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燕长倾先前已阐明重农抑商之理,此刻却主张发展工商业,岂非自相矛盾?

  ......

  燕长倾对太子朱标颔首道:寻常时期确应防范非生产者突破两百万上限。

  但今时不同往日,大明已与历代王朝迥异。传统重农抑商之策不再适用,因大明实际供养能力早已突破两百万!

  此言令朱元璋、马皇后及诸皇子皆露好奇之色。燕王朱棣追问:那究竟能供养多少?

  燕长倾竖起两根手指笑问:燕王以为几何?

  朱棣迟疑道:增两成,二百四十万?

  燕长倾摇头。

  秦王朱樉猜测:莫非四百万?

  仍见摇头。

  晋王朱棡试探:八百万?

  依旧否定。

  周王朱橚综合前答,谨慎估算......

  “莫非是翻倍后再加一倍,六百万?!”

  燕长倾含笑不语,轻轻摇头。

  楚王朱桢见诸位兄长皆未猜中,拧眉困惑道:

  “既非两百四十万,亦非四百万、六百万、八百万,究竟几何?!”

  齐王朱榑打趣道:

  “总不会真有两千万吧。”

  燕长倾目光转向朱榑,颔首笑道:

  “齐王殿下所言不差,正是两千万。”

  朱榑怔在原地,喃喃道:

  “竟被我言中了?!”

  朱元璋猛然起身,难以置信地瞪着燕长倾:

  “绝无可能!”

  大明仅有六千万子民,如何能养活两千万闲散之人。从两百万骤增至两千万,这绝非简单翻倍,而是足足十倍之巨!

  “燕先生,如今的大明怎可能负担两千万不事劳作之人?!”

  “两百万到两千万,这跨度未免太过荒谬!”

  “本以为我猜八百万已属夸张,未料燕先生竟道出两千万!”

  “纵使出自燕先生之口,两千万之数仍令人难以信服。”

  “非是不信先生,实乃古今未闻如此骇人之数。”

  “若要供养两千万闲人,大明人口恐需增至六万万方可!”

  “竟真被我猜中了?!”

  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纷纷起身质疑。

  面对众人疑虑,燕长倾淡然道出:

  “土豆。”

  朱元璋与诸位皇子顿时语塞,相继默然归座。

  “昔日需三十农人供养一闲人,根源在于亩产仅两石的低产。”

  “故九成五百姓困守田亩,三十人劳作方养得起一闲人。”

  “然土豆现世后,此局彻底改变。”

  “土豆亩产至少二十石,较原先二石之产,足足提升十倍!”

  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后,所需的务农人数自然减少。

  从前需要三十人才能养活一个非生产者,如今仅需三人便可。

  以大明六千万人口计算,待土豆推广全国后,非生产者数量可增至两千万!

  燕长倾这番话让朱元璋、马皇后、太子朱标及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如痴如醉,反复呢喃:

  亩产二十石......

  三税一......

  两千万......

  原本众人已将土豆视为活民万代的祥瑞,此刻却惊觉仍低估了其价值——竟能让非生产者数量激增十倍!

  这意味着即便实行严苛的三税一政策,百姓仍可维持生计。如此税赋之重,纵是桀纣亦难以企及。

  燕长倾虽理解众人的震撼,却仍暗自摇头。从三十税一到三税一,从供养两百万到两千万非生产者,虽堪称飞跃,但较之后世一人养二十八人的比例,仍相去甚远。

  不过在此时代,能供养两千万非生产者,已具备发展工商业的基础。燕长倾正色道:

  土豆推广后,十年内百姓温饱可期。此后当使民富国丰,必须士农工商并重,大力发展工商业!

  历朝历代皆苛待百姓,此风当改。

  百姓已饱尝千年疾苦,历经千年贫寒,却始终默默承受,无怨无悔。

  而今时今日,难道不该让黎民百姓尝一丝甘甜,享一分富足吗?!

  倘若引进土豆之后,大明子民仍如往昔数千载般困苦贫寒,那这土豆又有何意义,陛下?!

  ......

  【千百年来,历代王朝皆以牺牲百姓为代价。】

  【百姓亦因此承受了千年的苦难与贫穷。】

  燕长倾这番振聋发聩的话语,在朱元璋脑海中久久回荡,令他心神震颤。这位 眼角悄然滑落两行清泪,嘴角却浮现出一抹苦涩的笑意。

  普天之下,再无人比朱元璋更能体会这番话的深意。

  这位大明开国君主,是真正从最底层的贫民窟中走出来的天子。

  即便是同样出身寒微的汉高祖刘邦,至少还曾担任过泗水亭长的微末官职。而其他 ,不是世家贵胄,便是官宦子弟。

  唯有朱元璋,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肤之痛。

  他的经历,甚至比大多数百姓更为悲惨。

  正因亲身经历过,他才真正懂得燕长倾所说的历代王朝皆以牺牲百姓为代价牺牲二字的分量。

  那苦难深重到何种程度?!

  让他的父亲、母亲、长兄,在短短半月内相继饿毙!

  那贫穷又残酷到何种地步?!

