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风起清河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郑卫国的公开表态,如同在榆林官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县长旗帜鲜明地支持打击清河乡抢建,并与李鸣风的开发区规划(至少是选址的合法性)进行了切割,这让钱广进和孙立强一伙措手不及,暗处的动作不得不暂时收敛。联合执法队的雷霆行动得以顺利推进,大部分抢建村民在政策高压和执法威慑下,选择了自行拆除。清河乡的风波,表面上被强行压了下去。

  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从水面之下浮出。

  在清河乡规划核心区边缘的马家坳村,却有两户人家成了“硬骨头”。一户是村里有名的“滚刀肉”马老三,另一户则是老实巴交但极其固执的老鳏夫赵老蔫。他们的简易房不仅没拆,反而加固了门窗,马老三更是纠集了几个本家兄弟,手持锄头铁锹守在门口,摆出一副“誓死扞卫家园”的架势。

  联合执法队几次上门劝说、下达文书,都无功而返。马老三嗓门震天:“凭什么说我的房子是违建?我祖祖辈辈住这儿!你们敢拆,我就跟你们拼命!有本事让县长书记来!” 赵老蔫则蹲在墙角,一言不发,眼神浑浊却透着股犟劲儿。

  负责马家坳片的国土所长老刘愁眉苦脸地向李鸣风汇报:“李主任,这两家油盐不进啊!特别是那个马老三,像是背后有人撑腰,嚣张得很!扬言县里领导来了也不怕!”

  李鸣风眼神冰冷。马老三的嚣张和赵老蔫反常的顽固,都透着蹊跷。他立刻指示公安介入调查。很快,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就在抢建风潮兴起前几天,有人看到钱广进的一个得力手下,绰号“黑皮”的,在村里和马老三、赵老蔫都接触过!而且,马老三的儿子,最近“恰好”被介绍到钱广进的一个工地当了个小工头。

  “果然是他!”吴启明拍案而起,“这姓钱的,正面贿赂不成,就玩这种下三滥!想用‘钉子户’拖住我们,制造麻烦,甚至引发冲突,好给孙立强他们攻击开发区提供口实!”

  李鸣风沉默片刻,眼中寒光闪烁:“告诉公安,证据链要扎实!暂时不要动马老三他们。他不是想见县领导吗?好,我去会会他。”

  第二天,李鸣风带着吴启明、国土、公安以及清河乡的干部,没有事先通知,直接来到了马家坳村。消息像风一样传开,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

  马老三看到李鸣风,先是一愣,随即梗着脖子,挥舞着锄头叫嚣:“你就是那个什么李主任?告诉你,谁来也没用!想拆我的房子,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

  李鸣风没有理会他的叫嚣,目光扫过围观的村民,声音沉稳洪亮,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乡亲们!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清河乡建设高新区,是为了榆林的长远发展,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更好的生活!修路、通电、通水、通网,引进好企业,创造好工作,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有出息!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他话锋一转,指向马老三那明显是临时搭建、歪歪扭扭的简易棚:“但是,有些人,听信谣言,受人蛊惑,想借这个机会抢建房子,多拿补偿款!这公平吗?对老老实实种地的乡亲们公平吗?对县财政,也就是大家的钱袋子公平吗?省里、市里都有明文规定,这种顶风抢建的房子,就是违建!不仅一分钱补偿没有,强拆的损失还要自己承担!”

  李鸣风的话,句句在理,掷地有声。围观的村民开始窃窃私语,看向马老三和赵老蔫的眼神也变了。是啊,凭啥他们抢建就能多拿钱?这不公平!

  “你……你少吓唬人!谁知道你那开发区是真是假?是不是想骗我们的地?”马老三有些气急败坏,但气势明显弱了。

  “开发区规划,是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千真万确!”李鸣风斩钉截铁,“规划图、批文,都可以公示给大家看!我们征地的补偿标准,也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规定,公开透明,一分钱不会少给该得的人!但违建的,一分钱也别想多拿!”

  他目光如电,直视马老三:“马老三,你口口声声说祖辈住这儿。你问问村里长辈,你脚下这块地,三年前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你家的自留地?你去年才在自留地上搭的这个棚子,是不是事实?还有你儿子,是不是在钱广进的工地上干活?钱广进的人前几天来找你说了什么?给了你什么承诺?”

  一连串的问题,句句戳中要害!马老三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周围的议论声更大了。

  李鸣风不再看他,转向一直沉默的赵老蔫,语气缓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赵大爷,我知道您年纪大了,怕折腾。您放心,政府不会让老实人吃亏。您现在的房子如果符合条件,该补多少一分不少。但您旁边这新搭的棚子,必须拆。您要是担心没地方住,乡里可以帮您找临时过渡的地方,或者按政策给您折算成安置费。您看这样行不行?”

