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人事棋局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省委大院激起了层层涟漪。李鸣风深知,这场政治风暴远未结束,而是进入了新的阶段。

  周一清晨的常委会,气氛格外微妙。刘建国罕见地提前到场,与每位常委亲切交谈,仿佛巡视期间的那些明争暗战从未发生。

  “同志们,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很中肯,我们要认真整改。”刘建国开场定调,“特别是要完善决策机制,这方面鸣风同志要多费心。”

  李鸣风不动声色:“我一定尽力。不过决策机制涉及面广,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会议进入人事议题时,真正的较量开始了。组织部长汇报完调整方案后,刘建国率先发言:“发改委王强同志在稀土改革中表现突出,我建议给他加加担子,调到省委办公厅任副主任。”

  这个提议看似提拔,实则是明升暗降,要将王强调离经济工作核心岗位。

  李鸣风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王强同志确实优秀。不过发改委正在推进多项重要改革,临时换将可能会影响工作连续性。我建议让他继续留在现岗位。”

  “鸣风同志多虑了。”刘建国笑道,“办公厅更需要年轻有为的干部。而且这也是对王强同志的培养嘛。”

  双方各执一词,其他常委都保持沉默,会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就在这时,李鸣风使出了一招妙棋:“既然建国书记这么看重王强同志,我有个更好的建议——让他担任省长助理,继续分管发改工作,这样既能发挥他的专长,也是重要培养。”

  这个提议出乎所有人意料。省长助理虽然是虚职,但级别提升,而且不影响实际工作。

  刘建国一时语塞,他没想到李鸣风会来这一手。

  “这个...还要斟酌。”刘建国试图拖延。

  “我觉得鸣风同志的建议很好。”出乎意料的是,一向中立的常委突然表态,“王强同志确实应该留在经济战线。”

  有几个常委也随即附和。刘建国见势不妙,只好同意。

  第一回合,李鸣风小胜。

  但接下来的较量更加激烈。在研究几个地市一把手调整时,刘建国推荐的人选都是他的亲信。

  当提到千湖市委书记人选时,李鸣风再次出手:“千湖是国家级试验区,书记人选至关重要。我建议从省直部门选派懂经济的干部。”

  “省直干部缺乏地方工作经验。”刘建国立即反对。

  “可以配备熟悉情况的市长搭档。”李鸣风早有准备,“我推荐发改委副主任张华同志,他熟悉全省经济工作,又在千湖工作过。”

  刘建国脸色微变。张华是李鸣风在千湖时的老部下,能力突出,让他出任千湖市委书记,等于在重要地市插上了一颗钉子。

  “张华同志资历尚浅,恐怕难以胜任。”刘建国找理由推脱。

  “资历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力。”李鸣风针锋相对,“中央不是提倡打破论资排辈吗?”

  双方再次僵持不下。这时,李鸣风使出了第二招——他看似随意地提到:“其实人选问题可以更开放一些。我听说中央正在推行干部公开选拔,我们不妨试点一下。”

  这个提议无懈可击,既符合中央精神,又避免了直接冲突。

  刘建国无法反对,只能同意在千湖市委书记人选上试行公开选拔。

  会后,李鸣风立即着手布局。他让王强组织力量制定公开选拔方案,确保程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同时,他通过老领导的关系,向中央相关部门汇报了这个创新做法,获得了肯定。

  公开选拔的消息传出,在全省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都说,这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

  然而,刘建国那边也没闲着。他暗中组织人选报名,试图通过运作确保自己人当选。

  更棘手的是,他开始在其它地市加紧人事布局,想要在千湖之外的地市弥补损失。

  李鸣风洞察到对方的意图,采取了以静制动的策略。他暂时不干涉其它地市的人事调整,集中精力确保千湖的公开选拔顺利进行。

  选拔工作开始后,李鸣风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主动要求不参与评委工作,全部委托第三方专家和组织部门负责。

  这个举动赢得了广泛好评。连一些中立干部都说,李书记胸怀坦荡,是真金不怕火炼。

  然而,在选拔的关键时刻,一个意外发生了。有力竞争者之一——某市市长突然被举报,说他在招商引资中存在违规问题。

  “书记,这明显是有人做手脚。”王强汇报时说,“这位市长能力很强,是公开选拔的热门人选。”

  李鸣风沉思片刻:“查清举报内容是否属实。如果纯属诬告,要还干部清白。”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举报内容大多不实,明显是有人故意抹黑。

  李鸣风立即采取行动。他首先让组织部门公开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其次,他约见了几位评委,委婉地说明了情况;最重要的是,他通过特殊渠道向对方发出警告:公平竞争可以,恶意中伤不行。

  这些措施起到了作用。在最终的选拔中,那位被抹黑的市长表现出色,获得高分。

  更让人意外的是,李鸣风推荐的人选张华虽然优秀,但最终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干部,来自省委政研室,与各方都没有太深渊源。

  在最后的研究决定时,李鸣风出人意料地支持了这位女干部:“既然搞公开选拔,就要尊重结果。我认为应该让得分最高的同志任职。”

  这个表态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连刘建国都没想到李鸣风会如此大度。

  最终,这位女干部被任命为千湖市委书记,创造了省里多个第一:第一个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市委书记,第一个女性市委书记,也是最年轻的市委书记。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但也让各方都能接受。更重要的是,它确立了公开选拔的权威性。

  人事调整结束后,李鸣风的威望空前提高。大家都说,他既有原则,又有胸怀,是真正干事业的领导。

  然而,李鸣风清楚,人事斗争的结束,意味着其它领域的较量即将开始。

  果然,不久后在经济工作会上,刘建国提出了新的发展规划,重点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这个规划看似合理,实则是要分散对稀土等新兴产业的投入。

  李鸣风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在讨论时提出了补充意见:“传统产业升级很重要,但新兴产业培育更不能放松。我建议双轮驱动,既要升级旧动能,也要培育新动能。”

  这个提法得到了广泛认同。最终通过的发展规划,基本采纳了李鸣风的思路。

  更妙的是,李鸣风借机调整了重点项目布局,确保了稀土等新兴产业的投入。

  一个月后,李鸣风在省委常委会上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建议——推行“揭榜挂帅”制度,让有能力者上前线。

  “现在很多工作推不动,不是因为方向不对,而是用人机制不活。”李鸣风慷慨陈词,“我们要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

  这个建议同样获得了通过。李鸣风借此机会,将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推上了重要岗位。

  然而,就在他以为可以大展拳脚时,一个新的危机悄然而至。

  一天晚上,他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书记,有人在收集您大学时期的信息,可能要翻旧账。”

  李鸣风心中一凛。二十多年前的旧事,对方这是要掘地三尺啊。

  “让他们查。”李鸣风镇定回应,“我李鸣风行得正、坐得直,不怕查。”

  话虽如此,但他知道,在权力的游戏中,真相往往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手想让你成为什么样子。

  新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而这一次,对手可能会采取更加出人意料的手段。
  http://www.paoshu5.cc/book/46253/2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