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欲赴商海逐浪潮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1987年初春,庆丰县宛如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画卷,在暖阳的轻抚下,处处洋溢着生机。

  财政局二楼的局长办公室里,斜阳透过窗户,洒下一片金黄,为室内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李永春局长坐在办公桌后,神情平和,他将桌上的搪瓷缸轻轻推过桌面,缸里的茶叶在水中欢快地打着旋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听说你最近总往乡镇企业跑?”局长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带着几分关切与询问。

  张芳芳微微侧身,目光望向窗外来往的自行车流,那川流不息的景象仿佛象征着这个时代的活力与变迁。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李局长,我在帮农机合作社做财务规划时,察觉到一个严峻的问题,现行的财政补贴政策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说到此处,她的声音渐渐激昂起来,像是压抑许久的情感找到了宣泄口,“资金审批流程冗长繁琐,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企业前进的步伐。企业眼巴巴地看着订单的机遇从眼前溜走,却无能为力。”

  她微微苦笑,自嘲地说:“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像被捆住手脚的舞者,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尽情施展。”

  局长默默听着,随后摘下老花镜,掏出一块布仔细擦拭,镜片后的目光意味深长。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指着墙上挂着的《庆丰县十年财政规划》,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是我见过最有灵气的财政干部,思路开阔,又踏实肯干。局里正准备提拔你分管项目股,这个规划里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为财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夕阳的余晖肆意倾洒,将规划图上的折线图染成了如血般的颜色,看上去既壮丽又带着一丝沉重。

  然而,张芳芳的思绪却飘回到上周在纺织厂看到的场景:老旧的车间里,工人们守着过时的设备,满脸无奈与疲惫。

  她当时提出的技改方案,本可以让企业焕发生机,却因为“不符合财政拨款规范”而被无情驳回。那一张张失落的面孔,如同沉重的石块,压在她的心头。

  真正让张芳芳内心产生巨大冲击的,是“庆丰特色农产品展销会”项目。在项目筹备初期,张芳芳凭借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设想引入竞价招商机制,通过市场手段筛选优质合作方,她坚信这样不仅能提升展销会的质量和影响力,还能为庆丰的特色农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然而,在局务会上,她的提议却遭遇了强烈反对。“历来都是指定国企承办,这是多年的惯例,贸然改革风险太大,搞不好会出乱子!”某位老领导情绪激动,用力拍着桌子,面色涨红。会议室里顿时陷入了一片紧张的气氛。最终,会议还是沿用了五年前的老方案。

  当张芳芳站在展销会现场,看着展板上褪色的宣传语,那模糊不清的字迹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陈旧;听着展销会上寥寥无几的人声,与她预期中热闹的场景相差甚远,心中一阵刺痛。

  那一刻,她突然清晰地意识到:在体制固有的框架内,诸多的条条框框如同枷锁,限制了她的手脚,她永远无法完全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心中那些大胆而创新的想法。

  那个礼拜天,阳光明媚。张芳芳独自来到曾经调研过的茶山。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茶农老周正站在茶园里,望着堆积在屋的春茶,满脸愁容。“张股长,我听你的搞了有机认证,盼着能卖个好价钱,可批文还没下来,这茶就过了最佳销售期,再这么下去,可咋办哟!”

  老周布满老茧的手颤抖着递来一块新制的茶饼,那粗糙的触感传递着茶农的艰辛。茶香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张芳芳深深吸了一口,心中五味杂陈。

  她摸着茶饼上凹凸不平的压制纹路,仿佛触摸到了茶农们坎坷的生计。此时,她不禁想起在经济研讨会上听到的话,“市场瞬息万变,不等人,而政策却像辆笨重的牛车,行动迟缓,难以跟上市场的节奏。”

  回到家中,夜幕已经降临。龙凤胎的作业本摊在桌上,格外醒目。女儿悦昕画了一幅画,画面上两个小人站在岔路口,左边是庄严的财政局大楼,右边是冒着烟充满活力的工厂,中间写着“妈妈的选择”。

  张芳芳轻轻抚摸着画纸,指尖感受着纸张的纹理,似乎能触摸到女儿内心对她的关切与疑惑。

  张芳芳把画轻轻放回原处,像放下一枚极易碎裂的瓷器。画纸边缘微微卷起,好像女儿在提醒她:选择不是一次性写完的句号,而是一连串会不断生出新枝桠的省略号。

  她蹲下身,从茶几第二层抽出那封已经被摩挲得发毛的信——王睿的字迹仍带着当年校园辩论赛的锋利,却多了一缕被海风与酒精共同淬过的粗粝。

  王睿在信中说的:“芳芳,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没有剧本的时代。改革浪潮汹涌澎湃,有人选择筑起堤坝,安稳守旧;有人勇敢弄潮,追逐梦想,而你天生就属于后者。。”

  信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大学辩论队夺冠后,王睿把奖杯硬塞进她怀里,她笑得睫毛上都挂着汗珠。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如果世界是个考场,总要有人提前交卷,去把题目改得更好。”这句话像钉子,几年来一直钉在她心口最柔软的地方。

