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初雪时的课读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立冬这日,京城落了场小雪。细碎的雪花像揉碎的盐粒,洋洋洒洒地飘着,给东宫的琉璃瓦覆上了一层薄霜,连廊下的红灯笼都显得朦胧了些。

  上书房里却暖意融融。炭火烧得正旺,阿瑾和阿瑶坐在书桌前,听沈文讲《论语》。沈文已正式入翰林院任职,兼着皇子公主的课业,他讲课不似寻常先生那般刻板,总爱穿插些民间的趣事,引得两个孩子听得入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沈文指着书上的字,“这句话说的是,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很快乐的事。就像我从江南来京城,见到殿下和姑娘,还有你们,就很快乐。”

  阿瑶托着下巴,眨着眼睛:“那沈先生的朋友,是不是都像先生一样会画画?”

  “不全是哦,”沈文笑道,“有的会种地,有的会打铁,有的会唱小曲儿,但他们都是很好的人。”

  阿瑾在一旁点头,提笔在纸上写下“友”字,笔锋已颇有力道。他性子沉稳,看书过目不忘,沈文常说他有过目不忘的天赋,将来定能成大器。

  苏璃端着两盏姜茶走进来,放在孩子们手边:“天冷,喝点姜茶暖暖身子。”

  “娘亲!”阿瑶拿起茶杯,小口抿着,“沈先生说,等雪下大了,就带我们去堆雪人!”

  “功课做完了才能去。”苏璃笑着看了沈文一眼,“沈先生可别惯着他们。”

  “臣不敢。”沈文拱手笑道,“只是今日初雪,想着让孩子们松快松快。”

  正说着,赵珩掀帘进来,身上带着寒气,手里拿着一卷奏折:“父皇刚让人来问,阿瑾的策论写好了吗?”

  上月皇帝考较皇子功课,让阿瑾写一篇关于“农桑”的策论,阿瑾查了不少典籍,改了三稿,昨日才定稿。

  “写好了,在这儿呢。”阿瑾起身,将策论递过去。

  赵珩接过策论,仔细看着。阿瑾的字虽稚嫩,却条理清晰,从水利、农具、赋税三个方面谈了农桑的重要性,甚至引用了先皇后《民生录》里的句子,看得他频频点头。

  “写得不错。”赵珩赞许道,“尤其是提到‘水利为农之本’,很有见地。”

  阿瑾的脸颊微红,小声道:“是娘亲教我看《民生录》的。”

  苏璃笑着揉了揉他的头:“是你自己用心了。”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簌簌地落在窗棂上,像在为这一室的温暖伴奏。沈文继续给孩子们讲课,赵珩坐在一旁看奏折,苏璃则在角落里整理先皇后的旧档,偶尔抬头,能看到赵珩投来的温柔目光。

  午时,雪停了。阿瑶拉着阿瑾往外跑,沈文笑着跟出去,教他们滚雪球。赵珩和苏璃站在廊下看着,只见沈文用树枝给雪人画眼睛,阿瑶给雪人戴了顶小帽子,阿瑾则在一旁堆雪城墙,玩得不亦乐乎。

  “沈先生倒是比我们会带孩子。”苏璃笑道。

  “他心里住着个孩子呢。”赵珩握住她的手,“就像江南的春天,永远带着孩子气的鲜活。”

  苏璃想起江南的桃花,江南的灯船,江南的桂花,忽然觉得,沈文就像一道桥,把江南的温润带到了京城的宫墙里,让这肃穆的东宫,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雪人堆好了,阿瑶拉着沈文和阿瑾过来炫耀:“爹爹娘亲你看,像不像镇北将军?”

  那雪人挺着肚子,戴着头盔,还真有几分将军的模样。赵珩被逗笑了:“像,就是矮了点。”

  众人都笑起来,笑声在雪后的庭院里回荡,惊起几只在枝头栖息的麻雀。

  初雪的课读,没有了往日的严肃,却多了几分温情。孩子们的笑声,先生的教导,爱人的目光,都像这初雪一样,纯净而温暖。

  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场初雪的课读里,在每一次陪伴的时光里,在岁月的流转里,静静生长。
  http://www.paoshu5.cc/book/45949/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