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岔路口的双线晚餐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自从与章从良那次短暂却深刻的重逢后,苏晴的内心仿佛被投入了一块明矾,原本浑浊的思绪开始慢慢沉淀、清晰。尽管章从良回到北京后,两人的联系又回到了那种断断续续、若即若离的状态,但苏晴感觉到,有一根无形的、坚韧的线,始终牵连着彼此。这根线,不仅仅是对过往情感的怀念,更掺杂了一种近乎宿命般的归属感——“我已是章从良的女人了。” 这个念头在她心中变得越来越坚定。在她看来,两人之间除了缺少一纸婚书和一场仪式,在情感和身体上,她早已将自己归属于他。那次重逢,更像是确认了这种归属,而非一段新的开始。这种认知的清晰,反而让她面对陈武桢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和愧疚。她回顾自己与陈武桢的相处,确实尝试过,也努力过。她曾说服自己接纳他的靠近,让他来到自己的住处,一起做饭吃饭,甚至默许他进入自己相对私密的生活空间(卧室)来参观,甚至坐在她的床上小憩。她欣赏陈武桢的踏实、可靠,感激他毫无保留的善意和付出。但每一次,当她试图让关系更进一步,或者仅仅是在想象中尝试将他放入“恋人”的位置时,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对” 的感觉。
那是一种关键的缺失。和陈武桢在一起,感觉更像是在温暖的阳光下散步,平静,舒适,却少了那种让她心跳加速、血液沸腾的悸动。她无法在他面前完全释放自己小女人的任性和娇嗔,无法体验到那种强烈的、专属于男女之间的激情和吸引力。而这种感觉,只有在章从良面前,才会不受控制地迸发出来,哪怕只是他一个带着笑意的眼神,一句略带调侃的话语。
她想明白了,她对陈武桢,或许有感动,有依赖,有如同亲人朋友般的亲切,但唯独缺少了那种让爱情得以成立的、最核心的化学元素。“感动终究不是心动。” 她苦涩地对自己说。
因此,她觉得必须尽早向陈武桢说明一切。拖延,对陈武桢不公平,是对他真诚的亵渎;对她自己也是一种煎熬,让她无法坦然地面对章从良,哪怕只是隔着手机屏幕。她不能再贪恋陈武桢带来的那份安稳和便利,那是一种自私的消耗。
然而,如何开口,成了最大的难题。
她害怕看到陈武桢受伤的眼神。那个总是带着温和笑意、默默付出的男人,他的失望和痛苦,她几乎可以预见,那将比任何指责都更让她难以承受。她担心一旦说破,会彻底失去这个珍贵的朋友,失去这份难得的温暖。她也害怕自己会被贴上“玩弄感情”的标签,尽管她内心清楚,自己的犹豫和尝试并非出于恶意。
好几次,在和陈武桢看似轻松的聊天中,话已经到了嘴边,却又被她生生咽了回去。她寻找着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措辞,希望能将伤害降到最低。也许可以委婉地说“我们更适合做朋友”?或者直接坦白“我心里一直有别人”?每一种说法在她脑海里预演时,都显得那么苍白和残忍。
这种“不得不说”的清醒认知,与“不知如何说”的艰难处境,让苏晴陷入新一轮的焦虑。她看着陈武桢依旧如常地关心她,甚至可能还在为她的生日默默准备着什么,那份沉甸甸的好意,几乎让她喘不过气来。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鼓起勇气,去亲手结束这场由她而起的、错误的期待。每多拖延一天,对陈武桢的亏欠就多一分,而她自己也就在这道德与情感的夹缝中,多受一日的煎熬。
……
苏晴的生日一天天临近,她的决心也愈发坚定。她坐在房间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最终深吸一口气,拨通了陈武桢的电话。
“喂,武桢?”她的声音尽量保持轻快,“我生日快到了,想请你吃顿饭,就我们俩,你有空吗?”
电话那头的陈武桢显然有些意外,随即传来难以抑制的欣喜:“有空!当然有空!你生日,我肯定到!”
