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能做到这点,咱就把皇位传给他!!!

  话就撂这儿,现在谁要退出?!!

  朱元璋锐利的目光从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脸上一一扫过。

  朱标第一个颔首应允。

  在他看来,治国不分庙堂与地方,无非疆域大小之别。只要心系黎民,皆为报国。这般选储之法,倒也公平。若竭尽全力仍不如几位弟弟,他甘愿让位。

  秦王朱樉与晋王朱棡面面相觑,终究无人退缩。这本就是他们闹出来的机会,此刻打退堂鼓,莫说父皇,自己这关都过不去。

  燕王朱棣更不可能放弃。看过未来推演的他,誓要成为永乐大帝!莫说二十八年,纵使三十八年也要争到底!

  唯周王朱橚叹息道:儿臣才疏学浅,自愿退出选拔。

  朱元璋凝视他良久:咱给你半月思量。等皇子下县章程拟定,再作决断!说罢又看向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你二人也好好想想,要不要争这皇位!

  “要争,就参加‘皇子下县’选拔!”

  “不争,永远别想染指皇位!”

  “半月后,给咱答复!”

  楚王朱桢与齐王朱榑闻言眼神变幻,各自陷入沉思。

  燕长倾见朱元璋采纳了自己的皇子下县选储方案,神色如常。这套制度确实将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诸位殿下若真要赴任地方,临行前不妨再来听我讲授《屠龙技·权之太子朱标与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纷纷颔首应下。

  ......

  离开农学院时,众皇子各自回府。面对前所未有的选储制度,他们急需与幕僚商议对策。

  朱标见朱元璋夫妇执意同往东宫,苦笑道:爹娘这是......

  咱看孙子要你管?朱元璋冷哼。

  那戏文当不得真,吕氏定会善待英儿。朱标辩解。

  马皇后摇头:青鸾最清楚英儿近况。

  入东宫后,二老直奔朱雄英寝殿。朱标平日政务缠身,鲜少探望长子,偶有相见亦多被吕氏打断。

  朱标仔细回想,发现自己已有一年半未曾踏足朱雄英的寝殿,竟连儿子的住所都记不清了。

  朱元璋见状怒火中烧,若非顾及太子颜面,险些就要动手教训这个不称职的父亲。马皇后与皇帝交换眼神,两人眼中都流露出对朱标的失望——无论吕氏待朱雄英如何,朱标这个生父的疏于关心已是确凿无疑。

  幸得东宫侍从引路,三人很快来到朱雄英寝殿。刚至殿门,一名慌张奔出的宫女险些冲撞凤驾。

  奴婢该死!宫女青鸾慌忙跪地请罪,抬头见是马皇后顿时喜出望外,叩见陛下、娘娘、太子殿下!

  马皇后温言免礼:这般匆忙所为何事?

  回娘娘,奴婢正要去为小殿下煎药。青鸾捧着药包恭敬应答。

  此言一出,帝后二人面色骤变,朱标也眉头紧锁。英儿病了?朱元璋厉声喝问。

  青鸾伏地回禀:小殿下染了风寒,太医开了方子。

  马皇后拦住欲再追问的皇帝,指派贴身女官青莲代为煎药。青莲仔细记下医嘱,随内侍前往药房。

  寝殿内,朱雄英正发着高热昏睡,通红的小脸看得马皇后心疼不已。她轻抚孙儿滚烫的额头,良久才回到外殿。

  本宫千叮万嘱要好生照看皇长孙,马皇后声音发颤,这风寒究竟从何而起?

  马皇后神色凝重地注视着跪在殿中的青鸾、安德和明渠三人。

  青鸾与安德是她亲自指派侍奉朱雄英的贴身侍女和太监。明渠原是已故太子妃常氏的陪嫁丫鬟,自常氏病逝后便转来照料皇长孙。

  太医诊断,小殿下是因心力交瘁又逢春夜寒凉,这才染上风寒。青鸾战战兢兢地回禀。

  马皇后眉间沟壑更深:心力交瘁?好端端怎会心力交瘁?再说春夜天寒,难道长孙寝殿连炭火都用不起吗?

  三人不约而同偷瞄朱标,半晌安德才支吾道:近来太子妃每日都要考校小殿下功课,若背不出便罚抄数十遍。小殿下为完成课业常读书至深夜,奴婢们虽屡次劝说,却拗不过小殿下。昨日清晨小殿下起身时便已发热。

  朱元璋与马皇后闻言俱是面沉如水。朱标更是厉声质问:英儿何时开蒙的?此等大事为何无人禀报?!

  按礼制,皇嗣开蒙多在五六岁后。朱雄英刚满六岁,虽已到开蒙年纪,但作为皇长孙,其启蒙教育关乎国本,择师之事本该慎之又慎。朱标正为爱子精心遴选德才兼备的师傅,岂料开蒙之事竟已暗中进行。更令他震怒的是,此等要事他这储君竟被蒙在鼓里。

  这该死的,还有没有把他这个太子放在眼里?!

  朱标的怒喝声刚落,青鸾颤抖着声音回答道:

  不...不算正式开蒙...就是太子妃每次挑三、五页《四书五经》的内容,让我们教小殿下背诵默写...

  第二天太子妃再抽查,说是让小殿下提前适应开蒙后的功课,给先生留个好印象...

