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速度之快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郑”……二宝的心猛地一跳。
当朝姓郑且有权势者,首推三皇子生母,郑贵妃。
难道当年之事,竟与后宫有关?
还是仅仅是一个巧合?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骇,不动声色地将那本笔记混入一堆需要重新归类整理的故纸中,准备日后有机会再细细研读。
就在这时,刘瑕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带着惯有令人不适的关切:“清辞兄真是勤勉,如此晚了还在用功。
不过,这些陈年旧纸,多是无用之物,何必耗费心神?”
二宝缓缓抬起头,脸上已恢复了平日的沉静。
“刘兄说的是,不过是分内之事,理当尽心。”
二宝合上手中的卷宗,站起身,拂了拂官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窗外,夜色已深,翰林院的飞檐在月光下勾勒出剪影。
这潭水,比他想象的更深,更浑。
但他既已踏入,便绝不会回头。
父亲的清白,沈家的尊严,都需要他一点点亲手夺回。
而刘瑕,或许只是这条漫长而危险的道路上,第一个微不足道的绊脚石。
自那本提及“郑”姓与不明开支的私人笔记后,二宝的调查也更深入。
他开始利用翰林院官员可参与史书编修、偶尔能接触到部分机密文档副本的便利,大行职务之便。
二宝发现,刘瑕的刁难似乎有增无减,但方式愈发“高明”。
不再是简单的污损文稿,而是试图在学问上压制他,或在分配重要编纂任务时,将他排除在核心之外,意图边缘化他的影响力。
二宝心知肚明,这背后未必全是刘瑕的个人意气,更可能是三皇子一系对他的警惕与压制。
二宝对此依旧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
他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本职和暗中调查上。
对于刘瑕的挑衅,只在必要时以扎实的学问和无可挑剔的态度予以回应,令其无从下口。
关键突破出现在一个下雨天。
二宝借口核对前朝边镇粮草制度,申请调阅了一批户部陈年账册的抄录副本。
在这些繁杂的账目中,二宝捕捉到了一条极其隐蔽的线索。
有一笔数额巨大的“特别军资”,在当年沈砚安案发前三个月,从内帑(皇帝私库)拨出。
经手流程极其简略,最终流向标注模糊,只有一个代号“玄字叁号”。
而这笔款项的最终核销时间,恰好就在沈砚安被定罪之后不久。
内帑?皇帝私库?
这个发现让二宝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如果说之前郑贵妃的嫌疑还停留在外戚和皇子争斗层面。
那么内帑的卷入,则将矛头指向了更深、更令人不敢想象的方向——当朝天子。
难道……
构陷忠良的背后,竟有皇帝的默许甚至主导?
这个念头刚升出来,他想起沈砚安提及当年圣眷正浓且功名显赫,又想起帝王心术的深不可测,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莫非是沈砚安功高震主,所以皇帝……
他不敢再深想,更不敢将此发现记录于任何纸张。
只能将这惊天的疑团死死压在心底,继续以更谨慎的态度搜寻蛛丝马迹。
二宝需要更多的证据,需要能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的关键拼图。
与此同时,皇宫大内的气氛日益凝重。
皇帝朱翊钧的病体时好时坏,如同风中残烛。
三皇子朱常洵监国理政的频率越来越高,在郑贵妃母族及其党羽的辅佐下,倒也处理了几件不大不小的政务,赢得了一些“精明干练”的虚名。
朝堂之上,立储的呼声日益高涨。
以吏部侍郎为首的三皇子党羽,不断上书,言辞恳切又暗藏机锋,强调“国不可一日无储君”,“皇子中唯三殿下年长且贤,可堪大任”。
他们甚至开始联合一些手握实权的武将,隐隐形成逼宫之势。
温明澜等保皇派或倾向于其他皇子的官员,则竭力周旋。
他们或以“陛下圣体欠安,不宜过度忧劳”为由拖延,或举荐其他皇子,试图分散注意力。
但面对三皇子一系日益强大的压力,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皇帝躺在龙榻上,听着心腹太监禀报朝堂动向,眼中时而闪过一丝厉色,时而又充满疲惫。
他深知三子的野心与能力,亦知其并非仁君之选。
皇帝心中或许另有属意,如八皇子,但八皇子太过年幼,如今病体沉重,使他难以像从前那样乾纲独断。
难道大景的江山,就要这样断送在他手里了吗?
一次,皇帝精神稍好,召见温明澜密谈。
期间,他似无意问起:“温爱卿,朕观那新科状元沈清辞,沉稳有度,才华内蕴,在翰林院表现如何?”
温明澜心中一动,恭敬答道:“回陛下,沈修撰勤勉任事,学问扎实,于典籍校勘颇有见地,众翰林皆称其能。”
皇帝沉默片刻,幽幽叹道:“是啊,是个好苗子……
可惜,年纪尚轻,根基太浅。” 话语中充满了惋惜。
这次短暂的问询,让二宝似乎在病重的皇帝心中,留下了更好的印象。
而二宝的调查也终于触及了核心边缘。
他通过交叉比对多方零星记录,推断出当年那笔“玄字叁号”款项,很可能经由一个已被抄家没落的皇商——“隆昌号” 进行洗转和具体操作。
“隆昌号”的东家赵汝明在沈砚安案后不久也获罪下狱,并病死于狱中。
但二宝怀疑,赵汝明并非病故,而是被灭口。
他试图寻找当年经办赵汝明案、或可能与“隆昌号”有过来往的旧人。
然而,就在他刚找到一个目标——当年刑部一名负责记录赵汝明口供、后因故致仕的老书吏——并准备设法接触时。
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那名老书吏在其老家宅中,于前夜“意外”失足落井身亡。
消息传到二宝耳中。
他正在翰林院书库中查阅资料,闻言,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一滴墨汁落在宣纸上,迅速晕开一团黑迹。
灭口!
对方的速度太快了,快得让他心惊。
这证明他的调查方向是正确的,并且已经引起了幕后黑手的警觉。
对方在京城乃至地方,拥有着一张庞大的组织网。
二宝缓缓放下笔,看着纸上那团刺目的墨迹,眼神冰冷。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在故纸堆中寻找线索了。
既然对手已经亮出了獠牙,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可能伴随着真正的杀机。
他也需要更隐蔽的渠道,也需要……做好直面最残酷真相的准备。
沈砚安的冤案,似乎正与当下的立储之争,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逐渐纠缠在一起。
http://www.paoshu5.cc/book/45887/5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