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沾衣欲湿杏花雨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须臾之间,时光流转。四月二十日,谷雨。
谷雨,宜喝谷雨茶,食香椿,祭海。
忌放野火,动土,无雨以及禁蝎。
实际上关于谷雨,蕴含“雨生百谷”之意。
此时降水量显着增加,田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
最是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充沛而及时,农作物方能茁壮成长。
谷雨禁蝎,于山东一带,有以朱砂书符禁蝎的活动。
尤其临沂,人们则是把灰酒撒在墙上。
陕西一带亦有贴压蝎符者,以此除蝎。
谷雨忌动土,放野火,无雨。
乃是因为“牛歇谷雨人歇灶”,这一天必须要休耕。
谷雨无雨,视为民间大忌,亦是荒年之征兆。
此日恰为降雨佳期,若在野外生火,会激怒雷神,使得人间这一年都会少雨,连续干旱,为大灾。
谷雨祭海。
因谷雨时节,百鱼游至浅海区,是渔民们下海捕鱼的好日子。
为求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都在这一天举行海祭,以此来祈祷海神的保佑和庇护。
渔民们选取一头去皮烙毛的整猪,用腔血抹红,白面大馍馍十个,鞭炮,香纸若干。
祭祀时辰一到,渔民便抬着贡品去海神庙,或者娘娘庙前面,摆供祭祀。
有的则是抬至海边,敲锣打鼓。
面海祭祀,场面十分壮观。
饮谷雨茶。
盖因此日之茶喝了可清火,明目,辟邪。
故不论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山上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食香椿就仅仅只是,谷雨前后的香椿细嫩,具有健脾理气的功效而已。
苏寻衣念及此地处于南方,无需祭海,她就去山上摘点新茶和香椿作罢。
反正前几天她去割漆树的时候,就发现漆树芽嫩嫩的。
只不过那日着急回家制笔,没去找寻,香椿应当也是如此吧。
苏寻衣只带了大宝一起上山。
天气微凉,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为这几日干燥的空气增添了几分清新。
许是天空中飘飞着毛毛雨的缘故。
苏寻衣和大宝来到山上,就见山间云雾缭绕。
蜿蜒的小径上,一身着天青色服饰的小少年,跟在一白衣女子身后,女子身上还背了个小背篓。
在山上盘桓许久, 才找到一棵古茶树,茶树旁边还长了一棵杨梅树,翠绿翠绿的。
白衣女子把小背篓取下,放在古茶树前。
“娘,该怎么采茶?”大宝轻声说着。
“应采这种芽尖和嫩叶,芽头肥壮,色泽嫩绿,叶片完整 。
以左手拉住枝条,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然后向上提。
要注意哦,当以提采为主,勿掐采。
也不能一把抓光茶叶,不然明年可就采不到新茶了。”
苏寻衣一边说着一边示范给大宝看。
“娘,我不会一把抓光的,嘿嘿。”
大宝认真的听着,按照苏寻衣教的的动作,也轻轻的采下了一片嫩芽。
这一棵古茶树不是特别粗大,然而看起来却挺老的,仅此一棵。
没多久,苏寻衣和大宝就采完了。
苏寻衣看了一眼小背篓,不是特别多,也够他们一家人每人喝上一口。
又看了一眼旁边的杨梅树,也许不久就能吃到新鲜杨梅。
天候渐晴,适才还云雾缭绕的山间,此刻万里无云。
青山绿水间,苏寻衣又带着大宝去寻觅香椿,穿梭于山林间。
在山坡上发现了几株香椿树。
香椿树高大挺拔,叶子呈羽毛状,边缘有细小的锯齿,颜色褐绿。
在阳光的照耀下,凑近一闻,独特的清香,让人陶醉。
香椿喜温暖湿润,每当春天来临,春风轻拂,香椿便会冒出芽尖。
苏寻衣上前,用镰刀轻轻的把香椿的芽尖割下。
割了大约七八棵香椿树,足够一家人吃一顿,就带着大宝下山了。
回到家,苏寻衣去水缸舀水,发现没水了。
只好端着木盆,把小背篓背上,打算去河边清洗干净香椿和新茶。
洗一下新茶主要是洗去上面的灰尘。
今日河边没其他人,苏寻衣一个人在河边清洗完。
准备回家时,天上却下起了雨。
没得法子,苏寻衣只好躲在一处荒芜的茅草屋下避雨。
茅草屋不远处,有一棵极大极大的杏花树,五个成年男子都抱不住,真的很大。
在这个古韵悠长的杏花村,一场轻柔细雨宛如薄纱般悄然洒落。
雨滴轻敲青石,溅起水花,发出清脆悦耳之声,似大自然轻声吟唱。
村子内,成百上千株杏花树挺立其间,繁花似锦。
粉白花瓣在微风与细雨中纷纷扬扬飘落。
如梦幻般的花雨,似翩跹起舞的精灵,为这宁静村庄增添一抹浪漫与诗意。
微风轻拂,花瓣与雨滴相互嬉戏,时而缠绕,时而分离,相互交织,悠然飘落。
或落于屋顶,为整个村庄添上一抹婉约。
或飘于清澈溪流,随水缓缓流淌,如诗如画。
村民们皆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谷雨时节之中。
孩童们身着鲜艳衣服,于雨中尽情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其间。
大人们则披着蓑衣,悠然漫步花雨中,享受这份难得的恬静。
村里的小狗也兴奋地在雨中蹦蹦跳跳,追逐着飘落的花瓣,仿佛在与它们一同玩耍。
不远处,几户人家的烟囱中冒出袅袅炊烟,与雨中杏花的芬芳互相交融,弥漫在整个村庄上空。
村头茅屋一处古旧屋檐下,一位白衣女子静静伫立。
她身姿绰约,衣袂飘飘,宛如仙子谪凡。
眼神清澈而深邃,凝视着漫天花雨。
此时的杏花村,仿若世外桃源,宁静祥和,无尘世喧嚣。
那杏花雨的轻柔和白衣女子的风姿,构成一幅古香古色的水墨画。
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无争之地,忘却了一切烦恼与疲惫。
苏寻衣欣赏着这漫天花雨,等雨停了,她就走。
这场雨来得急走的也急,片刻时间,便停止了。
苏寻衣再次把小背篓背上,一只手端着木盆,一只手提着裙摆,以免裙摆沾了杏花春雨。
回到家中,家里人都担心她淋了雨,遣了大宝去给她送蓑衣。
只可惜大宝没有找到苏寻衣,想来应该是和她岔路了,所以大宝又原路返回。
http://www.paoshu5.cc/book/45887/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