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林远的律师生涯 >第269章 法庭上的激烈辩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69章 法庭上的激烈辩论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林远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纸页边缘被他捏出一道折痕。法庭里很安静,只有书记员翻动记录本的声音。郑世坤站在对面,双手交叠放在讲台上,语气平稳地说:“这份U盘原始备份,提取过程未按规定封存,属于非法证据,应当排除。”

  法官看向林远。

  林远站起身,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那是《协助调查人告知书》的副本,盖着专案组的公章。他把它举起来,声音不快也不慢:“我是在正式程序下参与证据管理的。U盘移交时,有交接清单、时间记录和现场拍照。编号‘B3-07’已在归档系统中标注存储位置,并于三日内补录完整手续。”

  郑世坤笑了笑,“手续可以补,程序不能跳。没有当场封存,就意味着数据可能被篡改。这种电子材料,哪怕改动一个字节,整个证据就失效了。”

  “那您是否承认,”林远看着他,“只要流程上缺一步,再真实的证据都可以被抹掉?”

  郑世坤没回答。

  林远转向法官席:“最高法第124号指导案例明确指出,在侦查机关能够说明合理原因并及时补正的情况下,电子证据不应仅因形式瑕疵被排除。本案中,U盘由陈默亲手交给行动人员,全程有监控录像佐证其未离视线。提取后四小时完成登记,二十四小时内进入加密存储设备。这符合实质合规原则。”

  法官低头翻了几页材料。

  郑世坤又开口:“就算能用,也不能证明内容真实。谁能确定里面的数据不是拼接伪造的?律师先生,你总不会说,你自己听了一遍录音,就等于完成了鉴定吧?”

  林远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纸页整齐,字迹清晰。“我不需要自己鉴定。这份U盘内含三段会议录音,分别对应三个不同时间点。音频波形图已由技术部门比对原始设备输出特征,确认为同一台录音笔生成。其中一段提到‘周海涛账户走账两百万’,与银行流水中的转账记录完全吻合。”

  他停顿一下,“而且,这段话出现时,背景音里有电钻施工声。我们查过当天城南茶楼附近的工地排班表,那个时间段只有两家单位在作业。声音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噪音频率与其中一家公司的电锤型号一致。”

  法庭里有人微微抬头。

  郑世坤脸色没变,但手指轻轻碰了下眼镜框。

  “还有,”林远继续说,“U盘里保存了一份手写笔记扫描件,是陈默在行动前留下的。上面写着‘周三晚八点,旧货市场三号仓’。这个时间和地点,与一名匿名提供线索者的通话记录重合。对方使用尾号8367的电话拨打报警平台,通话时长47秒,未挂断即终止——这是典型的紧急情况下被迫中断通讯的表现。”

  他说完,把几份打印资料递交给书记员。

  法官看完,问郑世坤:“被告方对此有何异议?”

  郑世坤站直身体,“程序问题不解决,其他都是空中楼阁。如果今天允许这样一份来路不明的材料进入庭审,明天是不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录一段话都能当证据?”

  “这不是任何人录的话。”林远立刻接上,“这是由长期潜伏在违法体系内部的人,冒着风险保留下来的记录。他知道自己可能出事,所以提前做了备份。这份材料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是五年来无数被压下的案件拼凑出的一角。”

  他的声音没提高,但每个字都清楚。

  “五金店老陈被赶出店铺那天,合同明明还在有效期内。房东说是欠租,可银行流水显示租金早就打过去了。钱去了哪里?去了一家叫‘宏达租赁’的公司。这家公司法人代表是李振国,注册地址是间车库。而这家公司的开户行,正是周海涛名下另一家企业曾经使用的代理结算户。”

  他翻开另一页,“这些信息单独看都不足以定罪,但放在一起,它们指向同一个网络。U盘里的内容,是这个网络运转时的真实声音。如果我们因为‘没贴封条’就否定它,那就等于告诉所有人:以后别再试图留下证据,因为规则会帮坏人把它毁掉。”

  法官沉默了一会儿。

  外面传来走廊的脚步声,有人推门进来,把一份新文件放在书记员桌上。

  法官看了看,说:“原告方提交的证据归档机制,经核实具备可追溯性和一致性。关于U盘原始备份的合法性问题,本庭认为,虽存在初期登记延迟,但后续补正及时,且无证据表明数据被篡改或污染。该证据不予排除。”

  郑世坤眉头动了一下。

  “但是,”法官补充,“其证明力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评判。”

  林远点头坐下。

  汗水顺着后背滑下来,衬衫贴在皮肤上。他没去擦,只是打开笔记本最后一页。那里夹着一张纸条,字是老陈写的:**周三晚八点,旧货市场三号仓有人守夜**。

  他用笔在“守夜”两个字下面画了一道线。

  旁听席上有轻微响动,几个人起身离开。法官宣布休庭十五分钟。

  郑世坤整理文件时说了句话,声音不大,但正好能让林远听见:“你以为赢了一个环节,就是赢了整场官司?”

  林远抬起头,“我不是为了赢才来的。”

  郑世坤看了他一眼,嘴角动了动,没再说什么,转身走向休息室。

  法庭里的人慢慢散开。书记员收好记录本,法警起身活动肩膀。林远没动。他的手还放在桌面上,指尖压着那张纸条的一角。

  隔壁房间传来水龙头开关的声音,接着是杯子碰桌面的轻响。

  他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写下四个名字:李振国、王建平、周海涛、周三。然后在“周三”后面打了个问号。

  笔尖顿住。

  他想起昨夜老陈递资料时说的话:“那个人用现金付款,不留合同。半夜搬走,动静很大。”

  当时他只记下了时间和地点。

  现在他意识到一件事。

  如果是正常搬迁,为什么要选在半夜?

  而且,为什么偏偏是周三?

  他盯着纸上的“周三”两个字,呼吸慢了下来。

  门外走廊响起脚步声,越来越近。

  门把手转动。
  http://www.paoshu5.cc/book/45984/2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