“那就定在生日那天晚上吧,地点我再想想,定好了发给你。”苏晴说道,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她能听出陈武桢语气中的雀跃,这让她准备好的话更加难以出口。
“好!都听你的!”陈武桢的声音里满是笑意。
挂断电话,苏晴长长地叹了口气。主动约他,是为了创造一个能安静谈话的场合,也是为了表达一份感谢,感谢他这么久以来的陪伴和付出。然后,她必须告诉他真相。这个决定让她心情沉重,但混乱过后,她渴望一种内心的清晰和安宁。
陈武桢:双喜临门的错觉与精心的筹划
苏晴的主动邀约,像一缕春风,吹散了陈武桢心中残留的最后一丝阴霾。他握着手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主动约我!还是生日这么重要的日子!就我们两个人!” 这在他看来,无疑是一个强烈的、积极的信号。也许,他期待的转机真的要来了,之前的风波只是感情中的一个小插曲。他立刻开始盘算送什么礼物,如何把握这次机会,或许,就在那天晚上,他可以完成那个重要的表白。
正当他沉浸在为苏晴生日精心策划的喜悦中时,三叔的电话打了进来。
“武桢啊,跟那边说好了,姑娘那边时间定下来了,就下周三晚上,在人民广场那边的‘转角咖啡馆’,你看行不?”三叔的声音透着期待。
下周三?陈武桢心里咯噔一下,赶紧翻看日历——正是苏晴生日那天!
“三叔……这……能不能改天?”陈武桢为难地说。
“哎呀,人家姑娘就那天有空!我都跟人说好了,你这孩子,怎么又变卦了?”三叔的语气有些不悦。
陈武桢陷入两难。一边是苏晴难得的、意义特殊的单独约会,他期盼已久;另一边是三叔好不容易撮合、已经答应下来的相亲,爽约实在说不过去,也会让三叔难做。
他飞快地在脑子里盘算着:相亲地点在人民广场,离苏晴的住处不算太远。苏晴约的是晚饭,相亲一般是下午或傍晚见面,喝个咖啡……
一个“两全其美”的念头冒了出来:先去相亲,走个过场,跟对方说明情况,礼节性地坐一会儿,然后就借口有事先离开,再赶去和苏晴吃晚饭。 这样,既应付了三叔,也不耽误给苏晴过生日。他甚至觉得这有点像是“天意”,让他在真正向苏晴表白前,先经历一场小小的“考验”,或者更像是一种“对冲”——如果表白不顺,至少他还有一条(虽然他自己并不看好的)“退路”。
“行,三叔,那就下周三晚上,‘转角咖啡馆’是吧?我知道了。”陈武桢下了决心。
“哎!这就对了!好好表现啊!”三叔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陈武桢深吸一口气。他重新将注意力拉回到给苏晴的礼物上。他最终选定了一条价格不菲的精致项链,寓意“拴住你的心”。他想象着苏晴收到礼物时惊喜的表情,以及在温馨的晚餐氛围下,他深情告白的场景。至于那个短暂的相亲插曲,在他心里,真的就只是一个需要尽快完成的、无关紧要的任务。他全部的期待和热情,都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即将到来的、与苏晴的生日晚餐上。他并不知道,苏晴为他准备的,远非他想象中的浪漫惊喜,而是一个可能让他所有期待落空的残酷真相。命运的巧合,将一场精心策划的告白与一次蓄谋已久的坦白,戏剧性地安排在了同一个夜晚,同一座城市。
时间很快滑到了周三,苏晴生日当天。下午,陈武桢特意请了假,回到住处仔细收拾了一番。他换上了一件挺括的衬衫,搭配休闲西裤,既不过分正式,也显得尊重。一切准备就绪,他看了看时间,下午三点半。按照计划,他先给那位素未谋面的相亲对象打了个电话。
“喂,你好,我是陈武桢。”他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沉稳。
“哦,你好,我是林薇。”电话那头的女声清脆,带着点利落。
“关于今晚见面的事,我们定在四点半,人民广场的转角咖啡馆,你看可以吗?”陈武桢说道,其实他故意把时间说得比常见相亲时间稍早一点,这是他预留的“过场时间”。
“四点半?行,没问题。转角咖啡馆是吧?我知道了。”林薇回答得很爽快。
挂掉电话,陈武桢对自己的时间安排颇为满意。四点半见面,聊个四五十分钟,最多一小时,然后找个合适的借口离开,赶去和苏晴六点半或七点的晚餐,时间绰绰有余。
他提前到达了人民广场。初夏的午后,阳光正好,广场上人来人往。他按照记忆走向那家颇有情调的“转角咖啡馆”,心里还盘算着等会儿要点什么,才能既不失礼又显得不拖沓。
然而,走到近前,他愣住了。咖啡馆的玻璃门上,赫然贴着一张打印纸,上面写着:“内部装修,暂停营业”。
陈武桢心里“咯噔”一下,计划的第一步就出了岔子。他赶紧再次拨通林薇的电话,语气带着歉意:“喂,林小姐,不好意思,我到了广场,可是这家咖啡馆好像在装修,关门了。”
“关门了?”林薇的反应很快,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话,“哦,那没关系,旁边不就有一家肯德基吗?我们去那儿坐坐也行,一样的。”