  赵老蔫浑浊的眼睛看着李鸣风,又看了看周围乡亲的目光,再看看自己那明显是听了“黑皮”撺掇才匆匆搭起来的简陋棚子,嘴唇动了动,最终长长叹了口气,颓然地摆了摆手:“拆……拆了吧……我听政府的。” 他佝偻着背,默默走开了。

  赵老蔫的“投降”,成了压垮马老三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看看周围村民鄙夷的目光,再看看李鸣风身后严阵以待的公安和执法人员,还有李鸣风那洞悉一切的眼神,手中的锄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

  “我……我拆……我明天就拆……”马老三垂头丧气地说。

  一场可能升级的冲突,在李鸣风情理法交融的现场处置下,消弭于无形。围观的村民自发鼓起掌来。李鸣风趁机再次宣讲了开发区的意义和征地补偿政策,赢得了更多理解和支持。

  就在李鸣风全力处理清河乡土地问题的同时,一个意外的惊喜降临了。

  吴启明兴奋地冲进李鸣风办公室:“李主任!好消息!鹏程电子的王总,主动联系我们了!”

  鹏程电子是珠三角一家专注于电子元器件的民营企业,规模中等,但技术实力不错,发展势头良好。前世记忆中,这家企业最终落户在了邻市的一个开发区,发展得很好。

  “王总?他们怎么会主动联系我们?”李鸣风有些意外。榆林开发区目前还停留在规划阶段,知名度很低。

  “是陈芳!小泉镇那个陈芳!”吴启明激动地说,“王总是陈芳的大学师兄!陈芳知道我们在搞开发区招商,就试着跟王总提了提,还把您之前在小泉镇搞‘墩苗’和现在开发区的理念跟王总聊了聊。没想到王总很感兴趣!他说他就欣赏这种务实、重视人才和长远发展的氛围!正好他们有意在中部地区布局一个生产基地,想先过来看看!”

  李鸣风眼睛一亮!这真是柳暗花明!陈芳这条线,居然在招商上打通了!“太好了!立刻安排!最高规格接待!不,要最务实的接待!让王总看到我们的诚意和潜力,而不是排场!”

  几天后,鹏程电子的王总带着技术团队低调抵达榆林。李鸣风亲自陪同,没有去豪华酒店,而是直接带他们看了清河乡那片尚显荒凉却规划清晰的工地,看了榆林县职业技校(承诺定向培养技术工人),详细介绍了开发区的定位、扶持政策和未来依托高铁的区位优势。

  王总看得非常仔细,问了很多专业问题。当看到开发区规划中预留的大片标准厂房用地和详细的产业配套规划时,他频频点头。在得知李鸣风就是主导“墩苗计划”并成功处置了清河乡抢建风波的那位年轻干部时,王总眼中更是流露出欣赏。

  “李主任年轻有为,魄力十足,思路清晰!”考察结束后的座谈会上,王总给出了高度评价,“虽然榆林的基础目前比较薄弱,但你们的规划很有前瞻性,政府的效率和服务意识,让我们看到了诚意!特别是这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很吸引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我们董事会会认真考虑,将榆林高新区作为中部生产基地的首选地之一!”

  虽然没有当场签约,但这无疑是开发区招商工作零的突破!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潜在项目!消息传开,极大地振奋了开发区筹备组和县委县政府支持派的人心。

  然而,就在李鸣风为鹏程电子考察成功而稍感振奋时,常务副县长孙立强在县政府党组会上,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关于开发区建设,我这里有一份财政局做的初步资金压力测算报告。”孙立强慢条斯理地翻开文件夹,“报告显示,按照目前规划,尤其是核心区放在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的清河乡,仅一期土地收储、‘三通一平’、主干道建设等基础投入,保守估计就需要八千万!这还不算后续的招商引资配套补贴和标准厂房建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各位副县长和政府党组成员,最后落在郑卫国脸上:“郑县长,各位同志,我们榆林县去年的财政总收入才多少?五个亿不到!可用财力更有限。教育要投入,医疗要保障,民生要改善,到处都要钱!一下子拿出近一个亿砸到清河乡那片地上,而且是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收益的基础投入,财政风险太大了!这会把县财政拖垮的!”

  他语重心长:“开发区要搞,我举双手赞成。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建议,还是应该采取更稳妥的策略:一期核心区放回东南片区,那里基础好,投入少,见效快。等有了收益,再逐步滚动开发清河乡也不迟。否则,步子迈得太大,万一资金链断裂,或者招不来足够的企业填满清河乡那么大的摊子,我们榆林可就成了大笑话了!这个责任,谁来负?”

  孙立强的话,如同冷水浇头。他精准地抓住了开发区的命门——资金!用详实的“数据”和“财政风险”来质疑李鸣风的前瞻布局,这招釜底抽薪,既狠又准。会场气氛瞬间凝重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县长郑卫国。

  郑卫国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孙立强提出的财政压力,是实实在在的难题。他支持打击抢建,是为了维护秩序和自身政治安全,但对于将巨额资金押宝在清河乡这个“远期规划”上,他内心同样充满疑虑和风险厌恶。

  李鸣风列席会议,心沉了下去。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孙立强这一击,打在了最痛的地方。如何破解这资金困局,说服郑卫国和县政府支持清河乡方案,将决定开发区未来的走向,也将决定他李鸣风在榆林官场能否真正站稳脚跟,实现这至关重要的一步跨越。
  http://www.paoshu5.cc/book/46253/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