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无声的较量与海外的回响
推荐阅读:
明月宗
羞!港城大美人被京圈太子抱回家
原神,我才不是什么神明代言人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快穿之疯批大佬别浪了
快穿之路人不炮灰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抗战:用大炮带领东方巨龙重新崛
龙族:救人而死,岂不应当
一仙,一鬼,任平生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第一百八十一章 无声的较量与海外的回响长安城的春日,在表面的繁华与喧闹下,涌动着难以察觉的暗流。朝堂之上,关于新岛开发和北境军备的议题仍在继续,但争论的焦点,已悄然从“是否进行”转向了“如何进行”,尤其是“钱从何来”。
户部侍郎王适之,在一次廷议中,恭敬地呈上了一份详尽的财政奏报。他并未直接反对任何一项开支,而是以极其专业和忧国忧民的口吻,罗列了今年以来因北境火器营组建、江南工坊疏导、鹰栖岛基地扩建以及新岛前期勘探等事项所产生的巨额花费,并与往年同期以及国库收入进行了对比。
“……陛下,非是臣等不愿全力支应,实乃国库岁入有常,而开销骤增。长此以往,至多半年,国库便将见底。届时,莫说新岛开发、北境军备,便是官员俸禄、各地赈灾,恐都将难以为继。”王适之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沉重,目光低垂,姿态无可挑剔。
御书房内,几位重臣的脸色都凝重起来。他们知道王适之所言非虚,帝国同时推动多项大计,财政压力确实巨大。
“王侍郎有何良策?”李瑾不动声色地问道。
王适之早有准备,躬身道:“陛下,开源节流,乃理财正道。节流方面,或可暂缓部分非紧急工程,如某些内地水利、官道修缮;开源方面……或可考虑加征‘临时特别税’,以解燃眉之急。”
“加税?”林薇的声音从珠帘后传来,清冷而平静,“王侍郎认为,该加征于何处?农税?商税?还是……人头税?”
王适之心中微凛,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维持着恭敬的姿态,道:“回娘娘,农税乃国之根本,轻易动不得。商税近年来已有增加,再加恐伤及商贸根本。臣愚见,或可加征‘矿冶税’与‘市舶税’。矿冶关乎格物新材,市舶关乎海外贸易,此二者皆因新政而获利颇丰,取之于斯,用之于斯,亦属合理。且……江南工坊主、海贸商贾,家资丰厚,承担此税,当无大碍。”
他巧妙地将加税的对象,引向了因新政而崛起的新兴阶层——工坊主和商人,同时避开了传统的土地士绅。这番话,看似公允,实则暗藏机锋。既迎合了帝后推动新政的大方向,又将财政压力转嫁给了新政的受益者(至少是表面上的受益者),更隐晦地暗示:若因加税引起工坊主和商人的不满,进而影响新政效果,那责任也不在提议加税的人。
这是一种无声的较量,比拼的是对政策走向的理解和人心向背的把握。
李瑾与林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冷意。他们岂会看不出这提议背后的算计?这是在用财政问题,对新政进行软性的捆绑和反制。
“加税之事,关乎国本与民生,不可轻议。”李瑾缓缓开口,否定了立即加税的提议,“节流之议,可着有司详细研讨,列出缓急章程。开源之策……容朕再思。”
他没有把路堵死,但也绝不让对方轻易得逞。
王适之似乎早已料到皇帝不会立刻同意,也不坚持,恭敬应诺后退下。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随着国库日益空虚,加税的议题迟早会再次被提起,而且会一次比一次紧迫。
**\\* \\* \\***
就在帝国中枢为财政问题绞尽脑汁时,遥远的鹰栖岛和新岛,传来了新的消息。
格物分院博士与学者们,在唐军水师的护卫下,已成功在新岛登陆,并在一处避风港湾建立了初步的营地,命名为“望唐堡”。随行的勘探人员确认,岛上的巨木材质极佳,储量丰富,足以支撑一支庞大舰队的建造。
而更引人瞩目的,是那处神秘的遗迹。
初步勘察结果显示,那并非“大秦”人所建,其建筑风格更加古朴、宏大,使用的石材加工技术极为精湛,远超当前唐军或“大秦”人的水平。遗迹中心是一座类似观星台的建筑,周围散落着许多刻有奇异符号的石碑。随行的古文字学者绞尽脑汁,也只能辨认出少数几个与已知西方古老文字略有相似的字符,但其核心含义和整套文字体系,依旧成谜。
“大秦”使团在得到唐军允许后,派出了三名学者在限定区域内进行考察。他们的表现异常激动,尤其是对那座观星台和石碑,表现出了近乎痴迷的研究热情。唐军派驻“监视”他们的人员回报,这些“大秦”学者私下交谈时,曾多次提及一个词,音近“亚特兰蒂斯”,神情间充满了敬畏与狂热。
这个词被连同勘察报告,一同送回了长安。
“亚特兰蒂斯?”林薇在御书房中重复着这个音译过来的词汇,眉头微蹙。在她的记忆深处,这个名词关联着一个关于失落文明的古老传说。如果这个传说在这个世界也有投影,并且与那遗迹有关,那么这座新岛的价值和潜在风险,将远超之前的预估。
“看来,这座岛牵扯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李瑾看着海图上那座被特意标注出来的岛屿,目光深邃,“传令给鹰栖岛和望唐堡,加强对遗迹的保护与研究,所有石碑文字务必拓印送回。同时,严密监视‘大秦’人的一举一动,绝不允许他们带走任何实物样本!”
**\\* \\* \\***
与此同时,北境。
镇远侯郭猛站在铁山关的城墙上,望着远处草原上隐约升起的几缕异样黑烟。那是黑狼部在试验他们的火药。尽管威力尚不及唐军改进后的配方,但其进展速度,让人心惊。
他麾下的“火器营”已初具雏形,装备了第一批量产的“轰天雷”和少量试验性质的、依靠火药推力发射铁丸的“火铳”。士兵们正在加紧操练这种全新的战法,从装填到瞄准,从投掷到阵列,一切都需从头摸索。
郭猛知道,时间不站在他这边。兀术是个极其难缠的对手,他绝不会坐视唐军完全掌握火器优势。必须在黑狼部的火器形成真正战斗力之前,给予其致命一击,或者……至少建立起足够坚固的防线。
他召来副将,下达了命令:“加派斥候,深入草原,务必摸清黑狼部火药工坊的具体位置和产量。同时,将‘火铳’的实弹演练频率提高一倍,尽快形成战力!”
战争的阴云,随着火药的味道,在北境的天空上愈发浓重。
帝国的巨轮,在财政的暗礁、海外的谜团和边境的烽火中,艰难却坚定地前行。李瑾与林薇站在舵位,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他们亲手推动的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考验着这个古老帝国的韧性与智慧。
http://www.paoshu5.cc/book/46353/3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