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项目争锋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周一上午的省委常委会,气氛比往常更加凝重。李鸣风走进会议室时,发现除了常规的会议材料外,每个座位前还多了一份厚厚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刘建国最后一个步入会场,面带微笑地坐在主位:“今天临时增加一个议题,研究一下宏大集团申报的‘苏北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这是个大项目,总投资120亿,建成后预计年产值300亿,能解决上万就业。”

  李鸣风眉头微皱。这个项目他早有耳闻,但没想到刘建国会如此突然地拿到常委会上讨论。

  “这么大的项目,为什么之前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李鸣风翻看着报告,语气平静。

  刘建国笑道:“鸣风同志,这个项目宏大集团已经筹备很久了,各项手续基本齐全。现在数字经济是风口,我们苏北必须抢抓机遇啊。”

  分管发改工作的副省长王志强接话:“是啊,李书记。周边几个省都在布局数字经济,我们再犹豫就要落后了。”

  李鸣风仔细翻阅报告,突然指着一处数据问道:“这份报告预测项目建成后年产值300亿,依据是什么?”

  发改委主任李建军回答:“这是根据宏大集团提供的市场分析报告得出的结论。”

  “也就是说,数据来源是投资方自己?”李鸣风挑眉,“这就像运动员兼裁判员,可信度值得商榷。”

  刘建国脸上的笑容淡了些:“鸣风同志是不是太过谨慎了?宏大集团是我们省的龙头企业,实力雄厚,他们的判断应该是有依据的。”

  “我不是怀疑宏大集团的实力,”李鸣风合上报告,“但我注意到,报告中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只有薄薄两页,而对政府扶持政策的要求却写了二十多页。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会场一阵沉默。

  李鸣风继续道:“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要求政府配套投入50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减免各项税费30亿。算下来,政府实际投入远超宏大集团的投资额。”

  “政府投入是为了培育新兴产业,”刘建国说,“这是必要的引导性投资。”

  “引导性投资没问题,”李鸣风针锋相对,“但为什么要全部投给一家企业?为什么不能采取更加开放的模式,让更多企业参与竞争?”

  统战部长孙惠芳插话:“我同意鸣风书记的看法。这么大项目,应该公开招标,避免一家独大。”

  刘建国脸色沉了下来:“数字经济产业园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如果引入太多主体,反而会造成资源分散。”

  “统一规划不等于垄断经营。”李鸣风说,“我们可以学习外省经验,采取‘政府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

  这时,李鸣风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瞥了一眼,是王强发来的信息:“已查清,项目用地涉及基本农田调整,存在重大违规风险。”

  李鸣风心中了然,抬头看向国土资源厅长赵明:“赵厅长,这个项目的用地问题解决了吗?”

  赵明明显紧张起来:“这个...还在协调中。”

  “具体卡在哪个环节?”李鸣风追问。

  “主要是...部分用地需要调整规划...”赵明支支吾吾。

  李鸣风转向刘建国:“建国书记,看来这个项目还存在重大政策障碍。按照相关规定,基本农田调整需要报国务院审批,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半年。现在讨论项目立项,是不是为时过早?”

  刘建国强压着怒气:“这些技术性问题可以边推进边解决。”

  “技术性问题?”李鸣风提高声调,“基本农田保护是红线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在座各位都应该清楚,触碰红线是什么后果!”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几位原本准备支持项目的常委也开始犹豫。

  李鸣风趁热打铁:“我建议,这个项目暂时搁置,等用地问题解决后再议。同时,我提议由发改委牵头,制定全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项目方案。”

  刘建国猛地站起身:“李鸣风同志,你这是在阻碍苏北发展!”

  “建国书记言重了,”李鸣风平静回应,“我是在对苏北人民负责。120亿的投资,80亿的政府投入,如果项目失败,损失谁来承担?是你,还是我?”

  “你...”刘建国一时语塞。

  李鸣风环视全场:“在座各位都应该记得这样一句话:‘我们领导干部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计’。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孙惠芳点头附和:“鸣风书记说得对。这么大的项目,确实应该慎重。”

  其他几位常委也纷纷表示支持李鸣风的建议。

  刘建国见状,知道今天难以强行通过,只好说:“既然大家有不同意见,那就再调研论证。散会!”