  致使他与二哥竟无力为至亲置办最简陋的棺木!

  莫说棺木,就连裹尸的草席都难以凑齐!

  最终只能用几件破旧衣衫,勉强包裹亲人的 ......

  而当他们好不容易用破布裹好至亲尸身,却又寻不到一寸安葬亲人的土地!!!

  天地苍茫,乾坤浩荡,竟无处容生者立足,更无方寸安葬亡魂!!!

  这便是百姓代代承受的苦难与贫瘠!!!

  但这不仅是朱元璋一人的际遇。

  而是千百年来亿万黎民共同的命运!!!

  葬父葬母葬兄那日,他曾质问二哥:为何我们这般命苦,这般穷困?!!

  二哥木然无言,眼中只剩死灰般的绝望。

  他怒指苍穹喝问:苍天啊!为何我们如此命苦,如此穷困?!!

  天不应答,反降倾盆暴雨,将他浇得透骨冰凉。

  那场骤雨险些令他染病身亡,差些就去九泉与至亲团聚。

  而今,燕长倾终为他解开当年质问二哥、质问苍天的谜题。

  为何百姓永远受苦受穷?!!

  只因历代 都将百姓当作延续王朝的祭品!!!

  用万民的苦难滋养权贵的奢靡,换取朱门酒肉更久的芬芳!!!

  朱元璋恸哭不止,为饿殍遍野的父母兄长,更为古往今来所有比他更悲惨的黎民。

  可悲的是,当他登临九五至尊时——

  竟也成了自己当年誓要斩杀的恶龙!!!

  选择让百姓继续苦熬,让万民持续贫寒!!!

  只为延长朱明气数,永保子孙安享富贵荣华!!!

  此刻他终于彻悟燕长倾所言:

  屠龙勇士,终成新恶龙!!!

  当年斩杀元廷恶龙的利刃,如今已成新的鳞爪!!!

  幸而——

  他尚有挽回的余地。

  看透重农抑商的 ,明白历代盘剥百姓的根源。

  更关键的是——

  他手握改变命运的钥匙!!!

  那亩产二十石的土豆!!!

  能供养两千万脱产之人的神赐之物!!!

  从此不必再榨取民脂民膏!!!

  可大兴工商,可赐万民甘甜,可开创亘古未有的盛世乾坤!!!

  想通之后,朱元璋彻底放下了重农抑商的执念。

  士农工商,四业并举!

  这将是大明未来的立国之本!

  朱元璋擦去泪水,目光如炬地环视着围在身旁的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郑重地一一唤道:

  标儿、樉儿、棡儿、棣儿、橚儿、桢儿、榑儿!

  众皇子立刻肃立应声。

  记住,从今往后,大明要士农工商并重!

  无论将来谁继承大统,都必须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老朱家决不能再苦百姓、穷百姓!

  否则朕死不瞑目!

  都听明白了吗?!

  朱标等人齐声应答:儿臣谨记!

  ......

  燕长倾并未察觉朱元璋内心的波澜,更不知自己那番话带来的深远影响。

  他只看见这位 突然泪流满面,继而改变了坚持多年的国策。

  虽然转变来得突然,但只要结果可喜,便足矣。

  待朱元璋平复心绪,恢复 威仪后,燕长倾才继续进言:

  陛下既愿四业并举,想必也同意以货币统算财政,推行货币税制?

  朱元璋斩钉截铁地答道:

  这是自然!

  “正如您所言,大明确实无法供养如此众多的非生产人员。”

  “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延续国祚,也为了我老朱家子孙后代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因此,朝廷才定下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并推行实物赋税制度。”

  “但如今已不必如此,亩产二十石的土豆祥瑞,足以让咱不再担忧非生产人员过多加重百姓负担,进而影响大明国运。”

  “百姓苦了数千年,穷了数千年,如今既能在土豆的助力下让每个人都吃饱。”

  “那么,正如您所说,百姓吃饱之后,下一步就该让他们真正富起来!”

  “是时候让百姓尝点甜头,过上好日子了!”

  “唯有如此,才不负土豆祥瑞现世的意义!”

  朱元璋这番话,让燕长倾嘴角微扬。

  有这番表态,至少洪武一朝的大明国策将确立为士、农、工、商并重。

  至于洪武之后,燕长倾目光扫过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一众皇子崇敬的眼神。

  只要自己不早逝,无论哪位皇子继位,以他的能力,定能维持这一国策不变。

  若历经两朝积累,农、工两方仍无法形成足以抗衡士族与新兴商贾的利益集团——

  那便是他们自己不争气,合该被淘汰!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燕长倾思绪一闪而过,随即转身在木板上写下【地方制度】四字。

  他面向朱元璋、马皇后及众皇子道:

  “除货币统一与财政核算的问题外,大明现行的地方制度也影响税收。”

  “明初沿用元朝行省制,洪武九年陛下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直隶州,府辖县及属州,直隶州下亦设县。”

  “因此,形成了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 制并存的格局。”

  “多数地区的行政划分采用 ,但部分地区仍保留四级制。”
  http://www.paoshu5.cc/book/46182/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