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朕的大学时代 >第37章 朝堂农议与土豆定策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7章 朝堂农议与土豆定策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三日后,大朝会。太和殿内,文武百官肃立。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大殿中央,除了惯常的香案,还多了一张铺着明黄绸缎的长桌,桌上摆放着几样东西:一株带着泥土的土豆植株,几枚大小不一的土豆果实,一小碗蒸熟的土豆泥,还有一叠厚厚的文书。

  张煜龙端坐龙椅,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他能感觉到,今日的气氛与凯旋归来时的单纯庆贺不同,多了一丝审视和暗藏的涌动。

  “众卿平身。”张煜龙声音平和,开门见山,“今日朝会,不议其他,专议农事。民以食为天,农为国之本。北疆战事已了,当务之急,便是恢复民生,充盈仓廪。朕近日于京郊皇庄,偶得一物,名为‘土豆’,诸卿且看。”

  他示意冯保将桌上的土豆和植株展示给众臣观看。百官们伸长脖子,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沾着泥土、其貌不扬的“土疙瘩”,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此物乃海外番邦所产,耐旱耐瘠,不择地力。”张煜龙缓缓介绍,“据皇庄试种,其亩产,可达粟米三倍乃至四倍以上!且易于储存,可作主食,亦可作菜蔬。”

  “亩产三倍以上?!”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不少官员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户部一些精通农事的官员更是瞪大了眼睛。

  “陛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礼部侍郎赵文博出列,他是清流言官的代表之一,忠诚度经洞察之眼观察为58,情绪倾向“守旧”与“疑虑”。“老臣愚见,此物闻所未闻,恐是海外妖物,其性未明,贸然推广,万一有毒性,或不适我朝水土,岂不贻害万民?农事关乎国本,当循祖宗成法,推广良种粟麦,方是稳妥之道啊!”

  他这一开口,立刻有几名御史言官附和,纷纷表示对新作物的担忧,言语间隐隐指向皇帝“好新奇”、“不重祖制”。

  张煜龙面色不变,早有预料。他淡淡道:“赵爱卿忧国忧民,朕心甚慰。然,祖宗成法,亦是为保境安民。若遇灾年,粟麦歉收,饿殍遍野之时,祖宗在天之灵,是愿见我等墨守成规,坐视百姓饿死,还是愿见我等寻得高产新种,活人无数?”

  他拿起那碗蒸熟的土豆泥,对冯保道:“分与诸位爱卿尝尝。”

  冯保立刻命小太监将土豆泥分成小份,送到每位大臣面前。众臣面面相觑,有些犹豫。

  张煜龙率先拿起一小块,放入口中品尝,然后道:“朕已连食数日,安然无恙。皇庄试种者,亦无人中毒。此物甘美饱腹,何毒之有?”

  见皇帝亲自试吃,一些支持改革的官员如齐怀远、周文博(户部尚书)等,立刻拿起品尝,纷纷称赞。其他官员见状,也只得硬着头皮尝了尝,发现味道确实不错。

  但赵文博等人仍不死心,又道:“陛下,即便无毒,然推广新种,需耗费大量钱粮人力,如今国库空虚,是否应暂缓……”

  “赵大人此言差矣!”户部尚书周文博立刻出列反驳,他如今忠诚度已升至75,是坚定的改革支持者。“下官核算过,推广土豆,前期投入虽需种子和指导,但其产量远超粟麦,一季丰收,便可数倍收回成本,更能极大缓解粮荒!相较于赈灾所需,这点投入微乎其微!此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事!”

  工部尚书也出列支持:“陛下,臣观此物种植之法,似比粟麦更省人力,若真能推广,于恢复战后民生,大有裨益!”

  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在朝堂上争论起来。张煜冷眼旁观,发现摄政王李承稷始终沉默不语,眼观鼻,鼻观心,但洞察之眼反馈其情绪倾向是“静观其变”与“深思”。

  张煜龙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抬手制止了争论,声音沉稳而有力:

  “诸卿不必再争。朕意已决!”

  他拿起桌上那叠文书,正是皇庄详细的试种记录和产量报告。

  “此物,无毒,高产,耐储存,已得验证!北疆新复,流民待哺,中原之地,亦需增粮以防灾年。此乃天赐祥瑞,助我大晟!”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赵文博等人:“若因循守旧,坐视良机错失,致使百姓饥馑,才是真正的有负祖宗,有负天下!”

  “传朕旨意!”张煜龙站起身,朗声道:

  “一、即日起,设立‘司农特别署’,由朕直接掌管,户部、工部协同,专司土豆及后续新作物的引种、试种、推广事宜!首任署令,由皇庄试种有功之管事担任!”

  “二、拨付内帑银五十万两,作为启动资费。由司农署统筹,于北疆朔方、中原豫州、西南巴蜀,择选合适州县,设立‘官营农场’,大规模培育土豆种薯,并招募流民耕种,所产优先供应当地及边军!”

  “三、召天下熟知农事之老农、士子,入司农署为‘农技员’,经培训后,分赴各地,指导百姓种植!有功者,重赏!”

  “四、鼓励民间富户、商贾,参与土豆种植与贩运,官府给予便利,其贡献卓着者,朕不吝封赏!”

  一连串的命令,条理清晰,措施具体,既展现了决心,也考虑了可行性,更是将推广新作物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绕开了可能被保守势力把持的常规渠道。

  赵文博等人见皇帝意志如此坚决,且有理有据,计划周详,知道再反对已是徒劳,反而会惹怒圣颜,只得悻悻然闭嘴。

  而齐怀远、周文博等改革派官员则精神大振,齐声高呼:“陛下圣明!此乃万民之福!”

  张煜龙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摄政王李承稷:“皇叔以为如何?”

  李承稷这才出列,躬身道:“陛下思虑周详,心系黎民,老臣叹服。只是……司农特别署权责重大,直接由陛下掌管,是否过于操劳?不若交由户部常规办理……”

  他想分权?张煜龙心中冷笑,面上却淡然道:“皇叔有心了。然,此事关乎国本,初行之际,难免阻碍重重,朕亲自督办,方可雷厉风行。待日后步入正轨,再归入户部不迟。”

  李承稷深深看了张煜龙一眼,不再多言:“陛下圣虑深远,老臣遵旨。”

  【叮!成功在朝堂推动重大农业改革政策(设立司农署、推广土豆),力排众议,展现坚定改革决心与执政能力。获得经验值 120。】

  【叮!成功压制保守势力异议,巩固朝堂话语权,帝王权威进一步提升。获得经验值 60。】

  【当前等级:Lv.6(438/600)。】

  朝会散去,土豆推广的国策就此定下。张煜龙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和周密的计划,赢得了第一场关于“文治”的较量。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司农署的设立和运作,还会遇到无数具体困难和地方阻力,但他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回到乾清宫,张煜龙心情舒畅。他相信,当土豆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之时,今日所有的争议,都将烟消云散。而帝国的根基,也将因此而更加稳固。

  接下来,他的目光,可以投向更广阔的领域了,比如,沈羽洁母亲那条线索所指向的西南矿藏,或许能解决制约军械制造的原材料问题……
  http://www.paoshu5.cc/book/46130/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