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细雨微风 >第30章 寒夜独酌:未寄的二十元与永悬的月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0章 寒夜独酌:未寄的二十元与永悬的月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那碗清汤挂面的味道,似乎定格了这个圣诞节的全部基调——简单、寡淡,却足以果腹,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温度。

  洗好碗,厨房恢复冷清。手机安静地躺在床头,屏幕漆黑,没有任何新消息的提示光闪烁。陈武桢几次拿起它,指尖在苏雯清的名字上空徘徊,最终却只是将其设置为静音,屏幕朝下扣在桌上。

  一个实验般的念头在他心里清晰起来:不联系试试。

  这像是一场自己跟自己下的赌注,赌注是他残存的那点微末希望。规则很简单:如果在这本该互道祝福的节日里,苏雯清会主动发来哪怕一句简单的“圣诞快乐”,那就说明她心里或许有他一丝一毫的位置,他们之间那根脆弱的线,就还有继续牵连的可能。

  反之,如果他的沉默换来的是对方同等的沉默……那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他所有的悸动、深夜的徘徊、那20元话费背后笨拙的心意,都只是他一个人的事,与她无关。继续纠缠,就是不礼貌了。 他给自己划下了这条尊严的底线。

  圣诞节的夜晚在公寓冰冷的寂静中流逝。手机没有亮起。

  第二天,工作日,依旧没有。

  紧接着是元旦跨年夜。窗外是炸开的烟花和城市的集体欢呼,朋友圈里刷屏着总结与展望、聚会与狂欢。丰文武和刘悠苒早就出去参加派对了,公寓里又只剩他一人。

  他依旧没有发出任何祝福。而苏雯清的头像,也始终安静地躺在他的联系人列表里,没有传来任何只言片语。

  跨年的钟声仿佛在很远的地方敲响。陈武桢站在阳台,呵出的白气迅速消散在寒冷的夜空中。实验结束了,结果清晰得有些残忍。

  最初几天,他还会下意识地为手机每一次微小的震动而心跳加速,但期待一次次落空后,那种焦灼感反而慢慢平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凉的、近乎麻木的清醒。

  或许,成年人之间的缘分就是这样。 他默默地想。有的深重,足以跨越山海,维系一生;有的则浅薄得像水面上一道转瞬即逝的涟漪,风一吹,就了无痕迹,连当初为何波动都记不清。

  他和苏雯清,大概就是后者。能在那天晚上遇见,能有过那样一次短暂而带着些许戏剧性的交集,已经算是命运给予的一点馈赠了。那20元话费,就像投入湖水的一颗小石子,曾在他心里激起惊涛骇浪,但在苏雯清的世界里,或许连一丝微澜都未曾真正泛起。

  能遇见,就是最好的了。 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试图用它来抚平心底最后的那点不甘和遗憾。至于结局……既然故事似乎从未真正开始过,也就无所谓结局了。那首《新贵妃醉酒》的悲情预言,似乎被现实印证了,但预言的惨烈也在这浅淡的缘分中被稀释了,变成了一种淡淡的、可以接受的忧伤。

  想到这里,他长长地、缓缓地吁了一口气。胸口那块堵了许久的大石,仿佛并没有突然消失,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风化了,变得不那么沉重和尖锐了。

  他回到屋内,关上了阳台门,也将窗外那个热闹的世界和一段无疾而终的念想,轻轻地关在了外面。屋内的寂静不再难以忍受,反而成为一种能够让他喘息的平和。

  他拿起手机,这次不再是犹豫地寻找某个特定的名字,而是随意地翻看着新闻和朋友圈,给几条无关紧要的状态点了赞。然后,他设置好第二天早起的闹钟。

  这个冬天还很漫长,但他得先学会让自己暖和起来。

  2010年的冬天,寒气来得格外凛冽。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城市的水泥森林,钻进行人衣领的每一个缝隙。对于陈武桢而言,这种冷,远不止于物理层面的低温。更多的是一种从情感世界里弥漫开来的、无处遁形的寒意,它冻结了曾短暂躁动过的期待,让一切都回归到一种清醒到近乎残酷的寂静。

  苏雯清,这个名字曾经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甚至让他幻想着能孕育出波澜。如今,这涟漪终于彻底平复了。跨年夜的沉默,为这段尚未开始就已结束的单方面念想,画上了一个冰凉的句号。她确凿无疑地成为了过去,一个带着些许微甜,但更多是苦涩自嘲的“过去”。

  在这种冰冷的清醒中,一些被短暂热情压抑住的记忆碎片,反而浮上心头。

  他想起了更早的时候,和于颂言、周舟、陶亦安那一大帮人,挤在某个KTV包间里。烟雾缭绕,霓虹灯球旋转,屏幕上晃动着聒噪的MV画面。于颂言带来的那个女同事,叫宋雨,就坐在角落,不太唱歌,只是偶尔跟着节奏点点头。

  那时,苏雯清也在,她是人群中的焦点,笑声清脆,被大家起哄着唱了一首又一首。就在某一首歌的间隙,宋雨曾微微倾身过来,带着些许惊讶和好奇,指着被众人围着的苏雯清,低声问他:“哎,陈武桢,她是你的女朋友吗?”

