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并行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飞机引擎的轰鸣声逐渐减弱,最终归于沉寂。林清辞透过舷窗,看着外面熟悉又陌生的A市天际线,高楼林立,反射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他回来了。不再是那个狼狈不堪、浑身泥泞的落难者,而是重新披上了名为“林清辞”的、沉重而精致的外壳。机场通道外,早已等候多时的助理和保镖沉默地接过他简单的行李,恭敬地为他拉开车门。车内是真皮座椅的柔软触感和淡淡的香氛,与陈家村那硬邦邦的土炕、空气中弥漫的泥土与草木气息,恍如两个世界。(′-w-`)

  他没有片刻停歇,甚至没有回那座空荡荡的、被称为“家”的顶层公寓,而是直接让司机开往公司。车轮碾过平整光滑的柏油路面,窗外是飞速倒退的、井然有序的城市景观。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里浮现的却是离开那天的清晨。陈山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汗衫,肩上是初升朝阳勾勒出的金边。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那双黑亮的眼睛里,没有了漠然,没有了挣扎,只剩下一种沉静的、如同磐石般的笃定。一年。他记得他的承诺。(?????)? ??

  车子停在摩天大楼的地下停车场。电梯无声地上升,数字不断跳动。当电梯门“叮”一声打开时,外面是早已肃立等候的、表情各异的公司高层。林清辞迈步走出,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那些或担忧、或审视、或幸灾乐祸的眼神,在他眼中激不起半点涟漪。他径直走向那间属于他的、视野开阔的顶层办公室。

  “通知下去,半小时后,所有部门负责人,大会议室开会。”他脱下外套,递给旁边的助理,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另外,把我不在期间,所有异常的资金流向和人事变动报告,立刻送到我桌上。”

  他没有时间去感怀,去适应。内乱虽平,但留下的是一片需要强力手腕去整顿和收复的狼藉。他必须快,必须狠,必须比那些躲在暗处、以为可以趁机瓜分利益的人,更快,更狠。

  接下来的日子,林清辞像一台不知疲倦的精密机器,高速运转起来。他白天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召开一个接一个的会议,用犀利精准的语言剥开那些试图蒙混过关的汇报,用雷霆手段清除掉几个蠢蠢欲动、试图架空他的元老。夜晚,他书房里的灯常常亮到凌晨,分析数据,制定战略,布局未来。他变得比离开前更加沉默,也更加锋利,像一把出鞘的寒刃,所过之处,皆是肃杀。(;一_一)

  只有在极少数、夜深人静的间隙,当他疲惫地揉着眉心,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脚下这片流光溢彩、却冰冷彻骨的城市时,才会允许自己有一丝短暂的恍惚。他会想起那个雨夜,破旧土屋里此起彼伏的滴水声,想起那双因为恐惧而紧紧抓住他胳膊的、冰凉颤抖的手,想起……那个在黑暗中猝不及防、带着泥土和血气味道的、粗糙而滚烫的触碰。然后,他会下意识地摩挲一下自己的手指,仿佛那上面还残留着某种粗粝的、属于土地的触感。这种时候,他冷硬的心肠才会稍微软化一丝,但随即,又会被更沉重的责任和更汹涌的斗志所覆盖。他不能停下,他必须在这里,站稳脚跟,登临顶峰。这不仅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那个一年之约。(′-w-`;)

  与此同时,在距离A市千里之外的、那个偏僻的陈家村,以及后来在省城那所全国知名的顶尖学府里,另一种形式的征战,也在沉默而激烈地进行着。

  陈山的白天,不再完全属于土地。他将自家大部分田地租给了邻居,只留下一小块口粮田。剩下的时间,他把自己关在那间低矮的土坯房里,或者后来,在省城大学附近那间狭小、简陋却干净整洁的出租屋内。他将那包裹在油布里的、泛黄的课本和试卷,小心翼翼地摊开在破旧的书桌上(后来是二手市场淘来的书桌)。

  重新拾起放下多年的知识,远比挥舞锄头要困难千百倍。那些公式、定理、英文单词,像一团团纠缠不清的乱麻。最初的日子,他对着那些陌生的符号,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眉头紧锁,古铜色的脸上会因为挫败而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他握着笔的手,习惯了锄头柄的粗糙,此刻却觉得那细小的笔杆如此不听使唤,写出来的字也带着一股笨拙的、属于土地的僵硬。(;一_一)

