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轻舟已过,万山新天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月下独酌的孤寂与沉淀,如同为即将远行的宝剑所做的最后一次淬火与拭亮。翌日黎明,晨光尚未完全驱散浣花溪上的薄雾,李白已整顿完毕。“青莲营”百名精锐,在经历了凤翔的洗礼与成都的短暂休整后,人人精神饱满,眼神锐利如鹰,悄无声息地集结于城南码头的指定位置。没有盛大的送行仪式,没有喧嚣的锣鼓。只有寥寥数人知晓他们的离去。杜甫携着妻儿,站在远处的柳树下,默默挥手,千言万语尽在那消瘦却坚毅的目光之中。杨氏眼中含泪,宗文、宗武两个孩童似懂非懂地用力挥舞着小手。几名在成都负责联络、后勤的“侠客盟”骨干,肃立码头,抱拳为礼。
李白对着杜甫的方向,远远地、郑重地拱手一揖。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转身,目光扫过眼前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面孔。这些人,是他从睢阳、江淮、荆襄一路带出的种子,是“火种”中最具锋芒的部分,也是他执行那“奇袭范阳”战略最核心的依仗。
“登船。” 没有慷慨激昂的动员,只有简洁明了的两个字。
百人队伍,分成数拨,如同溪流汇入江河,迅速而有序地登上了几艘早已准备好的、吃水较深、更适合峡江航行的改良型艨艟快船。这些船只外表看似普通商船,内部却经过加固,配备了船桨与风帆,力求在速度与隐蔽性上达到最佳。
李白最后踏上主船的船头。船公是一位沉默寡言、皮肤黝黑如铁的老者,据说祖祖辈辈都在三峡讨生活,对这条水路了如指掌。他对着李白微微点头,示意一切准备就绪。
“开船。” 李白下令。
船桨入水,风帆缓缓升起,借助着微弱的晨风与江流之力,几艘快船如同离弦之箭,悄然驶离了成都码头,逆着锦江(府河),向着东南方向的长江主干道驶去。
两岸的屋舍、农田、竹林飞速向后掠去,成都城那安逸而略带压抑的轮廓,很快便消失在水汽与晨霭之中。与来时穿越三峡的惊心动魄不同,此番出蜀,乃是顺流而下,虽依旧要面对峡江之险,但心境与目标已截然不同。
船行迅速,不一日,便再次抵达了那雄奇险峻的三峡入口。
依旧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依旧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依旧是怪柏奇松,负势竞上。但再次面对这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李白的心境却已大不相同。
他独立船头,任凭江风吹动衣袂,猎猎作响。不再是当初那份融入悲声的沉痛,也不是闯关问心时的凝重,而是一种审视,一种超越,一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后的通透与从容。
他的灵觉与「太虚剑心」如同无形的触手,轻柔地拂过那刀削斧劈的崖壁,感知着其亿万年的沉淀;探入那深不见底的江水,体味着其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决绝;掠过那云雾缭绕的山巅,感受着其超然物外的孤高。
青莲剑负于身后,并未出鞘。但他的意念,却仿佛与这整片山水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共鸣。他悄然运转那“开谢有时”的剑意,并非为了改变什么,而是去“顺应”,去“理解”。
他“看”到前方数里外,一处崖壁因风化,即将有碎石坠落,可能危及航道。他的意念如清风般拂过,并未强行阻止那石块的脱落,只是在其因果轨迹上,施加了一丝微不足道的“偏转”。最终,那石块坠落的角度发生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变化,提前落入了江中一片无人涉足的漩涡,消弭了一场可能的险情。
无声无息,不着痕迹。这便是“开谢有时”,顺应自然,却又能于关键时刻,在因果链条上落下轻轻一子,改变细微的走向。此理用于剑,可于绝境寻生路;用于军,可于死地创奇迹;用于天下,或可于倾覆之际,挽狂澜于既倒!
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与自信,在他胸中激荡。
轻舟如叶,在经验丰富的船公操控下,灵巧地避开一个又一个暗礁与漩涡,飞速穿过那曾经让他倍感压抑的狭窄江峡。当船队终于冲出西陵峡最为险要的江段,眼前豁然开朗!
但见江面陡然开阔,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远方群山起伏,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朝阳正从东方升起,金光万道,洒在宽阔的江面上,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与峡内的幽深险急相比,此地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可能!
一股豪情,混合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冲破了所有孤寂与沉重的束缚,在李白胸中沛然勃发!他望着这壮丽的“万山新天”,脑海中那首传诵千古的诗篇,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却被他赋予了全新的、属于此刻心境与时代的磅礴意境!
他并未高声吟诵,而是以一种低沉而雄浑、仿佛与这天地共鸣的声音,缓缓吟出:
“朝辞白帝彩云间,”
(清晨,我辞别了那高耸入云、霞光环绕的蜀地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千里之外的江陵,仿佛一日便可抵达。此句暗喻心志之远、行动之迅,亦含对打通航道、连接荆襄与蜀中战略通道的期许。)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两岸那凄厉的猿啼声依旧不绝于耳。)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但我的轻舟,却已将这万千重险峻的山峦,统统抛在了身后!)
最后一句,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冲破一切阻碍、睥睨万难的豪迈与决绝!这“轻舟”,已不仅是他脚下的船,更是他李白,是他所率领的“青莲营”,是他们所代表的抗胡意志与文明希望!这“万重山”,也不仅是自然的险阻,更是叛军的铁骑、动荡的时局、人心的险恶,以及那看似不可逆转的历史惯性!
吟罢,他负手而立,青衫在江风中飘扬,身影在初升的朝阳下拉得很长,仿佛与这浩瀚的江天融为了一体。
船公与附近的“青莲营”士卒,皆被这即景而生、却气魄宏大的诗句所感染,只觉胸中块垒尽去,豪情万丈!
“轻舟已过万重山……” 队正喃喃重复着这句诗,望着前方开阔的江面与初升的朝阳,眼中充满了坚定的光芒。
船队乘风破浪,驶向那更为广阔、也注定更加波澜壮阔的荆楚大地,驶向那盘踞着叛军重兵的江淮前线,驶向那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的……奇袭范阳之路!
个人与家国的命运,都在这一刻,随着这东去的轻舟,驶入了全新的、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航道。
乾坤日夜浮,征途未有穷期。
但轻舟已过,前方便是——
万山新天!
http://www.paoshu5.cc/book/45888/3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