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织布机,改改改
推荐阅读: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汉室风云录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季汉大司马
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
医毒狂妃路子野
进击的崇祯皇帝
抗日之铁血战将
水浒:靖康之耻?我夺宋灭金!
我是吕布,为国为民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陆垚憨厚一笑,完全没有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迹象。可杨缜却知道,陆垚派来的这十个人,不仅是保护,更是监视。
看来他在松江府衙虚度光阴的事,已被陛下知晓。
也是。
距离年关向朝廷汇总账目,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陛下着急也是应该的。
杨缜揉了揉有些幻痛的脖颈,又低头看了一眼信里真切的关怀与希翼,他勉强打起精神回应。
“我的性命,就全交到陆百户的手里了。”
松江沈家又如何。
胳膊拧不过大腿去。
为了陛下的信任,为了自己升官发财。
松江沈家的这十万亩稻田,必须改种桑树!
杨缜想到那两个去通风报信的书吏,腾地一下站起来。
“陆百户,你们先休息,我去拿府衙里登记的松江沈家的地契来,知道地块在哪里,先去实地看看情况,免得让他们以各种理由搪塞糊弄。”
“辛苦杨通判了。”
陆垚见杨缜如此上道,便知道太子殿下所写的信发力了。
尽管那封信他看过,确实令人动心,有种想要建立功绩的冲动。
陆垚原以为杨缜只会冲动,没想到办起事来,也算有章程有条理。
看来这次松江府的沈杨之争,有热闹看了。
太子殿下说了,光看热闹还不行,记得往火上浇盆油,只有各个丝绸商户掐起来,才好谋后事。
……
松江沈家,坐落于松江府最繁华的街道后方,闹中取静。
六进六出的大宅院,让两个书吏腿都走软了,这才找到坐在能淹死上万人的人工湖桥台上,垂钓的当家人沈十石(dàn)。
沈十石是花名,他的原名叫什么,松江府的人们已然记不清了。
只知道沈十石在元末动荡之际,用十石粮换了一个村三百亩良田,外加全村女童为奴为婢,此举让他成为了松江府沈家的当家人。
而那时,沈十石才不过十八岁。
“老爷,府衙的赵书吏和钱书吏来了,说有要事禀报。”
“赵书吏和钱书吏?”
沈十石捋着胡须,回想了一下这两个小人物是谁。
可因为书吏在府衙实在不够上桌吃菜的品级,以往宴请府衙各位大人时,这些小角色都站在外头喝西北风,他浑然不在意,笑呵呵地回绝。
“有事让他们知府大人来找我谈。”
“小的明白。”
等管家走远,沈十石脸上笑容收敛,面上一片冰凉,嘴里嘀咕着。
“章知府是越发不懂事了,有事找我,竟派两个虾兵蟹将来,看来传言杨通判是奉皇命来对付我松江沈家的事,极可能是真的。”
不然的话,姓章的怎么可能如此怠慢于他?
正想着,管家去而复返,神情十分凝重。
沈十石看了一眼还站在原地,不停转圈的两个书吏,面色微变。
难道这两个小吏,真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他?
“老爷,大事不好了,朝廷派锦衣卫来襄助杨通判,让老爷交出十万亩稻田改种桑树!”
锦衣卫?!
“嗒啪!”
沈十石手里的黄金制的钓竿落进湖里,连带着上钩的鱼一起在湖中浮浮沉沉。
刚才还要赶人的沈十石,这会也不管来者是什么虾兵蟹将,提起衣摆,阔步朝着两个书吏走去。
走到近前,未语先笑。
“两位大人久候了,快,上茶!上好茶!”
沈十石比划着书房方向。
“两位里面请,我们慢慢聊。”
他倒要瞧瞧,朝廷到底想干什么,这是要逼反商民吗?
……
东宫,书房前的院子里。
朱标目不转睛地盯着织布机一上一下地翘动着,心中紧张不已。
起初,他根据英儿所说的话,让薛祥找了南局里专业制造与维护织布机的,来更改织布机结构,但总是不行。
偏偏英儿忘记了完整的双面印花的织布机图纸,但英儿说他以前打工时,接触过相关的差事,可以亲自来看看。
朱标便以他要研究的名义,让工部抬了一架织布机到东宫来,让英儿研究。
一连七天,父子俩除了吃和睡,就是在拆拼打磨这架织布机,今日终于要进行第三次试织了。
前两次都失败了,这次要是再失败的话,朱标只能让父皇发皇榜,广招天下相关的人士前来研究。
实在不行,也只能去福州,找找英儿口中发明此物的匠人林洪的前人,也就是姓林的匠人,看看瞎猫能不能碰上死耗子。
“英儿,你说这次能成功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调整了这么多次,之前织出来的那一块布爹爹你也看过了,这一次只不过是测试,它能不能连续不间断地继续织布。】
比起担忧的朱标,朱雄英觉得,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次再失败,大不了吸取经验接着改。
其他问题全部解决了,只剩下持久性的问题,实在不行再把南局的师傅请来,参照以前的续力结构做更改呗。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正想着。
踩踏着织布机的马皇后,手脚麻利地配合着,线绳与织片像蝴蝶在丛中翩然飞舞似的,不断交织着。
不多时,便织出了一尺长的布料。
宽度则是纺织机原本固定的。
马皇后踩停一脚,看向父子二人。
“还要继续织吗?”
“要!”
父子二人异口同声,满脸期待。
成功啊!
一定要成功啊!
马皇后不动声色的继续纺织的同时,也在观察着织布机有没有变化。
等到又织了两尺长的面料,她发现并没有异样,再看表面那层花纹也很连贯,便又继续踩着踏板,并用梭子穿插其中,左右两侧则由从南宫调来的投花工与挽花工协作,如此才能让丝绸织造出花纹。
而单面提花机,早在汉朝时就已经问世了,能够织造出“凤鸟衔织”、“云山雾海”等复杂的花纹与色调不同的丝绸,从那以后,汉人所织造的丝绸,就成了世界上的一种硬通货。
“爹爹,快七尺了!”
朱雄英眼见一切都很顺利,紧张地抱紧了朱标的脖子。
一匹布的长度不等,但裁衣定制,六七尺是一个坎。
只有迈过这个坎,才算大功告成!
因此,马皇后的动作逐渐慢了下来,生怕紧张的情绪影响到织工的动作,人为的导致出错。
直到织完七尺布料,马皇后再次踩停踏板,放下手里的梭子,两侧的织工这才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气,赶紧扭头,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马皇后则差人将织好的布料卷起,查看反面牡丹花的花纹。
“明面上的蝴蝶,栩栩如生,没有脱丝抽丝的现象,现在就看另一面如何了。”
布料卷好,又反过来摊开在长桌上。
马皇后弯腰低头,手指按在布料上,一寸一寸地检查着。
朱标和朱雄英的心情,也随着她指尖的上下翻踩,而起伏着。
终于。
马皇后走到了这块布料的末端,检查完毕。
父子俩屏住呼吸,等着宣布这次改动的结果,是成是败。
喜欢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http://www.paoshu5.cc/book/17847/6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