  听说只是预习而非正式开蒙,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

  教育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像朱雄英这样尚未开蒙的孩子,本该从识字写字开始,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习兴趣。

  若一开始就 背诵晦涩的 ,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当年的齐王朱榑就是前车之鉴。

  带过朱榑的朱元璋夫妇深谙此理,朱标自然也明白。

  如今朱雄英未开蒙就 着死记硬背,在二老眼中,这分明是要毁掉孩子的求学之心!

  若皇长孙真的厌学,将来如何继承大统?

  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谁又能取代朱雄英的位置?

  答案呼之欲出。

  朱标强压怒火质问青鸾:英儿生病为何不报?!

  宫女战战兢兢答道:昨日奴婢们想去禀报,可太子妃说...说您政务繁忙,这点小事不必惊动,她找太医开药就好...

  朱标闻言愣住,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脸色更是阴沉得可怕。

  ......

  大明皇嫡长孙朱雄英虽年幼,身份却极为尊贵。作为第三代皇嗣中的嫡长孙,其地位甚至超过某些未封王的第二代皇子。这般重要的人物若身体抱恙,虽不至于动摇国本,却也足以令朝野为之忧心。

  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尊贵的皇嫡长孙染病卧床,太子妃吕氏竟下令 ,严禁宫人禀报太子朱标!

  当寝殿内气氛凝重之际,吕氏抱着朱允炆匆忙赶来。作为东宫主母,宫中侍从皆是其耳目。朱元璋、马皇后与朱标刚踏入东宫,便有宫女急报吕氏。听闻三人直奔朱雄英寝殿,吕氏霎时面色惨白。

  原来自除夕宫宴后,吕氏对朱雄英愈发嫌恶。借六岁孩童开蒙之机,半月来每日强令其背诵默写《四书五经》,背不出便罚抄二三十遍。这般课业便是成人亦觉繁重,何况稚龄幼童?吕氏本欲借此逼其厌学,好借机在朱标面前诋毁其品性,为日后废长立幼铺路。

  岂料自生母常氏病逝后,朱雄英早慧异常。面对继母刁难,这个六岁孩童竟夜夜挑灯苦读,从不抱怨。须知这般年纪本该酣睡长身体之时......

  这半个月来,朱雄英几乎夜夜难眠。白天要承受吕氏抽查背诵的精神折磨,还要完成繁重的抄写任务,身心俱疲。

  终于,朱雄英彻底病倒了!

  得知这个消息,吕氏先是惊讶,随即暗自窃喜。

  虽然没能看到朱雄英厌学的模样,但能让他病倒也是意外之喜。只要多病几次,就能给他打上体弱多病的标签。等哪天他时,也就顺理成章了。

  吕氏甚至暗中派人阻挠朱雄英贴身侍从煎药,想让他病得更久些,最好落下病根。她还阻止侍从向朱标禀报,毕竟整个东宫都在她掌控中。只要她不愿意,那些侍从连寝宫都出不去。

  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失去生母庇护的朱雄英,在东宫孤立无援, 声都困难。

  吕氏原计划过几日再向朱标告状,说侍从照顾不周、隐瞒不报,借机换掉朱雄英最后的亲信,彻底掌控他。

  谁知今日朱标突然去了朱雄英寝宫,更可怕的是朱元璋和马皇后也一同前来。吕氏来不及追查消息如何走漏,急忙抱着朱允炆赶去,边走边教儿子该说什么。

  臣妾参见父皇、母后!见过夫君!

  可朱元璋和马皇后对她的行礼置若罔闻,丝毫没有让她起身的意思。

  吕氏心中发虚,额头渗出细汗,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怀里的朱允炆。

  朱允炆感受到母亲的暗示,挣脱她的怀抱,摇摇晃晃地跪下行礼,用稚嫩的声音喊道:孙儿给皇爷爷、皇奶奶请安!

  孩子天真烂漫的模样让朱元璋和马皇后神色稍缓。马皇后勉强露出笑容:好孩子,快起来吧。却始终没有让吕氏起身的意思。

  朱允炆笨拙地爬起来,张开双臂撒娇道:奶奶抱抱。马皇后轻抚胸口:奶奶今日身子乏,让清荷抱你。身旁的宫女立即上前接过孩子。

  跪在地上的吕氏悄悄望向朱标,期盼夫君能为她说情。不料朱标冷着脸质问:为何昨日英儿生病无人告知我?

  吕氏额头沁出冷汗,知道事情败露,连忙解释:臣妾立即请了太医,诊断只是风寒。想着殿下政务繁忙,不忍添忧,这才......是臣妾考虑不周。说着眼圈泛红,楚楚可怜地俯首认错。

  被抱着的朱允炆适时哭喊起来:娘亲!娘亲!朱标见状,语气稍缓:那为何日日让英儿去你处抄书背书?

  “他尚未正式启蒙,怎能背诵如此多的《四书五经》?!”

  “背不下来还要罚抄数十遍,他如何承受得了?!”

  吕氏抬起泛红的双眼,向朱标解释道:

  “英儿年后就满六岁,按例该准备启蒙了。”

  “作为夫君的嫡长子,他的启蒙读书必受朝野关注。”

  “臣妾只想让英儿在正式启蒙时给先生留个好印象。”

  “若能得先生称赞,外人便知英儿继承了夫君的天资,聪慧过人......”

  “因此才想让他提前熟悉课业,做好心理准备。”
  http://www.paoshu5.cc/book/46182/1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