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大白话聊透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让AI从“纸上谈兵”到“动手干活”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具身智能:让AI从“纸上谈兵”到“动手干活”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咱们人类第一次摸自行车,摔两跤就能找到平衡,而最先进的AI在虚拟模拟器里练了几十万次,真到实体车上还是会歪歪扭扭?为什么我们看到冒着热气的水杯,不用别人说就知道“烫,不能碰”,而AI得靠人类给几千张“热水杯”图片贴标签,才能勉强识别“这是危险物品”?这背后藏着AI领域近几年最火的新方向——具身智能。今天咱们就用拉家常的方式,把这个听起来高深的概念拆得明明白白,看看它到底是怎么让AI从“只会耍嘴皮子”变成“能扛活的实干家”的。

  一、先搞懂:什么是“具身智能”?用3个例子秒懂

  “具身智能”这四个字,拆开来其实很简单:“具身”就是“有身体、能感知”,“智能”就是“会思考、会行动”。合在一起就是——靠身体感知世界、靠行动学习的人工智能。

  可能有人会说:“AI不就是代码吗?哪来的身体?”其实这里的“身体”,不是非得像人一样有胳膊有腿,只要能和现实世界互动,都算“身体”——机器人的金属爪子是身体,自动驾驶汽车的轮子和摄像头是身体,甚至元宇宙里虚拟角色的“虚拟手脚”,也能算身体。关键不是“身体长啥样”,而是“能不能用身体去摸、去看、去试,从互动里学东西”。

  咱们用3个对比例子,一下子就能明白具身智能和传统AI的区别:

  例子1:学开瓶盖

  - 传统AI:你得给它喂1万张“开瓶盖”的图片,再写100条“左手扶瓶、右手拧盖”的规则,它才能在电脑上“模拟”开瓶盖。但真给它一个瓶子,它连“用多大劲拧”都不知道,要么拧不动,要么把瓶子捏碎。

  - 具身智能:给它装个带触觉传感器的机械手,让它自己试——第一次用劲太小,没拧开;第二次用劲太大,瓶子歪了;第三次调整力度和角度,终于拧开了。它不用你教规则,自己从“试错”里就记住了“开这种瓶盖要顺时针拧、用5牛的力”,下次遇到类似的瓶子,直接就能上手。

  例子2:判断“烫不烫”

  - 传统AI:你得告诉它“温度超过60℃就是烫”,再给它贴几千个“热水杯、热盘子”的标签,它才知道“看到这些东西要远离”。但要是遇到一个没见过的“热砂锅”,它就懵了,不知道该不该碰。

  - 具身智能:让它用带温度传感器的“手”去碰一下——碰到热水杯,传感器传来“70℃”的信号,同时“手”的材质因为高温有点变形,它马上就知道“这东西会伤人,不能碰”。下次不管遇到热水杯、热砂锅还是热铁锅,只要一碰,它就知道“烫”,根本不用你提前教。

  例子3:走坑坑洼洼的路

  - 传统AI:你得给它画好“哪里有坑、哪里有石头”的地图,再写好“遇到坑要绕开、遇到石头要跨过去”的程序,它才能走。要是路上突然多了个小土堆,它就会卡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办。

  - 具身智能:给它装个带轮子和减震的身体,让它自己走——遇到坑,轮子陷进去了,它就调整重心,往前挪一点;遇到石头,轮子被挡住了,它就稍微抬一下轮子,跨过去。走几次下来,它就摸透了“坑洼路要慢走、遇到障碍物要调整姿势”,就算路上突然多了土堆,它也能自己想办法过去。

  看明白没?传统AI是“别人教啥学啥,没教过的就不会”,而具身智能是“自己试、自己悟,没见过的也能想办法”——这跟咱们人类学习的方式,简直一模一样。

  二、为什么要搞具身智能?传统AI的“4个死穴”太致命

  传统AI(比如ChatGPT、图像识别模型)确实厉害,能写文章、能画画、能识别图片,但在“落地干活”这件事上,简直是“纸老虎”。这背后的问题,其实都源于“没身体、没体验”,总结下来有4个致命的“死穴”:

  死穴1:学的都是“书本知识”,不会“动手实践”

  传统AI的知识,全是从数据里“死记硬背”来的,就像一个只会背课本的学霸,考试能考满分,但一到实际操作就抓瞎。

  比如你让ChatGPT写一篇“修自行车的教程”,它能从“拆解链条”讲到“调整刹车”,步骤写得比专业手册还详细。但真给它一辆掉了链条的自行车,它连“链条怎么卡进齿轮”都不知道——因为它没亲手摸过自行车链条,不知道链条的硬度、松紧度,也不知道齿轮的咬合规律,所有的“知识”都是文字堆出来的,没有一点“实践经验”。

  再比如,传统AI能识别“猫”,但它不知道“猫毛是软的”“猫会跳”“猫
  http://www.paoshu5.cc/book/46178/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