  但他有的是耐心和毅力。那是长年累月与土地打交道磨砺出来的品质。他像一头沉默耕耘的老牛,一遍遍地看着那些早已陌生的概念,一遍遍地演算那些复杂的题目。夜深人静,村里(或出租屋周围)早已陷入沉睡,只有他窗口那盏昏黄的灯光还亮着,映照着他专注而坚毅的侧影。困了,就用冰冷的井水(或自来水)扑把脸;手因为长时间握笔而磨出了新的、不同于老茧的硬皮,他就随意地甩甩手,继续。

  他几乎摒弃了所有的娱乐和社交。村里(后来是学校里)组织的任何闲聊、聚会,都找不到他的身影。他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书本、试题,以及那个沉甸甸的“一年之约”。偶尔,会有同村人不解的目光,或学校里家境优渥的同学投来的、带着隐隐优越感和好奇的打量,但他浑不在意。他的目标明确得像射出的箭,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偏离分毫。

  当他以近乎恐怖的高分,拿到省城顶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消息传回陈家村时,整个村子都轰动了。老村长激动得差点掉了眼泪,当初那些跟着林清辞熬糖葫芦、熬果酱的村民,更是与有荣焉。他们看着陈山,这个他们从小看着长大的、沉默能干的糙汉,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

  而陈山,只是平静地收起了通知书。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

  大学生活对他而言,是另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战场。他选择了经济管理专业,这是他经过思考后,认为最能快速理解林清辞所在那个世界的途径。课堂上,教授口中那些晦涩的专业名词、复杂的模型,对他而言如同天书。他坐在一群比他年轻、穿着光鲜、思维活跃的同学中间,显得格格不入。但他从不怯场,也从不自卑。他像是沙漠中渴求水分的旅人,贪婪地吸收着一切知识。他买不起太多的参考书,就整日泡在图书馆,直到闭馆铃声响起。他英语底子几乎为零,就从最基础的音标开始,跟着收音机,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啃。(?????)? ??

  他的努力和进步是肉眼可见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他的成绩已经从刚入学时的吊车尾,挤进了专业中游。第二个学期,他已经能跟上教授的节奏,甚至开始在一些案例分析课上,提出让教授都眼前一亮的、带着独特实践视角的见解。他开始尝试参加一些校内的创业比赛,他提出的项目方案,结合了乡村实际和对市场的朴素理解,虽然粗糙,却总带着一种脚踏实地的力量感,渐渐吸引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

  没有人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穿着朴素、手掌粗糙得不像学生的男人,体内蕴藏着怎样惊人的能量和决心。也没有人知道,支撑着他度过一个个疲惫深夜的,不仅仅是出人头地的渴望,更是远方城市里,那个站在璀璨灯火之巅的人,和那个沉甸甸的约定。

  两条原本永无交集的平行线,在命运的一次意外交错后,又开始沿着各自的轨道,向着同一个方向,奋力延伸。一个在觥筹交错与没有硝烟的商战中,步步为营,收复失地,扩张版图;一个在书香墨海与清苦的求索中,埋头苦读,磨砺锋芒,积蓄力量。

  他们之间,隔着一年的时光,和千山万水的距离。

  但有些东西,却在无声地生长,如同深埋地底的种子,静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夜深人静时,林清辞偶尔会拿出那个几乎从不使用的私人手机,屏幕漆黑,没有任何来自那个偏远山村或陌生省城的消息。但他知道,那个人,一定也在某处,如同他一样,在为了那个看似不可能的约定,拼命努力着。

  而陈山,在挑灯夜读的间隙,抬头望向窗外A市的方向,那里只有陌生的星空或城市的霓虹。他会攥紧拳头,感受着掌心因为长期握笔和偶尔坚持体能锻炼而留下的、新旧交织的薄茧,然后低下头,继续与书本鏖战。

  并行,是为了更好的交汇。

  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上,拼命奔跑。

  只为一年后,那场注定到来的,势均力敌的,

  顶峰相见。(′-w-`;) …… (;一_一) …… (?????)? ??
  http://www.paoshu5.cc/book/45872/2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