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换句话说,他能调动的蒙元族人仅有五十万至八十万。其余三分之二到一半的族人,都掌控在其他大部落首领手中。即便身为蒙元天子,若不付出代价,他也难以调动这些力量。

  如今要一次 出十几二十万老弱妇孺作为诱饵取信大明,这无异于押上蒙元残存的国运作赌注。这些人口是维持蒙元大军运转的重要基础,失去他们将重创朝廷和军队的根基。

  若计划成功,让大明百万大军、天子及文武官员感染瘟疫而覆灭,蒙元尚能挽回损失。但若失败,即便他手握十余万精锐和数十万百姓,也将无力压制其他部落首领。那些首领很可能趁机吞并他的势力,甚至 他的统治。

  这种事在蒙元司空见惯。一旦发生,不仅他的天子之位难保,连勉强维持的蒙元朝廷也会分崩离析,草原将重回部落割据的混乱状态。正因如此,他才如此踌躇不决。

  陛下,常言道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要彻底解决大明天子、文武百官及百万大军,这些牺牲必不可少!否则大明绝不会相信我们!为了让大明确信他们真的剿灭了并俘虏了蒙元天子......

  “陛下如今享用的一切——天子信物、后宫嫔妃、牛羊马匹——都要尽可能留给新立的蒙元天子,让这些统统变成大明的战利品!!!”

  “唯有当他们与一两万蒙元精锐血战,击溃数十万‘蒙元大军’,生擒众人认定的蒙元天子,缴获堆积如山的物资——”

  “他们才会坚信‘我等’已被彻底剿灭!!!”

  面对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的迟疑,孔克表非但不劝其收敛,反而怂恿他继续加码。

  此时若不押上全部赌注,将来怎能换取千万倍的回报?!

  天元帝闻言,神色愈发挣扎。若按孔克表所言,这已非虚送“灭国之功”——十余万蒙元百姓、上万精锐、天子仪仗、海量牲畜……简直是个缩水的蒙元朝廷!大明若灭了它,这功劳哪还有半分虚假?!

  见天元帝似要退缩,孔克表当即煽风 :“陛下可曾听闻‘假途灭虢’?”

  天元帝与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等将领皆露茫然。生于元末乱世,他未受汉学熏陶,自然不解其意。

  孔克表得意一笑,捋须道:“春秋时,晋献公欲取虢国,必经虞国。晋国献上祖传美玉与名马,求虞国借道。待晋灭虢后,回师时顺手灭了虞国——当初送出的珍宝,终究物归原主。”

  “臣以此典提醒陛下:大明今日所得,来日必当加倍奉还!”

  “只要计划成功,大明必将十倍百倍地偿还我们!!!”

  孔克表这番话让原本打算拒绝的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再次陷入迟疑。

  确实如孔克表所言,若计划顺利实施,如今大明从蒙元拿走的一切,终将连本带利吐出来。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计划必须万无一失。

  否则,蒙元仅存的国运恐怕就要葬送在他手中!

  “诸位爱倾,你们如何看待衍圣公的提议?”

  举棋不定的天元帝将目光投向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等将领,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面对皇帝的询问,脱火赤与爱足等人同样面露难色。

  在他们看来,孔克表的计划简直是在押上蒙元最后的国运作赌注!

  理智告诉他们应当否决这个方案。

  风险实在太大!

  失败的代价更是难以承受!

  可这虽是一场豪赌,赌的却是大明的国运——而且很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将大明拖入 的机会。

  尽管不愿承认,但脱火赤等人心里清楚:如今大明气运已成。

  像他们这样的蒙元残余势力,最多只能在大明边境 扰劫掠。

  若想再度入主中原,甚至与大明进行国运对决,根本是痴人说梦。

  正面交锋的话,大明甚至无需动用全力,就能将他们慢慢耗死。

  毕竟双方实力悬殊——蒙元朝廷如今只剩一万筹码,而大明坐拥百万。

  每局赌注一万,他们输一次就彻底出局,大明却要连败百次才会伤筋动骨。

  这种情况下,他们原先的策略不过是偶尔袭扰边境。

  指望着在北疆休养生息数十年,等待大明内乱之机。

  到那时,他们的子孙将再次挥师南下、问鼎中原,重现当年蒙元帝国的无上荣光!!!

  然而孔克表此刻献上的计策,却为他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

  这不再是蒙元朝廷与大明之间的国力较量,而是一场押上性命的豪赌!!!

  只要能让大明皇帝和满朝文武染疫身亡,大明的气数自然就会断绝!!!

  届时,大明那百万国运必将尽归蒙元朝廷所有。

  这无疑是他们眼下唯一可能实现惊天逆转的契机!!!

  当然,若是计划失败,他们仅存的一万国运也将拱手让与大明。

  失去这象征蒙元气运的最后根基, 便是迟早之事。

  这堪称一场要么全赢、要么满盘皆输的生死博弈!!!

  面对如此关乎蒙元存亡的重大决策,国公脱火赤与枢密知院爱足等将领皆不敢轻易表态。

  诸位爱倾,对衍圣公此计有何看法?!