  夜更深,远处开发区的霓虹像被谁打翻的调色盘,大块大块泼在天上。她鬼使神差地推开窗,窗外的夜风轻轻卷起窗帘,丝丝凉意袭来,她望向远处新建的开发区,那里灯火通明,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风一下子灌进来,把桌上《经济参考报》吹得哗啦啦响。报纸第三版右下角,一则“庆丰纺织厂公开竞聘经营承包人”的小广告被红笔圈了两道,墨迹已经晕成两朵小小的血痂。

  她忽然想起上周去纺织厂调研的情形:机器轰鸣里,四十出头的女工刘彩霞把沾满棉絮的手往围裙上抹了抹,笑着对她说:“张股长,要是您能来当厂长,我们就不用担心下个月工资了。”

  那一刻,刘彩霞眼里跳动的不是恳求,而是一种近乎莽撞的信任——仿佛只要她张芳芳敢点头,三百多号人的生计就能被重新点燃。

  在庆丰县财政局的时光里,张芳芳看似在安稳的轨道上稳步前行,然而,她的内心却如同一片翻涌的海洋,对商海的向往如潮水般日夜汹涌。

  彼时,改革开放的浪潮正以磅礴之势席卷中华大地,所到之处,处处洋溢着新的生机与挑战,好似为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

  可在财政局的6年里、每月按时到账的工资、年底的米面油福利……这些又像一条条柔软却坚韧的丝线,早把她缠成了茧。

  在这股时代洪流的冲击下,张芳芳的内心始终无法平静。无数个夜晚,她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市场经济中那些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画面。

  年轻的创业者们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和果敢的行动力,在商海中乘风破浪,创造出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

  此刻,那声叹息和窗外的机器声奇妙地重叠在一起。她走到书柜前,从最底层摸出一个铁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这些年偷偷做的市场调研笔记。

  从邻县第一批“星期天工程师”的薪酬结构,到广东那边“三来一补”企业的报关漏洞;再到本地国营商店积压的的确良布料能改制成什么时髦喇叭裤……每一页都盖着“绝密”的私章——那是她用橡皮刻的小老虎,虎口衔着“芳”字。

  这些画面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不断点燃她内心深处对挑战和创新的渴望。

  随着对改革开放形势下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入了解,张芳芳内心深处那团渴望突破与创新的火焰,却越燃越烈。

  在无数个静谧的夜晚,张芳芳独坐窗前,月光如水洒落在摊开的文件和书籍上。

  她的目光在那些记录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文字间游移,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年轻人在商海拼搏的身影。

  她想到自己在财政局虽稳步前行,但日复一日的工作逐渐让她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那些曾经在校园里对经济领域的大胆设想和宏伟抱负,似乎在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中渐渐被搁置。

  龙凤胎的呼吸声从隔壁传来,均匀得像涨潮。悦昕翻身时,小木床吱呀一声,像某段旧旋律的前奏。张芳芳忽然想起女儿画里的另一个细节:岔路口的天空上,有一轮被涂成淡紫色的月亮,月亮里隐约藏着一艘小船。

  当时她问悦昕为什么画船,女儿把脑袋埋进她怀里,闷声说:“因为妈妈说过,人要是困在月亮上,就要学会自己划船。”

  她反问自己,难道要在这看似安稳的环境中度过一生,还是勇敢地投身到时代的浪潮中,去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经过一段漫长而煎熬的深思熟虑,每一个细节都在她心中反复权衡。

  她深知,下海经商意味着放弃现有的稳定工作、优厚待遇以及熟悉的工作环境,踏入一个充满未知与风险的领域。市场竞争的残酷、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创业失败的可能……这些风险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她面前。

  然而,她也明白,只有勇敢地冲破这层安稳的茧缚,去迎接挑战,才能实现自己一直以来深埋心底的梦想——在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这一刻,她的内心终于不再摇摆,下定了决心——是时候挣脱体制的枷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拥抱那个充满未知,却鲜活滚烫的商业世界了,即便前方荆棘密布,她也愿意为了心中的理想,勇往直前。

  她轻轻带上卧室门,回到客厅,把信、照片、报纸、挂历、调研笔记,一样一样铺在桌上,像摆一场迟到的审判。

  台灯的光圈下,尘埃缓慢地旋转,像无数个微型漩涡。她拿起钢笔,在挂历旁边,新添了一行更小的字:“1987年2月17日,我决定去当那个划船的人。”

  写完最后一笔,她忽然听见极轻的“咔嗒”声——像是茧裂开了第一道缝。远处,开发区塔吊的警示灯一明一灭,像某种古老而新鲜的摩尔斯电码。她深吸一口气,把那张被红笔圈过的竞聘广告剪下来,贴在笔记本扉页,然后合上笔帽,发出清脆的“嗒”。

  窗外,天快亮了。
  http://www.paoshu5.cc/book/45690/1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