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转折后的微光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今天你成功登机了吗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一仙,一鬼,任平生
狂妄医妃驾到,摄政王心头宠
抢婚替嫁,我成军区大佬你哭什么
碧蓝:养了一群冲官逆女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研究院的古籍阅览室与相连的走廊,在会议结束约15分钟后,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弥漫着别样的氛围。会议室的喧嚣如退潮的海水般渐渐散去,午后那温和而慵懒的光线,透过雕花木窗上精美的纹路,斜斜地洒落在通往古籍阅览室的长长走廊上。这光线,似是给走廊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带着丝丝暖意。空气中,还悬浮着方才激烈讨论后留下的余韵,那是一场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锋,细微的微尘在光束中翩翩起舞,仿佛也在诉说着刚刚的精彩。
走廊拐角处,研究员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他们的声音压得很低,如同耳语般,讨论着方才会议中那些颠覆性的见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思想的涟漪。
李豫,这位略显疲惫的专家,最后一个从会议室里缓缓走出。他微微低着头,习惯性地贴着墙边行走,那身影,安静得如同一片飘落的树叶,又似一道安静的影子,融入了这略显昏暗的走廊之中。他是几个月前由总部“空降”而来的,年轻的脸庞上带着几分朝气,却又因长期的钻研而透着一丝沉稳。他的背景看似与组织主流研究略有出入,起初,不免被一些资深研究员私下贴上“不了解情况”、甚至“搅局者”的标签。他提过几次颇有分量的质疑和方案构想,可都被冠以“激进而不稳定”的名头搁置了,那些质疑和构想,就像是被尘封在角落里的宝藏,无人问津。
但今天,情况截然不同。方才的会议上,面对一项牵涉极广、几乎将整个团队研究引向歧路的古器物序列判断难题,李豫宛如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出了独特的光芒。他凭借其独特的跨领域视角,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他对一处鲜为人知的文化象征符号有着深刻的洞见,那洞见,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以冷静清晰的逻辑和无可辩驳的物证链条,力排众议,那气势,如同一位英勇的将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他理清了混乱的源头,指出了真正可靠的破译路径,让整个团队的研究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起初,当他独自穿行在略显拥挤的走廊上时,几位刚从激烈反驳李豫观点中败下阵来的研究员下意识地侧身让开些空间。他们的目光不再像往常那样带着审视、防备或不易察觉的轻慢,而是变得有些复杂。那目光中,尴尬如同淡淡的雾气,弥漫其中;惊奇则似一道闪电,划破雾气;最后沉淀成一种无法言说的敬佩,如同深埋在地下的宝藏,虽不张扬,却无比珍贵。
一位平常在茶水间对李豫总有些不咸不淡评语的中年研究员,此刻停下了和身边人的交谈,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了李豫几步。那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屑,紧紧地追随着李豫的身影。最终,在那位研究员抬起眼睑的瞬间,李豫捕捉到了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如释重负般、带着一丝感激的神情。虽然对方什么也没说,只是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但那微微上扬的下颌弧度却清晰无比,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认可。
接着,另一位稍远处的年轻研究员鼓起勇气,他的目光坦然地迎向李豫,那目光中充满了真诚和敬意:“李老师,您刚才那个类比…非常清晰,谢谢。”话语简短,却诚意十足,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人心。李豫脚步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的流星,转瞬即逝。他也颔首回以一个理解的、平静的微笑,那微笑,如同春风拂面,让整个走廊的气氛似乎为之一缓。原本沉闷的能量场被一种共同度过难关后的松驰和重新凝聚的信任感浸润着,仿佛是一场暴风雨过后,天空中出现的那道绚丽的彩虹。
与此同时,在安静的古籍阅览室一角,沈心烛正独自坐着,面前摊开着厚厚的会议笔记和参考资料。她的额发微乱,几缕发丝调皮地垂落在脸颊旁,却丝毫没有影响她那专注的神情。她的眼神异常专注地扫视着一行行令人费解的古老字符,那眼神,如同探照灯一般,照亮了文字背后的秘密。
她是近期崛起的古文字新秀,但她的破译方法大胆甚至带点“野性”,曾被资深研究员视为不够严谨。尤其是古文字研究组的元老级人物,白发苍苍、镜片后总带着锐利光芒的张文勉老先生,曾不止一次在研讨会上毫不客气地指出她论证里的“跳跃”和“过度解读”。那严厉的指责,如同冰冷的寒风,吹过沈心烛的心头,让她感到一丝寒意。
此时,张文勉老先生沉默地从研究室深处走来,他的步伐稳如古树,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他手上端着一个古朴的青瓷盖碗茶,袅袅热气萦绕,如同仙境中的云雾,散发着淡淡的茶香。他没有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桌,反而在沈心烛的桌边停了下来。
阅览室里异常安静,只有远处窗外的几声鸟鸣和钢笔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仿佛是大自然和知识的交响曲。老先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站着,目光落在沈心烛手边摊开的文献上——那是她刚刚在会议上,凭借对一系列极其生僻的异体字精妙解析,成功佐证了李豫观点核心的一堆笔记草稿。那草稿,如同她智慧的结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几秒钟的沉默,如同某种神秘的审视,让空气都仿佛凝固了起来。沈心烛察觉到有人伫立,疑惑地抬起头,正对上张文勉老先生那双睿智却仍显冷峻的眼睛。那眼神,如同深邃的湖水,让人看不透其中的奥秘。她的心微微一沉,以为又要面对前辈犀利的诘问,那紧张的心情,如同紧绷的琴弦,随时可能断裂。
然而,老先生的目光里并无批评的意图。那眼神是平静的,如同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甚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清澈,如同雨后的天空,湛蓝而纯净。他什么评价也没有发表,只是极其轻微地,却又异常郑重地,将手中那杯氤氲着温热茶香的盖碗,稳稳放在了沈心烛桌角的空白处。那动作,如同一位优雅的绅士,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尊重和关怀。
接着,他枯瘦但稳定的右手从深灰色的研究服宽大的袖管中抽出另一件东西——用一根褪色的旧丝带小心捆扎好的几页复印稿——不是通常流通的资料复印件,封面页角印着红色的“内部参考·未经授权严禁外传”字样,是一份极其核心、通常只对张文勉这级别少数几人开放的早期挖掘报告汇编原件节选。这正是沈心烛之前向老先生请教、希望一睹真容却被温和婉拒过的那份资料。那资料,如同珍贵的宝藏,一直藏在老先生的心中,如今却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
老先生将这份沉甸甸的资料轻轻放在茶杯旁边。手指在复印稿上短暂停留了一下,才缓缓收回。他的动作没有一丝亲近,甚至没有看沈心烛的眼睛,视线依旧停留在她的笔记上几寸,仿佛那杯茶和资料只是自己放错了地方。但那姿态却再明白不过——他了解沈心烛此刻最需要参考什么来深化验证。
然后,他终于抬了下眼帘,扫过沈心烛因为激动而瞬间微红的耳根和惊讶瞪圆的眼睛。那眼神中,似乎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微弱却温暖的光芒。随即转身,依然保持着那份严肃古板的神情,踱回自己那张堆满厚厚典籍的宽大书桌旁,拿起放大镜,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空气中只余一缕茶香和那几页资料纸因年代久远带来的纸张独特气味,那气味,如同岁月的痕迹,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沈心烛瞬间屏住了呼吸。杯身的温热隔着青瓷清晰地传到指尖,那份资料的“分量”她更是再清楚不过。这不仅仅是一份资料,更是前辈对她的认可和鼓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http://www.paoshu5.cc/book/45725/5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