  见众将沉默不语,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再次发问。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地位最高的国公脱火赤身上。

  被天子点名,脱火赤只得恭敬回应:

  臣等谨遵圣裁!!!

  天元帝不满地扫视其他将领:

  你们呢?!

  枢密知院爱足等人纷纷应声:

  臣等谨遵圣裁!!!

  臣等谨遵圣裁!!!

  ......

  这般敷衍的应答让天元帝胸中郁结,几乎要勃然大怒。

  当他再度望向孔克表时,对方静默的眼神仿佛在诉说:

  【陛下,请采纳此计!!!】

  【陛下,成败在此一举!!!】

  【陛下,重振大元霸业,全系于此!!!】

  ......

  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别过脸去,陷入长久的沉思。

  经过漫长的沉寂,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低沉的声音终于在大殿中回荡:

  着令衍圣公孔克表全权负责【大明瘟疫计划】,国公脱火赤与枢密知院爱足协同办理!

  今日所议之事及【大明瘟疫计划】内容,在场诸倾若敢泄露半句——天元帝眼中寒光乍现,朕定让尔等假死变真死!

  孔克表闻言面露喜色,立即躬身应命:臣谨遵圣谕!

  脱火赤、爱足等一众蒙元将领齐声高呼: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天元帝挥袖道:即刻去办,朕要最快看到成效!

  面对这个可能带来巨大回报的计划,天元帝终究难抵 ,决定押上北元残存的国运与大明一搏!

  以十余万北元子民的性命,

  两万元军精锐的牺牲,

  连同天子仪仗与无数牛羊物资为注,

  赌大明天子、文武百官乃至百万明军的性命!

  ......

  时值洪武十三年七月初,又到了万民农学院收获土豆的时节。

  去年秋收的三千二百六十八个土豆,除去五个被做成醋溜土豆丝外,余下的三千二百六十三个已在今春由燕长倾带领老农们切块育苗,重新播种。

  如今,经过三个月学习的一千二百余名农学子,正在经验丰富的老农指导下,分散在十六亩土豆田里小心翼翼地挖掘着丰收的果实。

  燕长倾、朱元璋、马皇后与文武百官坐在土豆田边的帐篷内,观看农学子们挖掘土豆。

  去年因人手不足,天子、皇后及众臣曾亲自下田挖土豆。如今土豆丰收,万民农学院的首批学子已能胜任此任,众人便不必再亲自动手。

  为表重视,朱元璋、马皇后与燕长倾亲手挖取了每块田的前三株土豆。随后,挖掘工作交由农学子们完成。若官员们有兴趣,亦可下田一试,只要不伤及土豆。

  武将们兴致高昂,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郑国公常茂、永昌侯蓝玉、颍川侯傅友德等人顶着烈日,在田间比试谁挖的土豆最大最重。

  年过七旬的文臣宋濂也满头大汗地从田里抱回一堆土豆,笑呵呵地呈给朱元璋:“陛下请看!这些土豆又圆又大,比老臣的拳头还大!尤其这颗,定有两斤以上!”

  朱元璋接过土豆掂了掂,笑道:“嘿,还真沉!约莫两斤二三两!”他命内侍取来秤一称,惊喜道:“嚯,竟有两斤四两五!”

  宋濂连连点头:“重点好!重点好啊!”

  百姓们能吃得饱了!!!

  朱元璋与一众开国功臣都经历过元末乱世,深知粮食对百姓的重要,更明白让百姓真正吃饱有多难。

  见宋濂仍站着,朱元璋挥手道:

  坐!快坐!

  景濂先生陪咱一起看!

  他就爱看这丰收景象,更爱邀人同赏。

  宋濂不再推辞,在朱元璋身旁落座,与帝后及燕长倾共观田间热火朝天的收获场景。

  帐中群臣见状,眼中精光闪动。

  【陛下似乎很中意臣子献上大土豆?】

  往 们不敢逢迎,生怕被当作谄媚之臣掉了脑袋。但此刻看来,朱元璋并不反感这般举动。

  转眼间,文武百官纷纷奔向田间,争相挖掘更大的土豆讨好圣上。

  不多时,徐达、李文忠、冯胜、汤和等人满身泥土,各自捧着土豆前来请朱元璋评判优劣。

  朱元璋仿佛回到与兄弟们并肩打天下的岁月,笑呵呵地执秤称量。每当称出两斤以上的土豆,众人便如孩童般欢呼雀跃。

  马皇后牵着长孙朱雄英,含笑望着这群老小孩,轻声对燕长倾叹道:

  燕先生,若能永远这般该多好......许久未见重八如此开怀了。

  燕长倾温声答道:

  永远如此或许不易,但让这般君臣同乐的景象多些,还是能做到的。

  马皇后笑意更深:

  那便有劳燕先生了!

  土豆田里,一群面容稚嫩的农学子正忙碌着。

  他们不时与擦肩而过的文武百官目光相接,对方或点头致意,或报以微笑,这让年轻的农学子们感到既新奇又困惑。

  这些来自京城的勋贵子弟之外的农学子,大多数人此前见过最大的官不过是家乡的七品知县。若非被选为农学子,他们连知县的面都难得一见。
  http://www.paoshu5.cc/book/46182/1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