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回宋家村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前往乡下的路上还是很热闹的。

  因为今天是大年初二,很多城里工作的人都会回老家,又或者去乡下串亲戚。

  李兴安坐在后座嘴巴里面叼着根狗尾巴草,看着沿途的风景别有一番感受。

  这次他在坐车前搞了一个垫子,垫在了座上,路过颠簸的路,屁股一点也不疼。

  等到了宋家村后,李兴安一撑从车上跳了下来。

  “臭小子,吓死我了。”

  宋芷兰停好车子,无奈的看着自家儿子。

  来到家里,便看到姥爷宋振华正坐在院子喝茶,在看到李兴安两人进来后他便高兴的站了起来。

  里屋听到动静的王秀兰高兴的跑了出来,边跑边喊道:“兴安来啦,快进来坐着,一会姥娘给你做好吃的。”

  说着,来到自家乖孙面前。

  而李兴安和宋芷兰这个时候却笑着说道:“姥爷姥娘,给您拜年了。”

  “爸妈,给您拜年了。”

  说着,两人跪在地上磕了个头。

  宋振华夫妻俩赶忙将两人扶起来,嘴里嗔怒道:“拜什么,快起来快起来。”

  将二人扶起来后,又拿出了两个红包塞进了李兴安的手里。

  “来,红包拿着。”

  李兴安笑着,将红包收下。

  这要放在后世,每一次接红包那可是激动的要死,这代表着自己有钱可以花了。

  当然,如果父母是那种嗯...帮你保存的,那就算了。

  现在,他只是在这红包中感受到情谊,钱什么的并不重要。

  这时,好似注意到什么,宋振华问道:“卫国人呢?”

  因为从进门到现在也没看到李卫国人,就算在外面也应该有动静的。

  怎么到现在也没个动静。

  听到询问李卫国,宋芷兰叹了口气道:“爸,卫国他...”

  “他咋了?”

  “他给国家做事去了,这些年可能不能回家了。”

  听到这里,宋振国怔了一下,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

  不过也能理解,能为国家做事,就算是小事那也必须要尽力做好。

  既然如此那也不必过多的担心,只是思念还是有的。

  行走在逐渐荒凉的道路上。

  李卫国等几百上千的各类技工和工程师,此时正几人一团的围在一起。

  他们手里都端着今天的午餐,虽然不是饺子,但却是饺子形状的馒头和咸菜。

  “各位,虽然我们没有与家人在一起,不过此时我与各位一样都很想念家人。”

  “还有我们的士兵们,他们从北方打完仗回来,有的至今都还没回过家。”

  “这种情况我们不可避免,因为敌人不会给你时间让你温存。”

  “有的只有急切的压迫感。”

  “在这里,我冯志文在这里跟大家说声抱歉。”

  “也会一直陪在各位的身边。”

  说罢,众人站起身子,一同将饺子形状的馒头举了起来。

  所有人如同一家人一般,就在此处过着生日。

  怨言也将随着大家的欢呵逐渐消退。

  “建国,你家孩子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

  李卫国身边,王沐文听着李卫国讲述他儿子的事情,真的让他大吃一惊。

  到现在还觉得有些不太能相信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竟然那么厉害,真的好像是神童一般。

  “那是,你是不知道,我家小子平时虽然费了点,但是...”

  李卫国讲着,嘴角的笑容不自觉的扬起。

  一边啃着饺子形状的馒头,一边又诉说着自己的家人。

  好似在跟身边人分享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般,十分的珍惜和自豪。

  在讲述完最后一句,李卫国也将最后的一块馒头就着咸菜吃下。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最近这些日子他的脑袋很清醒。

  这种清醒的感觉并不是你睡醒了的那种,而是想什么脑子都转的十分的快速,只要你记过的都能瞬间回想起来。

  没过多久,再次开始上路。

  到了后半段路程,都是靠着走路前行。

  一条长长的队伍,不断的在戈壁滩上边小跑着前行,这对于非军人的众人十分的劳累。

  不过,并没有掉队, 依旧咬牙跟着队伍。

  宋家村。

  李兴安被姥爷宋振华又带到了那间充满古董的房间,这次他坐在一旁凳子上让李兴安坐在对面。

  “臭小子,还记得我上次跟你说的话吗?”

  “把那本书看懂,你现在看懂了多少?”

  听着自己姥爷的话,李兴安自信的说道:“所有。”

  “所有?”

  “嗯,那本书我已经看完了,上面的所有内容我已经全部都记下了。”

  听到自己外孙的这句话,宋振华满脸的不相信。

  怎么可能,这才过去了三个月你跟我说那么厚的一本书你都记下了?

  想当年我可是学了好几年才初步掌握的,你三个月有点扯了。

  现在就算是他亲外孙说的,他也不相信。

  “好好好,那行,我来考考你,看你是不是真的记下了。”

  “你说说胎质,知不知道瓷器的胎质在不同年间的大致区分?”

  李兴安闻言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脱口而出道:“不同朝代瓷器胎质差异明显。如明代早期瓷器胎质厚重,有杂质,气孔较多。”

  “明代中晚期胎质逐渐细腻,杂质减少。”

  “清代康熙时期,胎质坚硬细密,露胎处呈现 “糯米胎” 的质感,色白且微微泛黄。”

  “雍正、乾隆时期,胎质更为洁白细腻,如同玉质一般。”

  “当然,不同时期各地方的胎质也有细微的变化。”

  “... ...”

  听着侃侃而谈的外孙,宋振华的眼神逐渐明亮,随后便是震惊。

  还真的...被小子给记住了?

  他不信邪的又说了些其他古董的特征,只不过一点也没有难住他这个孙子。

  在两人说论了半个小时后,宋振华终于是明白了自家这个孙子的可怕之处。

  这记忆力,真的比他强。

  当然,古玩古玩,还是要上手才能知道实力如何,不上手的永远是外门汉。

  接下来,又是半个小时过去。

  李兴安对他所有的收藏品都能说出个头头是道来,跟他所认知的内容几乎一样。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这个外孙的实力比自己都要强了。
  http://www.paoshu5.cc/book/45868/1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