  说完,他第一个起身离开会议室。

  会后,孙惠芳特意走到李鸣风身边,低声道:“鸣风书记,今天多亏你坚持原则。这个项目确实问题很大,我听说宏大集团准备用这个项目去银行套取贷款。”

  李鸣风神色凝重:“我也收到了一些信息。看来,有人是想借发展之名行圈钱之实啊。”

  回到办公室,王强已经等在门口。

  “书记,刚收到消息,刘书记回办公室后大发雷霆,摔了杯子。”王强汇报。

  李鸣风不以为意:“意料之中。你那边调查得怎么样?”

  王强递上一份材料:“基本查清了。宏大集团准备用这个项目向银行贷款80亿,但实际投资不会超过30亿,剩下的钱都要转移到海外。”

  李鸣风翻阅材料,脸色越来越冷:“果然如此。这些人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

  “还有更劲爆的,”王强压低声音,“我们查到刘书记的妻弟在这个项目中持有干股。”

  李鸣风猛地抬头:“证据确凿吗?”

  “目前还只是间接证据,但线索很清晰。”王强说,“只要深入调查,一定能找到确凿证据。”

  李鸣风沉思片刻:“先不要打草惊蛇。你继续收集证据,但要更加谨慎。”

  “明白。”

  王强离开后,李鸣风站在窗前,陷入沉思。今天的会议虽然暂时阻止了项目,但刘建国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对方很可能会从其他方面发起反击。

  果然,下午就传出消息,说李鸣风“思想保守,阻碍改革创新”,“不顾全省发展大局”。

  更棘手的是,第二天出版的《苏北日报》在二版刊登了一篇评论员文章,不点名地批评“某些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错失发展机遇”。

  王强拿着报纸走进办公室,气愤地说:“书记,他们这是要制造舆论压力啊。”

  李鸣风扫了一眼报纸,淡然一笑:“让他们说去。真理越辩越明。”

  “要不要安排几家媒体做正面回应?”

  “不必,”李鸣风摇头,“你安排一下,下周我要调研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实地看看各地都有什么好项目、好经验。”

  王强眼睛一亮:“好的!我这就去安排。”

  一周后,李鸣风结束了对三个地市的调研返回省城。这次调研收获颇丰,发现了不少有潜力的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

  更让他惊喜的是,千湖市的一家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成功帮助三十多家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效果显着。

  调研结束的第二天,李鸣风提议召开数字经济专题座谈会,邀请各地市分管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加。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刘建国也主动要求参加。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踊跃发言,介绍各自领域的创新实践。轮到千湖市那家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发言时,会场气氛达到高潮。

  “我们平台运行三年来,已为制造企业平均降低运营成本15%,提高生产效率20%。”年轻的创始人充满激情地介绍,“更重要的是,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工业数据,为未来发展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建国突然插话:“你们这个平台,和宏大集团准备打造的数字经济产业园有什么不同?”

  创始人愣了一下,谨慎地回答:“我们是专注于工业互联网的垂直平台,更注重解决具体问题。至于宏大集团的项目,我不太了解。”

  李鸣风接过话头:“我来说说两者的区别。他们的项目是‘大而全’,但缺乏核心技术和明确市场定位;你们的平台是‘小而精’,但解决的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实际痛点。”

  他转向与会人员:“发展数字经济,不能贪大求全,而要脚踏实地。我认为,我们应该重点支持一批像这样的专业平台,而不是盲目追求体量。”

  刘建国冷笑一声:“鸣风同志这是以偏概全吧?大项目有大项目的作用。”

  “大项目当然有作用,”李鸣风回应,“但前提是实实在在的大项目,而不是打着数字经济旗号的圈地运动。”

  会场一片哗然。谁都没想到李鸣风会如此直白。

  刘建国脸色铁青:“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鸣风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材料:“这是我调研期间收集的一些数据。周边三省去年共批准了八个类似产业园项目,其中六个已经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就是盲目追求规模,忽视市场需求。”

  他将材料传给与会人员:“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希望大家认真看看这些案例。”

  材料在会场传阅,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凝重。

  李鸣风继续道:“发展经济就像下棋,不能只看一步,要看十步。我们要的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实实在在的成效。”

  座谈会结束后,很多参会代表围住李鸣风,表示支持他的观点。刘建国则一言不发地提前离场。

  回到办公室,王强兴奋地说:“书记,今天这一仗打得漂亮!现在大家都看清了那个项目的真面目。”

  李鸣风却没有丝毫喜悦:“不要高兴得太早。我估计,对方很快会有新动作。”

  果然,当晚李鸣风就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召开书记办公会,研究“重要人事问题”。

  王强担忧地说:“这个时候研究人事,恐怕来者不善啊。”

  李鸣风望着窗外的夜色,目光深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拭目以待。”
  http://www.paoshu5.cc/book/46253/2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