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莲子密信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今天你成功登机了吗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抗战:用大炮带领东方巨龙重新崛
一仙,一鬼,任平生
快穿之疯批大佬别浪了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综影视之炮灰抱男神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刘同知的女儿刘小娘捧着布包,指尖微微发颤。那布包是素色棉麻质地,边角绣着几株兰草,正是她母亲生前常用的样式。她轻轻打开,里面并非什么贵重物件,只有半张泛黄的信纸,上面用胭脂写着几行娟秀的字:“莲心苦,莲子甜,若遇明主,可托此生。”“这是……”刘小娘抬头看向周砚,眼里满是疑惑。
周砚接过信纸,指尖拂过那胭脂字迹,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事。那时他还是个少年书生,在江南游学,曾见过一位绣工极好的女子,总爱在莲子羹里放些胭脂色的糖霜,说这样“日子能甜一点”。后来听说她嫁入了刘家,没想到……
“这字是你母亲写的吧?”周砚的声音有些发沉,“你父亲这些年对朝廷隐瞒了不少事,怕是和这字条有关。”
刘小娘眼圈一红:“我娘走得早,父亲总说她是病逝的……可这字条……”
正说着,外面传来马蹄声,秦风带着兵卒闯了进来,手里举着一封密信:“周大人,抓到李三的同党了!这是从他身上搜出来的!”
密信上的字迹潦草,却和刘小娘手里那张信纸的边缘能对上——竟是同一张纸撕开来的!上面写着:“莲池深处,藏有账本,若事败露,可焚之。”
周砚心头一震,看向窗外的莲池。月光洒在水面上,荷叶田田,哪里看得清深处有什么?
“备船!”周砚沉声下令,“去莲池!”
刘小娘攥紧了手里的半张信纸,咬着唇跟了上去。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总带她在莲池边采莲子,说:“莲子埋在泥里才会发芽,有些事藏得深,才不会被风刮走。”那时她不懂,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了。
船桨划破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周砚盯着水下的黑影,忽然道:“下去看看。”
秦风刚要跳水,却被刘小娘拦住:“我来!”她熟练地解下腰间的玉佩,系在船舷上,深吸一口气跃入水中。片刻后,她抱着一个密封的陶罐浮出水面,罐口缠着的布条,正是母亲常用的兰草纹。
打开陶罐,里面果然有本账本,还有一封信。信里写着刘同知如何被李三胁迫,如何偷偷转移官绸,而她母亲如何偷偷记录下一切,藏在莲池里。
“原来……”刘小娘的眼泪掉了下来,“娘不是病逝的……”
周砚拍了拍她的肩:“别难过,现在真相大白了。你母亲是个勇敢的人。”
月光下,莲池的水波闪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藏在水底的秘密。而那半张胭脂字条,此刻和账本放在一起,终于拼凑出了完整的故事。
月光,比往夜更清冽些。周砚坐在帅帐里,听着帐外巡逻兵的脚步声,手里的狼毫笔悬在军报上,迟迟没有落下。案几上的油灯跳动着,将他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忽明忽暗,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
“将军,”副将推门进来,手里捧着刚收到的密函,“南京来的,说是……皇长孙病了。”
周砚接过密函,拆开时指尖微微发颤。信上是太子亲笔,说皇长孙突发急病,高烧不退,请了多少太医都没用,想让他这个皇叔回去看看。
“病了?”周砚皱起眉,“上月送来的画像里,那孩子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病了?”
副将低声道:“听说……是染了天花。”
周砚的心猛地一沉。天花在民间是绝症,皇室子弟也难幸免。他想起那孩子粉雕玉琢的模样,上次见面时,还奶声奶气地叫他“皇叔”。
“备马。”周砚站起身,盔甲上的金属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回南京。”
副将却拦住他:“将军,现在回去,军中怎么办?蒙古部落虎视眈眈,您走了,军心会乱的。”
“军心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周砚看着他,眼神锐利如刀,“那是我朱家的血脉,是未来的希望。”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你替我守好军营,若有异动,不必请示,先斩后奏。”
副将躬身领命,看着周砚的身影消失在帐外,轻轻叹了口气。他知道,将军这一去,南京城怕是又要起风波了。
周砚快马加鞭,三日后抵达南京。皇城内外一片肃穆,太医们进进出出,东宫的大门紧闭,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的哭喊声。他刚走到宫门口,就见太子匆匆赶来,眼下乌青,显然几日未眠。
“皇叔,您可来了。”太子眼眶通红,握住周砚的手,“太医说,长孙怕是……怕是熬不过今夜了。”
周砚的心像被重锤砸了一下,他推开东宫大门,只见摇篮里的孩子面色潮红,呼吸微弱,身上布满了红疹。几位老太医围着摇篮摇头叹息,见他进来,都跪了下来:“王爷,无能为力了。”
周砚走到摇篮边,伸出手,轻轻碰了碰孩子滚烫的额头。那孩子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睫毛颤了颤,小嘴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真的……没救了吗?”周砚的声音有些沙哑。
“除非……”一位老太医迟疑道,“传闻西域有种奇药,叫‘还魂草’,能治百病,可那地方太远,一来一回,至少要半个月,怕是……”
“半个月?”周砚猛地转身,“我去!”
太子拉住他:“皇叔,西域险恶,您刚回来,歇歇吧,我让人去。”
“谁去都没有我快。”周砚拍开他的手,目光坚定,“这孩子,我救定了。”
他没再耽搁,换上轻装,带了几名精锐侍卫,连夜出发。西域的路比想象中更难走,雪山、戈壁、流沙,不知多少次险象环生。有一次,他们在沙漠里迷路,断水断粮,侍卫们都劝他放弃,他却指着远方的星辰:“再走三天,就能到了。”
半个月后,周砚终于带着“还魂草”赶回南京。当他把药交给太医时,自己也累得昏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他躺在东宫的偏殿。太子守在床边,见他醒了,喜极而泣:“皇叔,长孙好了!真的好了!”
周砚挣扎着坐起来,只见乳母抱着皇长孙进来,孩子脸色红润,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他。
“好了就好。”周砚笑了,笑得有些虚弱,“我睡了多久?”
“三天了。”太子眼眶泛红,“您回来时,浑身是伤,发着高烧,太医说您差点就……”
周砚摆摆手,示意他别说了。他看着那孩子,又看向窗外,南京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暖洋洋的。
“皇叔,”太子忽然跪下,“您为朱家做的一切,侄儿都记在心里。”
周砚扶起他,叹了口气:“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什么。”
阳光照在两人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周砚知道,有些守护,不必言说;有些情谊,藏在血脉里,比任何誓言都坚固。而那株“还魂草”,后来被种在了东宫的花园里,年年春天都开出紫色的花,像极了他和太子紧握的那双手,从未松开过。
http://www.paoshu5.cc/book/45949/1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