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南疆被犯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杨心儿哭着跑出书房后,薄府再次沉入寂静。然而这份寂静并未持续太久,京城的天,说变就变。
不过两三日功夫,几道重磅消息如同巨石投入深潭,在朝野内外激起千层浪。
首先便是宫中对“九皇子逃狱”一事的处置结果下来了。
端贵妃虽未直接被废,但陛下震怒之下,以“治宫不严,纵容外戚”为由,夺其协理六宫之权,并将其幽禁于宫内,无诏不得出。
其兄,也就是当初举荐张嬷嬷入宫的端贵妃兄长,也被申饬罚俸,调离了京畿要职。
随后便离奇失踪的张嬷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仿佛凭空蒸发了一般。
然而,还没等人们从宫闱巨变的震动中完全回过神来,一道加急军报如同凛冬寒风,瞬间席卷了整个京城——
南疆,战起了!
蛰伏多年的南诏部落不知何故突然联合发难,其攻势迅猛无比,边军猝不及防,接连失利,竟被连破两座重要边城!
消息传开,举朝震惊,京城上下更是人心惶惶。
南疆不同于北境,那里瘴疠横行,地形复杂,民风彪悍,历来都是易守难攻之地。
如今竟被连破两城,可见敌军来势之凶,战局之危。
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茶楼酒肆再无闲情逸致,谈论的都是南疆战事。
粮价开始出现波动,一些富户甚至已经开始暗中收拾细软,做着最坏的打算。
原本因皇子逃狱和宫妃被幽禁而紧绷的京城气氛,此刻更添了一层战争的阴云,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慕府书房内,慕敬廷看着刚刚送来的军报抄件,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南疆……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慕千月看着父亲凝重的侧脸,心头猛地一紧,一个她最不愿面对的念头浮现出来。
她轻声问道:“父亲……南疆战事如此吃紧,朝廷……是不是还会让您挂帅出征?”
慕敬廷正准备说话,听到女儿这话,敲击桌面的手指微微一顿。
他转过身,看向女儿,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眼底那抹深藏的忧虑与不舍。
冷峻的面容柔和了几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又夹杂着些许酸楚。
他走到慕千月面前,抬手,想像她小时候那样摸摸她的头,却发现女儿已经长得这般高了,手便轻轻落在了她的肩膀上。
“月儿,”他的声音沉稳而温和,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为父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他顿了顿,目光坦然地迎视着女儿:“虽然爹也想一直陪在你身边,看着你平安喜乐,不愿你再经历一次担惊受怕的日子。”
他想起多年前出征,年幼的慕千月抱着他的腿哭得撕心裂肺的场景,眼神微微一暗。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斩钉截铁,“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我慕敬廷身受皇恩,掌兵部事,护佑大疆土、保境安民更是职责所在!若陛下确有旨意,为父义不容辞!”
他看着女儿,眼中既有为人父的慈爱,更有作为军人的决绝:“月儿,你记住,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爹这把老骨头,还能再为大乾,为这京城里的万家灯火,再拼一次。”
慕千月望着父亲眼中不容动摇的坚定,知道自己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也……不该改变。
她深吸一口气,将眼中的湿意逼了回去,用力点了点头:“女儿明白。父亲放心前去,家中一切有我。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等着父亲凯旋!”
就在南疆战事的阴云压得京城喘不过气,慕敬廷父女为可能到来的出征暗自忧心之际。
南诏那边竟突然传来了新的消息——不是继续进军的战报,而是一封请求和亲的国书。
国书中言辞颇为“恭顺”,称此番起兵实乃边将欺凌部族、逼迫过甚所致,南诏无意与大乾全面开战。
愿献上珍宝,并求娶大乾公主,以结秦晋之好,永固边疆。
这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水,瞬间在朝堂上炸开了锅。
方才还为主战主和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大臣们,此刻几乎众口一词,大大松了一口气,纷纷力荐皇上允准。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啊!不动刀兵便可平息战火,实乃社稷之福,百姓之幸!”一位老臣激动地出列陈奏。
“是啊陛下,南疆地形复杂,瘴疠横行,大军征讨耗费钱粮无数,胜负难料。若能以和亲止戈,实为上上之选!”
“一位公主,可抵十万雄兵,安靖南疆,此乃利国利民之举!”
群情汹涌,仿佛只要送出公主,南疆的烽火便能立刻熄灭,万事大吉。
龙椅上的皇帝,眉头却微微蹙起。
他膝下子嗣不算繁盛,适龄的、身份足够尊贵匹配和亲的公主,唯有中宫皇后所出的长公主——永宁。
永宁公主年方二八,聪慧伶俐,自幼深受帝后宠爱,被视为掌上明珠。
要将她远嫁到那蛮荒瘴疠之地,皇帝心中实在万分不舍。
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底下群情激昂的臣子,声音听不出喜怒:“众爱卿所言,确有道理。
然永宁乃皇后嫡出,朕与皇后爱若珍宝……此事,关乎公主终身,朕还需……还需与皇后商议方可。”
皇帝这话,明显带着犹豫和拖延之意。
然而,主张和亲的大臣们岂肯轻易放过这“息事宁人”的机会?
见皇帝态度松动,立刻有更多人上前,引经据典,陈说利害。
“陛下!皇后娘娘深明大义,必能体谅陛下为国为民之苦心!”
“是啊陛下,公主身为天家血脉,享万民奉养,为国分忧亦是其职责所在啊!”
“若能以一人之牺牲,换南疆万民之安宁,公主殿下想必也能理解陛下的难处……”
劝谏之声此起彼伏,如同无形的浪潮,不断冲击着皇帝的意志。
他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沉静,唯有微微收紧搭在扶手上的手,泄露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沉重。
最终,在群臣几乎是一面倒的劝谏声中,皇帝脸上的松动之色又多了几分。
但他仍坚持道:“众卿之意,朕已明了。且容朕……与皇后商议后再定夺吧。退朝。”
说罢,不待众臣再言,便起身离开了金銮殿。
留下满朝文武,心思各异。
和亲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宫廷内外。
http://www.paoshu5.cc/book/48385/2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