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徐吉标传 >第五十八章:策反风云 为渡江开辟隐蔽战线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五十八章:策反风云 为渡江开辟隐蔽战线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在江北五地委的管辖区域内,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热潮如燎原之火再次掀起。长江沿线的群众被广泛动员起来。

  此时的五地委,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如同奏响了一曲紧张而激昂的战前交响曲。程明远办公室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是含山县委张健打来的。张健焦急地汇报:“程书记,我们掌握了近百条船在运漕,打算送到江北三官殿,可途中有段水路不通,恳请您考虑解决。”程明远立刻问道:“张健,船的准确数字是多少?挖通水道的工程有多大?”张健赶忙回答:“船有91艘,每艘吨位100担,这挖通水道的工程可不小,想想都觉得困难重重。”程明远又问:“那你觉得需要多少人,多少天能完成?”张健思索片刻后说道:“2000人,5天。”程明远立刻回复道:“我给你3000人,3天,就3天必须完成。”

  放下电话,程明远迅速联系调配人力,一道道指令从五地委发出。不久后,3000名民工带着工具,浩浩荡荡地朝着含山那段堵塞的水路进发。他们当中,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汉子,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着坚定与决心。

  龚喆明(龚世泰)经过艰苦侦查,初步确定了枞阳的土桥,无为的五号,桐城的汤家沟,芜湖的裕溪口、西梁山,江浦的浦四、西江口等多处秘密起渡点。

  程明远与付继泽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亲临各渡口视察。实地考察后,他们果断决定趁夜幕降临,将内湖及湖里的大小船只悄然送往各起渡点埋伏。这些船只,将成为渡江大军跨越天堑的关键力量。为了给渡江大军提供最为可靠的水文报告,程明远特意调来专业人士,陪同龚喆明深入前沿阵地。他们在危险的前沿,进行着细致的测绘、测量与绘图工作,每一个数据、每一笔线条,都承载着对大军渡江安全无误的殷切期望。

  巢南的槐林嘴向家冲里,修船的场景热火朝天。木匠们的劳作声交织在一起,人来人往穿梭于大小船只之间。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工匠,此刻都怀着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全力以赴。魏木匠凭借着精湛技艺与丰富经验,俨然成了修船的。

  与此同时,徐吉标招募来的渡手、水手数量已超。有贫雇农出身的他们,听说侄女婿程明远担任了渡江大军的重要职务,二舅郑永成、三舅郑永香、四舅郑永贵,从肥东三十头一路背到巢县。程明远得知后,满心感动,想留他们吃饭,老人们却婉拒道:“我们都带干粮了,我们一直都支持三姐(侄女方毓芬),就想来帮帮你,你这么忙,我们就不打搅。

  巢县老街上,一幅热火朝天的支前景象令人动容。运粮、送粮的队伍绵延不绝,人们以各种方式踊跃为解放大军输送物资。有人背肩挑扛,有人推着独轮车,驴车、牛车、马车也纷纷上阵,甚至还有少量大卡车夹杂其中。然而,狭窄的街道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

  就在巢县南门处,悲剧突然发生。一辆大卡车在拥挤的人群中失控,将一名送粮的老大爷当场轧死。这起事故,因为是在为解放大军送粮的过程中发生的,迅速被报到巢县粮食局局长倪子干那里。倪子干深知事情重大,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严重影响军民关系。他一边赶忙派人去安慰家属,稳定情绪,一边将电话打给了五地委秘书陈学众。

  陈学众接到电话后,立刻向程明远汇报:“首长,倪子干局长报来,巢县南门段因运粮轧死一位老大爷,请求处理意见。另外,巢县粮食局护场粮食爆满,近万斤粮食露天存放,也请求解决方案。”程明远听闻,立刻找来倪则耕、胡德荣一同商议。三人迅速分析局势,程明远随即口述,陈学众认真记录下处理办法。

  其一,大战当前,责令事故方驾驶员戴罪立功,继续为大军运粮,但只提供一日一饱饭,不给予额外报酬。若日后表现良好,可考虑免于进一步处理。这一决定既给予驾驶员弥补过错的机会,又不影响支前工作的推进。

  其二,对于受害方,给予一次性抚恤30元大洋,并通知所有地方政府,凡因献公粮而不幸死亡的,均参照军烈属待遇处理。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广大积极支前群众的尊重与保障。每一次决策都影响着民心向背。然而,这仅仅是众多突发状况中的一例,后续还可能面临更多棘手的问题。敌人是否会趁机破坏支前工作?粮食运输过程中还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陈明远和五地委又将如何在重重挑战中,确保渡江支前工作顺利进行,为胜利铺平道路?一切都在紧张的氛围中,等待着他们去勇敢应对。

