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应对 3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数周后,一份名为《“深潜者”计划初步可行性方案》的厚重报告,摆在了“星梭-02”旗舰会议室的桌面上。

  周锐、赵青、王启年、孙雨涵、玄诚子以及舰队其他核心部门的负责人齐聚一堂。

  王启年作为主要汇报人,详细阐述了基于新思路研发的三大系统:

  “‘青鸟’动态模拟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庇护所’幸存者的能量特征,并能随实力‘提升’自适应调整。持续运行时间预计可达七十二标准时,基本覆盖一次‘考验’周期。”

  “‘玄武’神识防护协议,结合了镇魂玉符、清心丹阵以及赵委员提供的神念稳固法门,理论上可以将‘影核’的精神侵蚀影响降低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但请注意,这只是理论值,实际效果因人而异,且无法完全豁免。”

  “‘蝉蜕’初始隐匿护盾,能在进入初期提供约两小时的强力能量屏蔽,足够完成身份伪装和适应环境。两小时后,护盾能量将衰减至维持‘青鸟’系统运行的水平。”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严肃:“但是,风险依然巨大且不可控。

  第一,系统规则的未知性。我们对‘考验’的具体评判标准、监控密度、异常处理机制了解依然有限,任何意外都可能导致暴露。

  第二,‘影核’能量的未知性。即便有防护,长期或大量吸收是否会产生累积性副作用或未知变异,我们无法保证。

  第三,撤离的不确定性。我们目前仍无法建立安全稳定的撤离通道,执行人员必须在投影结束后,随系统一同返回,并自行寻找机会脱离‘庇护所’,与舰队重新建立联系。

  这个过程可能耗时数日甚至数周,期间充满变数。”

  周锐看向赵青:“老赵,从化神期修士的角度看,这套方案的成功率有多少?”

  赵青沉吟片刻,回答道:“如果一切顺利,理论上成功率可以达到五成。但关键在于‘如果一切顺利’。

  这个计划容错率极低,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执行人员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意志,更需要极高的应变能力和对细节的掌控力。”

  “执行人员的人选呢?”周锐问。

  会议室沉默了一下。这个任务危险性极高,堪称九死一生。

  赵青平静地开口:“我是最合适的人选。”

  周锐立刻反对:“不行!你是舰队副指挥官,化神期修士,是队伍的核心战力,不能轻易涉险。”

  赵青摇头:“正因为我是化神期,才最合适。

  第一,我的神识足够强大,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玄武’协议的效果,抵抗精神侵蚀的能力最强。

  第二,我对能量和规则的感知最为敏锐,更容易发现系统的漏洞和关键信息。

  第三,万一暴露,我拥有更强的自保能力和突围手段。换做其他人,风险只会更大。”

  王启年也补充道:“从技术层面讲,赵委员的化神修为能够为‘青鸟’系统提供更稳定的能量支持,延长其运行时间。

  而且,他的‘神念刻痕’能力是当前我们所能掌握的、最可靠的信息带回方式。”

  周锐沉默了。他深知赵青说的是事实。

  这个任务就像一把需要极高技巧才能使用的双刃剑,实力不足者使用,反而更容易伤到自己。

  “我们需要一个后备计划。”周锐最终说道,语气沉重,“如果……如果你未能按时返回,或者信号丢失超过预定时间,我们该如何接应?甚至……是否需要考虑强制干预措施?”

  赵青道:“后备计划必须极其谨慎。在我进入后,舰队应继续保持最高隐匿,非万不得已,绝不能暴露。

  如果我失联,建议等待下一次‘考验’周期,尝试捕捉系统运行数据,或者寻找其他进入‘庇护所’的方法。

  强制干预是最后的选择,一旦启动,意味着我们与这个未知的系统的直接对抗开始,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孙雨涵提出:“关于信息传递,除了‘神念刻痕’,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一种单向的、极其隐蔽的信号锚点?

  比如,利用系统能量波动作为掩护,发射一种无法被轻易识别的微型信标?

  哪怕只能传递最简单的‘安全’或‘危险’信号,也能为舰队提供关键参考。”

  玄诚子思考了一下:“理论上可行,但需要极其精密的计算和对系统能量频率的深度模仿。

  我们可以尝试制作一种‘共生信标’,其信号特征几乎与‘影傀’或环境背景辐射一致,但内部嵌入了我们的识别码。

  不过,发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且传输距离不会太远。”

  “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方向。”周锐肯定道。

  “立刻着手研究。同时,对‘葬星渊’结构体的监控不能放松,寻找其能量周期性波动的规律,这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另一个行动窗口。”

  会议最终决定,原则上批准“深潜者”计划,但执行时间待定。

  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装备,完善后备方案,并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葬星渊”结构体能量处于相对低谷或稳定期的阶段。

  决定做出后,整个舰队如同一台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器,围绕着“深潜者”计划高效运转起来。

  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和修真者日夜不停地对“青鸟”、“玄武”、“蝉蜕”三大系统进行着最后的测试和优化。

  模拟舱内,赵青穿着特制的轻便防护服,进行着高强度适应训练,熟悉着新装备的操作,并在模拟的“影噬城”环境中,反复演练着各种可能遇到的危险和应对策略。

  王启年带领的团队则全力攻关“共生信标”技术。

  他们分析了海量的系统能量数据,试图找到那个既能有效隐藏自身,又能被舰队灵敏接收器捕捉的微妙频率。

  与此同时,对“葬星渊”结构体的监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多个隐匿观测点被布置在结构体周边不同角度的轨道上,记录着它每一次细微的能量脉动。

  数据分析团队试图从这浩瀚的数据中,找出其活动的规律性。
  http://www.paoshu5.cc/book/45729/5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