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如何抉择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其二,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书本上的道理,终究是死的。

  只有亲身去观察、去体验、去印证、去质疑,才能将‘知’化为真正的‘识’,将圣贤之言融入,做到‘知行合一。

  譬如《水经注》中记载的江河,亲眼所见,其奔涌之势、滋养之功,岂是文字能尽述?

  理解民生疾苦,亲历之后,那份体恤之心才非出于怜悯,而是出于理解与责任。”

  “其三,砥砺心志,增长才干。

  游学绝非坦途,你会遇到风雨险阻,会面对人情冷暖,需要自己判断方向、解决问题、应对危机。

  这会磨炼你的意志,让你变得坚韧、机敏、有担当。

  这些在书斋中、在安稳环境里永远无法真正获得的东西,才是你未来立身处世、护佑家人的真正底气。

  一个只知死读书的官员,如何能应对这纷繁复杂的世情?”

  “其四,厚积薄发,反哺文章。

  待你游历归来,再读圣贤书,理解将完全不同。

  你笔下的策论,将不再是空泛的议论,而是融入你对社稷、对民生的真切感悟,字字千钧,力透纸背。

  那时再应试科举,你所写出来的文章,远非寻常学子可比”

  云亭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敲击在二宝心上。

  他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学问和力量,可能蕴藏在更广阔的天地间。

  苏寻衣在一旁听着,既为儿子可能获得的巨大机遇而激动,又为那未知担忧。

  她忍不住插话,问出了所有母亲最关心的问题:“云亭先生,那这游学,辛不辛苦?二宝才九岁。”

  云亭看向苏寻衣,目光坦诚:“苏夫人,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更没有轻松惬意的成长。

  辛苦,是必然的。”云亭的声音沉稳有力,既是对苏寻衣说,更是对二宝说。

  “这辛苦,不同于书斋的寒窗苦读。”云亭强调道。

  “我们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是常事。

  夏日炎炎要赶路,冬日严寒要御寒,脚会磨破,人会晒黑,甚至会生病,没有家中暖床软枕,也没有母亲精心调理的羹汤。

  你会看到朱门酒肉臭,也会看到路有冻死骨。

  你会见识人性的光辉,也会遭遇人心的险恶。

  喜悦、愤怒、悲伤、困惑……这些强烈的情绪,需要你自己去理解、去成长,没有人能替你承担。

  还要远离父母家人,在陌生的地方醒来,看着陌生的月亮,独自承受思乡之情,尤其在你生病、受挫、感到孤独的时候。”

  云亭没有粉饰太平,他将游学路上可能遇到的艰难一一摊开在二宝面前,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院中一时寂静,只有微风拂过梨花枝头的沙沙声。

  二宝的小脸绷得紧紧的,眉头微蹙。

  “先生,”二宝的声音有些干涩,但眼神却异常明亮,“这些辛苦,比起‘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最终成为一个虽有功名却无实学、无力真正护住想护之人的人,哪个更值得?”

  云亭眼中闪过赞赏:“问得好,清辞,读书的苦,可能磨砺出金榜题名的荣耀,却也可能磨掉你对真实世界的感知与应对之力。

  而游学的苦,磨砺的是你的筋骨、心志与担当,它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立得住’的人。

  前者是‘器’,后者是‘道’与‘能’。

  孰轻孰重,你现在可能无法完全体会,但我相信,你心中已有答案。”

  二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眼前浮现出柳夫子案头堆积的经卷,也浮现出云亭描绘的壮丽山河、芸芸众生。

  科举的阶梯依然是二宝想要攀登的,那是实现“护佑家人”最直接的路。

  但云亭先生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窗外是更广阔的世界,更强大的力量。

  二宝转向苏寻衣,眼神坚定:“娘,云亭先生的话,孩儿听懂了。

  游学很辛苦,比在书院读书辛苦得多,但先生说的那些好处,那些见识、那些磨练,是孩儿在杏花村、在闻林书院再读十年书也未必能真正得到的。

  孩儿想跟先生去,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想去经历那些辛苦,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本事。

  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护着娘、爹、婳姨、石叔,还有所有我想护着的人!”

  少年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破茧而出的决绝。

  苏寻衣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那是骄傲的泪。

  她上前紧紧抱住二宝,哽咽道:“好,好,二宝长大了,娘支持你。”

  云亭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他拿起茶盏,对着石霖、沈砚安、萧婳微微示意,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后二宝又站直身体,小脸上一片肃然:“云亭先生厚爱,欲收学生为徒,携学生游历四方,增广见闻。”

  他顿了顿,“先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教诲,学生深以为然。

  能得先生亲身教导,是天下学子梦寐以求的机缘,学生心中亦是万分向往。”

  此言一出,苏寻衣和沈砚安对视一眼,心中既欣慰于二宝的懂事明理,又涌起浓浓的不舍。

  石霖则微微颔首,对二宝这份不卑不亢、条理分明的态度颇为赞许。

  萧婳看着眼前的小大人,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忽然,二宝话锋一转,“然学生已有授业恩师,乃闻林书院柳夫子。

  夫子待学生恩重如山,悉心教导,方使学生得以连中小三元,略窥学问门径。

  拜师乃人生大事,改换门庭更是关乎品行道义。

  此事,学生不敢擅专,将于明日下学前,将先生美意禀明柳夫子,并恳请夫子示下。”

  院内一时安静下来,云亭眼中赞赏之色更浓,此子不仅天资聪颖,更难得的是这份尊师重道、行事周全的品格。

  他并未因二宝想去游学但拒绝而恼怒,反而觉得此子心性更合他心意。

  “理当如此。”云亭颔首,语气温和,“柳夫子德高望重,桃李满园,你能得他教导,亦是福缘。

  此事自然需尊重柳夫子的意见。”云亭心中清楚,二宝此举,既是出于对现任师长的尊重,也是在谨慎地衡量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是继续在书院苦读,沿着科考正途稳步前行?
  http://www.paoshu5.cc/book/45887/3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