  当时的气氛暧昧而喧闹,酒精和荷尔蒙在空气中发酵。面对这个问题,陈武桢心里掠过一丝虚荣和未经深思的冲动,他没有明确承认,却露出了一个含糊又带着几分“你懂的”意味的笑容,几乎是骄傲地默认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荒唐至极。那时他和苏雯清的关系,模糊得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却已在外人面前迫不及待地给自己贴上了标签。那份虚假的“骄傲”,如今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穿着他现在孤独的清醒。

  思绪继续回溯,跳到更早的节点——在认识苏雯清之前。其实,他和于颂言、宋雨三个人,是单独吃过一次饭的。那次好像是于颂言组了个简单的局。

  宋雨……她长得不算特别白皙,肤色是健康的微深,个头比较高挑,坐在那里也很显眼。不知道为什么,她让陈武桢隐约想起高中时班上一个外号叫“黑妹”的同学,倒不是长相多像,而是那种沉静又略带疏离的感觉。那次吃饭,他其实对宋雨是有些好感的,她话不多,但偶尔几句都挺有见地,笑起来嘴角的弧度很特别。

  但当时,于颂言似乎对宋雨也有些意思,至少表现得很殷勤。陈武桢碍于朋友关系,那点刚萌芽的好感,立刻就被自己小心翼翼地掐灭,深埋起来,不敢流露分毫。再后来,苏雯清就出现了,像一道更亮眼、更吸引他全部注意力的光,瞬间覆盖了一切,宋雨这个名字和那点微弱的好感,也就自然地被抛到了记忆的角落。

  如今,苏雯清这道“强光”熄灭了。他的情感世界陷入黑暗和寒冷,那个被埋藏的名字——宋雨,反而像一粒被低温保存的种子,似乎又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

  他下意识地开始盘算、分析: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和于颂言的零星交谈旁敲侧击,他能感觉到,于颂言和宋雨之间似乎并没有任何进展,依旧是最普通的同事关系。

  “或许……当初是我自己想多了?碍于朋友情面而自我设限?”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带来一丝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暖意,仿佛在严寒中看到了一星尚未熄灭的火种。

  然而,就在这丝暖意刚刚升起的瞬间,陈武桢猛地停下了思绪,像一个旁观者般,开始审视自己此刻的情感心理状态。

  他悚然发现一个模式:似乎不论何时,自己的心里都必须“装”着一个人。不,更准确地说,是需要“多装一个”。

  柳晴雯,那个聪明现实、最终离他而去的学姐,像一枚被珍藏起来的“白月光”,代表着他未能圆满的旧梦和某种求而不得的向往,长久地占据着一个位置。

  而当现实中的情感出现空缺(比如苏雯清的彻底淡出),他就急需寻找另一个“现实中的”目标来填充,仿佛无法忍受内心空无一物的状态。现在,宋雨似乎成了一个合适的、潜在的“替补”人选。

  但这所有的“盘算”、“好感”、“分析”,究其根本,都发生在他自己的脑海里,是他一个人的胡思乱想。宋雨对此一无所知。他和她甚至没有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单独交流。一切可能都只是他抵御情感寒冬时,本能般为自己编织的一件虚幻的“暖衣”。

  未来,会是谁?柳晴雯?宋雨?还是某个尚未出现的陌生人?

  陈武桢想不透。他感觉自己像行走在浓雾弥漫的荒原上,看不清方向,只能凭借着内心那一点微弱、时而可靠时而又极其不可靠的“感觉”,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走下去。唯一的确定是,这个冬天,真的很冷。他需要真正的温暖,而不是又一个仅供自我安慰的幻影。

  寒冬真正降临,城市被包裹在一种灰白色的寂静里。情感世界随着苏雯清的彻底退场,进入了一段清晰而冰冷的空窗期。然而,陈武桢发现,当现实的喧嚣褪去,内心那片被强行清空的土地上,最先顽强复苏、并且迅速占据每一寸空间的,并非新的希望,而是那个他以为已被时间封存,实则从未离开过的身影——柳晴雯。

  她是他真正的“白月光”。这月光不似太阳那般灼热激烈,却拥有一种更持久、更幽微的渗透力,清冷地照耀着他内心最隐秘的角落,无所遁形,也挥之不去。

  他依旧会习惯性地、几乎是下意识地,点开那个再熟悉不过的QQ号码。不再抱有联系的奢望,更像是一种沉默的仪式。他逐条翻阅着她的空间:照片里她或许去了新的地方,笑容依旧明亮,带着一种他无法企及的从容;动态和说说记录着生活的碎片,他从中费力拼凑着她如今的轨迹,却不敢点赞或评论,生怕留下任何来访的痕迹;他甚至会去翻看很久以前的日志和留言板,在那早已沉寂的角落,寻找自己曾经存在过的微末证据,同时也酸涩地看着其他人与她互动的热络。

  这是一种近乎自虐的关注。因为在柳晴雯面前,甚至仅仅是面对那个冰冷的QQ聊天界面,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就会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他是那么深深地
  http://www.paoshu5.cc/book/45880/1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