她的语气太过自然和熟练,仿佛快餐店是相亲的常规备选地点,这种熟稔让陈武桢心里泛起一丝异样。他很少去肯德基这类快餐店,更无法想象在那种嘈杂、明亮、充满油炸食物气味的环境里进行第一次相亲见面。在他固有的观念里,相亲即便不是多么正式的场合,至少也应该是个相对安静、能让人安心交谈的地方。
“肯……肯德基?”陈武桢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和抗拒。
“对啊,很方便啊,就几步路。”林薇似乎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好吧……那就肯德基见。”陈武桢压下心里的不适,同意了。他挂断电话,朝着那个巨大的红色招牌走去。一边走,心里一边不由自主地嘀咕起来:“看来这位林老师和她那位副总父亲的生活圈子,跟我的……差别还真是不小。” 这种差异感,并非厌恶,而是一种清晰的、关于不同生活轨迹和消费习惯的认知,像一缕微凉的风,吹散了他原本就心不在焉的相亲情绪。他更加确信,这真的只是一场必须尽快完成的任务,他的心,早已飞到了即将与苏晴见面的、那个尚未知悉的、他想象中的安静餐厅。
陈武桢刚在肯德基里找了个相对安静的位置坐下,还没来得及平复一下因计划被打乱而略显烦躁的心情,就看到一个穿着得体、妆容精致的女孩推门走了进来。下午四点半,快餐店里人迹罕至,女孩的目光在空荡的店内扫了一圈,很快就落在了独自坐着的陈武桢身上,随即露出一个确认般的微笑,径直走了过来。
陈武桢连忙起身,有些局促地主动打招呼:“你好,是林薇林老师吧?我是陈武桢。”
“你好,陈先生。”林薇落落大方地回应,笑容得体,带着一种教师职业特有的温和与距离感。
两人在靠窗的一个角落位置坐下。塑料座椅和明亮的灯光让陈武桢觉得有些不太自在,这环境与他预想中咖啡馆的安静氛围相去甚远。他努力让自己显得绅士些,开口问道:“林老师,你看想吃点什么?或者喝点什么?我去点。”
林薇似乎对这里很熟悉,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流畅回答:“这个时间点也不太饿,给我点一杯橙汁就好了。你呢?”她的语气自然,带着一种主导对话的流畅感。
相比之下,陈武桢则显得有些生疏和紧张。他很少来这种快餐店,对点餐流程并不熟悉,尤其是在这种相亲场合下。他下意识地跟着说:“哦,好,那……我和你一样吧。”他想尽量显得随和。
“嗯,我要热的哈。”林薇微笑着,又清晰地补充了一个具体要求,然后自然地反问,“你呢?也要热的吗?”
这个细节让陈武桢瞬间有点尴尬。他本来想简单附和,没想到对方有明确要求。他既想掩饰自己对这种环境的不适应,又不想显得毫无主见,便带着一丝匆忙的掩饰说道:“我……我要冰的吧。” 仿佛冷热的选择能体现一点他自己的个性。
“好。”林薇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陈武桢稳住心神,继续保持着绅士风度问道:“那……还要点些其他吃的吗?薯条或者鸡翅?”他觉得只喝饮料似乎有些单薄。
“不用了不用了,”林薇摆摆手,语气干脆,“我们就喝点果汁,聊聊天就好。”她的目标明确,似乎也不想在吃食上多费周章,更注重交流本身。
“那好,你稍坐,我去点餐。”陈武桢起身,走向点餐台。他看着色彩斑斓的菜单灯箱,感觉比看公司报表还让人眼花。排队时,他忍不住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坐在角落里的林薇。她正安静地坐着,低头看着手机,姿态从容,与这个嘈杂的环境有一种奇异的融合感,显然对这类场合驾轻就熟。
而陈武桢的心里,却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两人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家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阅历的差别。他习惯了相对规整、有明确规则的环境,无论是工作还是社交;而林薇身上透露出的,是一种对市井生活的熟稔和适应,务实、高效,不带太多无谓的仪式感。这种差异,在此刻肯德基明晃晃的灯光下,被放大得格外明显。他端着两杯橙汁——一杯热,一杯冰——走回座位,心里对这次“走过场”的性质,更加确定无疑了。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几个小时后,那场他真正在意的、与苏晴的生日晚餐上。
陈武桢端着两杯橙汁回到座位,将温热的递给林薇,自己留下那杯冰的。冰冷的杯壁让他因奔波和紧张而有些发热的掌心感到一丝凉意。
“谢谢。”林薇接过,礼貌地道谢,同时再次快速打量了一下陈武桢。他今天刻意打扮过,看起来干净清爽,但眉宇间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心事和急切。
