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江南织造署的暗涌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周砚收到消息时,正在江南学堂的后院晒书。信纸被秦风的人卷在竹管里,藏在一捆新采的薄荷中——这是苏璃特意交代的,用草药园的气息作掩护,不易引人怀疑。

  展开信纸,“李太师余党藏于江南织造署”几个字刺得他眼睛发紧。他捏着信纸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织造署的方向。那片青砖黛瓦的建筑群,平日里看似平静,此刻在他眼里却像蛰伏的猛兽。

  刘常在的父亲刘同知,正是江南织造署的主官。周砚心里犯嘀咕:刘同知是商贾出身,靠着捐官才坐到这个位置,向来谨小慎微,怎么会跟李太师的余党扯上关系?

  他不敢声张,只借着巡查学堂的名义,绕到织造署附近的茶馆。刚坐下,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织造署侧门出来——是李太师的远房侄子李三,当年春闱案中替李太师传递消息,本该被流放,却不知何时逃到了江南。

  李三穿着件绸缎长衫,腰间挂着块玉佩,走路摇摇晃晃,一看就是刚喝了酒。他没走多远,就被一个小厮模样的人拦住,两人低声说了几句,小厮塞给李三一个油纸包,李三掂了掂,笑着拍了拍小厮的肩,转身进了旁边的巷子。

  周砚让随从悄悄跟上,自己则盯着织造署的侧门。没过多久,那小厮竟走进了织造署,径直往刘同知的内院去了。

  “果然有关系。”周砚端起茶杯,茶水下的倒影里,他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刘同知是刘常在的父亲,这事若是捅出去,刘常在在宫里怕是难立足。可李太师的余党藏在织造署,若是不除,将来必成大患。

  他思来想去,提笔给苏璃写了封回信,把看到的情形一一写明,最后加了句:“刘同知似被胁迫,李三手中似有其把柄。”

  信送走后,周砚心里仍不踏实。他想起苏璃曾说过,刘常在性子通透,或许早就察觉了父亲的异常。

  而此刻的宫里,刘常在正坐在小厨房的灶台前,手里剥着莲子,眼神却有些发飘。前几日父亲派人送来家书,说织造署账目出了些问题,让她在宫里多留意动向,字里行间透着慌乱。她当时就觉得不对劲,父亲虽不算精明,却也从未在账目上出过岔子。

  “在想什么?”苏璃走进来,手里拿着串刚摘的葡萄,“莲子剥好了吗?我让小厨房做莲子羹。”

  刘常在回过神,把剥好的莲子推过去:“好了。娘娘,您说……若是家里出了难处,该不该告诉宫里的人?”

  苏璃看着她眼底的犹豫,心里大致有了数。她拿起一颗莲子,慢慢剥着:“若是能一起分担的难处,藏着掖着反而更糟。你父亲在江南,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刘常在的眼圈红了,声音带着哽咽:“前几日家书说账目不对,可我总觉得……不止账目那么简单。父亲胆小,我怕他被人欺负了。”

  苏璃握住她的手,温声道:“别怕,周砚在江南,我已经让他多照看些。你父亲若是真有难处,咱们总能想出办法。”她没提李太师余党的事,怕吓着她,只说,“你父亲是个本分人,吉人自有天相。”

  刘常在用力点头,心里却暗暗打定主意。等莲子羹做好,她偷偷取了些,又从账本上撕下一页纸,在背面写了行小字:“家中若有难,可寻周砚相助,他是可信之人。”写完折成小方块,塞进一个掏空的莲子里,让心腹太监借着送点心的名义,快马送往江南。

  她不知道,这颗藏着字条的莲子,会在几日后救了父亲一命。

  周砚收到莲子时,正在织造署附近蹲守。他捏着那颗沉甸甸的莲子,剥开外壳,看到里面的字条,忽然笑了。刘常在果然聪慧,用这种方式传递消息,既隐蔽又贴心。

  夜色渐深,织造署的灯一盏盏灭了,只有刘同知的书房还亮着。周砚看着那扇窗,心里清楚,该动手了。李太师的余党,刘同知的难处,或许都能在今夜了结。

  而宫里的苏璃,正坐在灯下翻看周砚的回信。白灵溪端来一碗金银花茶,放在她手边:“在想江南的事?”

  “嗯。”苏璃点头,“希望周砚能顺利些。”

  白灵溪看着窗外的月光,轻声道:“会顺利的。你看这月光,照得到宫里,也照得到江南。”

  月光穿过窗棂,落在信纸上,“江南织造署”几个字仿佛被镀上了层银辉。苏璃知道,不管相隔多远,那些潜藏的暗涌,终将在阳光之下,无所遁形。
  http://www.paoshu5.cc/book/45949/1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