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重返长湖
推荐阅读:
锦绣农女种田忙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重回1988人生重启
叶辰夏若雪
重生85:我的女人有点多
暴君哭着撩我却天天沉迷基建扶贫
最强小神农
最强狂兵
谍影:命令与征服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清晨的阳光洒在通往长湖县的公路上,一辆中巴车平稳行驶。李鸣风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这里是他在千湖市主政的第一站,如今以市委书记身份重返故地,别有一番滋味。“书记,前面就到长湖界了。”秘书长杨帆轻声提醒。
李鸣风点头:“通知县里,不要搞迎送仪式,直接去开发区。”
然而车刚下高速,就看到路边整齐站着一排人。为首的正是长湖县委书记徐海峰——李鸣风当年一手提拔的得力干将。
“老领导,欢迎回家!”徐海峰激动地上前握手。
李鸣风微微皱眉:“说了不要迎送,怎么还搞这一套?”
徐海峰笑道:“大家听说您要来,自发来的。都是老熟人,您总不能不见吧?”
果然,在场的有当年共事的老部下,有打过交道的企业家,甚至还有几位老村干部。李鸣风一一握手,场面温馨感人。
“走吧,去看看我们的开发区。”李鸣风拍拍徐海峰的肩膀。
车队驶入长湖经济开发区,眼前的景象让李鸣风眼前一亮。昔日荒芜的土地上,如今厂房林立,道路纵横,完全变了模样。
“书记,您看那边。”徐海峰指着远处一片现代化厂区,“那就是您当年打造的新稀土项目,现在已经成长为年产值百亿的龙头企业了。”
李鸣风欣慰点头:“走,进去看看。”
企业负责人早已等候多时,一见李鸣风就激动地说:“李书记,没有您当年力排众议支持我们,就没有企业的今天!您是我们的大恩人!”
参观过程中,李鸣风不仅看生产线,更关心员工待遇:“工人们工资怎么样?社保都交齐了吗?吃住条件如何?”
负责人一一汇报:“普通工人月薪6000起,技术工人过万,全部五险一金。我们还建了员工公寓和食堂,都是补贴价。”
李鸣风满意地点头:“企业发展了,一定要反哺员工。员工有获得感,企业才有持久力。”
接着,李鸣风突然提出:“去工人食堂吃午饭,看看大家吃得怎么样。”
这下可急坏了徐海峰:“书记,食堂人多杂乱,还是安排到招待所吧...”
“我就想和工人们一起吃顿饭。”李鸣风坚持道,“看看他们的真实生活。”
中午的工人食堂熙熙攘攘。李鸣风端着餐盘,随意坐在一群年轻工人中间。
“小伙子,哪里人啊?工作累不累?”李鸣风亲切地问。
工人们起初拘谨,见书记平易近人,渐渐打开话匣子。有人反映宿舍热水不稳定,有人建议增加文体设施,还有人希望多组织相亲活动...
李鸣风认真听着,不时让秘书记录。最后他对企业负责人说:“员工这些要求都很合理,要尽快解决。企业发展不能只看产值,更要看员工的幸福感。”
饭后,李鸣风突然改变行程:“不去听汇报了,去村里转转。”
车队驶向山区。在一处偏僻山村,李鸣风让车停在村口,步行进村。
眼前的景象让他皱起眉头:村道还是泥土路,房屋破旧,与开发区的现代化形成鲜明对比。
“海峰啊,这是怎么回事?”李鸣风语气严肃,“开发区发展这么快,为什么山区还是老样子?”
徐海峰面露难色:“书记,我们重点发展了开发区,山区条件差,投资效益低...”
“胡说!”李鸣风打断他,“发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所有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开发区有钱了,更要反哺山区!”
他当场决定:“把这个村作为我的联系点。三年内,我要看到这里大变样!”
接着,李鸣风随机走访农户。在一户老人家,他看到令人心酸的一幕:老人独自居住,房屋漏雨,生活艰难。
“老人家,子女呢?”李鸣风关切地问。
老人叹气:“都去城里打工了,一年回不来一次。”
李鸣风心情沉重。回到县里,他在座谈会上严肃地说:“今天我看到两个长湖:一个是现代化的开发区,一个是落后的山区。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他当场提出要求:“立即制定乡村振兴计划,开发区每家企业结对帮扶一个村。我要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晚上,李鸣风谢绝了县里的招待宴请,而是让老部下们到宿舍聊天。大家围坐一起,回忆当年奋斗的岁月,气氛温馨而热烈。
“还记得吗书记,当年为了那个项目,您连续三天没合眼。” “还有那次群体事件,您带头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李鸣风感慨道:“是啊,那时候虽然艰苦,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现在条件好了,这种精神不能丢啊!”
夜深人静,李鸣风独自在县城散步。看着熟悉的街道,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这里是他政治起步的地方,有他的汗水和梦想,也有遗憾和不足。
第二天临走前,李鸣风对徐海峰说:“海峰啊,发展经济很重要,但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发展。要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老百姓,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这才是我们执政的初心。”
徐海峰郑重承诺:“书记放心,我们一定整改,让长湖的发展更平衡、更充分!”
回程车上,李鸣风对随行人员说:“这次调研很有收获。发展不能只看GDP,更要看老百姓的笑脸。下一步,我们要在全市开展‘补短板、惠民生’专项行动。”
一周后,长湖县送来乡村振兴方案,李鸣风亲自修改完善。三个月后,他再次暗访那个山村,看到村道开始硬化,危房正在改造,扶贫车间建了起来...
站在村头,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李鸣风欣慰地笑了。这才是他想要的发展,这才是他执政的意义。
夜幕降临,李鸣风在日记中写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长湖之行,让我重新找到了初心...”
是的,这次的故地重游,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而洗去浮华的李鸣风,更加坚定地走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
千湖市的发展,也因此注入了更多的温度和情怀。
http://www.paoshu5.cc/book/46253/1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