两人各自喝了一口饮料,短暂的沉默有些微妙。陈武桢趁着这空隙,将林薇的外貌更仔细地观察了一遍。她个头不高,身材匀称,一条乌黑的麻花辫从脑后一直垂到肩下,辫得一丝不苟,显得既传统又带着点俏皮。穿着看似简单,但衣料的质地和剪裁都显出不俗,透露出良好的家境。她的脸庞小巧,五官清晰,但眉眼神态间,自然流露出一股被娇宠惯了的、带着点傲气的大小姐气质,应该是个心直口快、不太会掩饰情绪的人。
正当陈武桢在心里快速勾勒着初步印象时,林薇先开口了,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像是在陈述一份早已准备好的个人简介:
“我家就住在广场旁边那个小区,走过来很方便。年龄嘛,应该和你一样大,都是属兔的,对吧?”她笑了笑,带着点确认的意味,然后继续说,“我大学学的是物理,在省师大读的。” 她顿了顿,吸了一小口橙汁,语气变得稍微坦诚了些,甚至带着点坦率的无奈,“不瞒你说,上大学时谈过一个男朋友,感情挺好的。可惜他是外省的,离咱们这儿太远了。我爸妈,尤其是我妈,就我这么一个女儿,死活不愿意我嫁那么远,怕我受委屈。没办法,这才安排我出来相相亲,认识认识新朋友。”
陈武桢安静地听着,心里却因为“上大学时谈过一个男朋友”这句话,微微咯噔了一下。这信息如此直白地被抛出,让他有些意外。
林薇似乎没太在意他的反应,继续说着:“我现在在齐阳三中教物理,工作还算稳定。家里还有个弟弟,年纪还小,正上初中。我爸上班,我妈现在主要就是在家照顾我弟弟,接送他上下学,也没再出去工作。” 说到母亲时,她语气随意地补充了一句,带着点家常的抱怨,“我妈现在天天在家闲着,老喊无聊,前两天还说想加盟个肯德基或者奶茶店之类的,打发打发时间呢。”
说完这些,她又用吸管喝了一口橙汁,然后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向陈武桢,仿佛完成了一项任务般,说道:“嗯,这就是我的大体情况了。你呢?也说说吧。”
陈武桢正快速消化着林薇的话,尤其是“前男友”这个信息在他传统的观念里投下了一小块阴影。他宁愿对方选择隐瞒这类过去,也不愿如此直接地面对。尽管这只是第一次见面,但“曾有过深刻感情经历”这一点,已经让对感情有情感洁癖和完美主义倾向的陈武桢,在心里默默画上了一个叉。他被林薇突然的提问弄得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哦,我……”他清了清嗓子,有些仓促地开始介绍自己,“我叫陈武桢,年龄确实和你一样。现在在XX公司做项目方面的工作。老家是下面县的,父母都在老家,身体都还好,我有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 他的介绍相比林薇的流畅,显得简短甚至有些干巴巴,重点只交代了年龄、工作、家庭基本情况,没有过多展开,更没提及任何感情经历。
接下来的聊天,气氛就变得有些客套和浮于表面。陈武桢已经失去了深入了解的兴趣,只是出于礼貌维持着对话。他们聊了聊齐阳的天气,聊了聊各自工作中一些不痛不痒的趣事,但话题始终无法深入。陈武桢时不时会装作不经意地瞥一眼手表,计算着时间。
大约过了四十多分钟,陈武桢觉得“过场”时间差不多了,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歉意,打断了正在聊的一个话题:
“林老师,真不好意思,公司那边突然有点急事,晚上可能需要回去加个班。”他语气带着遗憾,演技算不上精湛,但足够表达意思,“你看,今天聊得很愉快,要不……我们先到这?下次再找机会聊?”
林薇也是个聪明人,看出了陈武桢的去意,她脸上并没有太多失望的表情,反而很爽快地点点头:“行,工作要紧。那你快去吧,别耽误了。”
两人一同站起身。陈武桢保持着最后的绅士风度,说道:“好的,那……我们再联系。我送你到门口?”
“不用不用,我往北走,很近的。你忙你的。”林薇摆摆手,拎起自己的小包。
“好,那再见,林老师。”
“再见,陈先生。”
陈武桢看着林薇转身,步履轻快地向北边走去,身影很快融入了傍晚的人群。他立刻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秒也没有耽搁,迅速转身,朝着南边的路口快步走去,几乎是小跑起来。他一边走,一边下意识地摸了摸上衣内侧口袋,那个装着给苏晴的生日礼物的丝绒小盒子硬硬的还在。此刻,他的心跳才真正加速起来,不是因为相亲的紧张,而是因为即将见到那个他心心念念的人。他拦下一辆出租车,拉开车门坐进去,报出苏晴小区的地址,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急切。
http://www.paoshu5.cc/book/45880/1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