  巢县的粮食需大量运往撮镇,运输任务艰巨,现有的武装力量捉襟见肘。程明远当机立断,将警卫连全员投入到运输护卫工作中。不仅如此,他要求所有文职干部一律配枪,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一时间,黄玉书所在的警卫班最为忙碌,成员们纷纷被调派出去执行任务。程明远自己也时刻带着手枪,就连秘书陈学仲同样配备了枪支。

  与此同时,五分区的马长炎和赵鹏程肩负起维护江北各县政治稳定、政权巩固以及社会治安的重任。局势并不平静,小股敌人的袭扰时有发生,导致小仗不断。

  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们用热血和汗水去书写答案。

  1949年春,局势风云变幻,解放战争已到关键时刻。五地委明远接到一则重要情报:桐城汤家沟有国民党90军,带着3000多条枪有意投诚。程明远深知这是壮大我方力量的绝佳机会,立即通过五分区致电孙仲德先遣纵队九支队的黄先同志,让他们派人前去接收。考虑到九支队驻扎在淮南大通,路途较远,程明远特派姚燕如前往九支队进行联络。

  然而,由于种种复杂因素,国民党九十军起义一事最终因未能成功联系上而告吹。姚燕如无奈返回五分区复命,程明远并未气馁,而是迅速调整策略,当机立断地命姚燕如协助宣醒民秘密潜入当涂县城,与朱世昌接头,并让朱世昌出面说服曹竹友弃暗投明。

  姚燕如与宣醒民精心乔装打扮,身着长袍、头戴礼帽,脚蹬皮鞋,鼻梁上架着墨镜,活脱脱一副生意人的模样。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江南。

  姚燕如在前,宣醒民在后,两人来到朱世昌的办公室。朱世昌认识姚燕如,却不认识宣醒民。只见宣醒民头戴礼帽,墨镜卡在脸上,径直走到朱世昌跟前。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朱世昌一时说不出话来。姚燕如赶忙上前打圆场:“他姓宣,陪我来江南谈生意,咱们能否借一步说话?”朱世昌上前与宣醒民握了握手,宣醒民趁机凑到朱世昌耳边,小声说道:“我们是程明远派来的。”朱世昌一听,心里悬着的石头顿时落地,不禁感叹道:“我的妈呀,差点把我魂都吓掉了。”说着,便拉着二人走出办公室,到街上找了一家僻静的茶馆。朱世昌叫上一壶上等好茶,三人边喝边谈。

  宣醒民开门见山地说:“程首长既然信任你,那自然把你当自己人。首长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要你去策反当涂县县长曹竹友。首长给曹竹友安排了三点任务,只要你能转告他,就算大功告成。第一,按兵不动,控制好军粮;第二,我方人员过江时,不得逮捕、扣押,要给予通行方便;第三,帮我方购买5部电台,并将电池按三倍数量配齐。如果时机成熟,就举行起义。联络暗号为白天打红旗,晚上打红灯。”

  朱世昌听后,有些担忧地问道:“假如,我是说假如曹竹友不干呢?那我不就没有退路了吗?”宣醒民轻轻拍了拍朱世昌的手,安抚道:“我俩留在你府上做人质。要是曹竹友不愿起义,我带你出当涂县城,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有了宣醒民的承诺,朱世昌顿时理直气壮起来,立刻去找曹竹友商谈。他把程明远交代的三个条件原原本本地口头传达给曹竹友。曹竹友盯着朱世昌的脸,三个仔细打量,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子什么时候成了共★★人?随后,他上前一步,猛地封住朱世昌的衣领,质问道:“小子,你有把握吗?”朱世昌躲不过曹竹友的目光,壮着胆子说道:“我拿身家性命担保!”曹竹友松开朱世昌的衣领,一把抓住他的手,突然跪下道:“世昌,我把一家老小都交给你了,此事千万不可走漏风声。”

  自曹竹友被成功策反后,又传来消息,国民党全椒县长潘友三手中握有1000多条枪。

  程明远意识到此事意义重大,不敢擅自做主,当即打电话向江淮区党委请示。区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经验丰富的赵友声前往全椒、明光进行联络工作,推动起义事宜。

  赵友声肩负重任,即刻启程。他深知此行困难重重,但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毫不退缩。到达全椒后,他与当地相关人员取得联系,传达了党组织的诚意和对起义的支持,耐心地向国民党全椒县长潘友三及其下属分析当前局势,阐明起义的诸多益处。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工作,潘友三被赵友生的言辞和诚意所打动,最终下定决心,带领手下1000多条枪宣布起义。

  随后,赵友声马不停蹄地赶到明光。在与王汉召及其团队接触后,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敏锐的洞察力,与王汉召进行了多次诚恳的交谈。赵友生详细阐述了共★★的政策,描绘了新中国的美好前景,让王汉召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在赵友声的努力下,王汉召也决定带领手中3000多条枪投身革命阵营,起义宣告成功。程明远和他的同志们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一切都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等待着他们去勇敢应对和妥善解决。(未完待续)
  http://www.paoshu5.cc/book/11829/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