔细地看着。画上是一家人手牵手走在一片美丽的花园里,天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画得真好看,启轩画得太棒了!妈妈很
  http://www.paoshu5.cc/book/45690/1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