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蚂蚁搬家
推荐阅读:
星际领主:召个魅魔当秘书官
陆九卿墨箫
风水之王
说好一起种地,你却偷偷去御兽?
重生后她成了宋先生的小祖宗
当满级大佬拿了快穿剧本
诡异末世:扮演伪人,我即灾厄!
星际,这个圈很大?
升维人生
精灵:我的御三家是芳缘三神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气泡消散的很快,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声音。再加上周围散落着各种各样的“画面”,那种感觉就像眼睁睁看着树林里消失了两片叶子——刚消失的时候还能发现,但只是一秒钟后,我就连那两颗“气泡”的位置都记不清了。
这让我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不过也就只有一点点,毕竟之前我也驱散过他的“气泡”,后来他还是重新出现了。
所以我现在只有一点错愕,却不觉得是什么大事,试探着喊了几声无人回应,便先把目光投向了周围那些“画面”。
这是秦玉林刚才提醒我的。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的“维度退耦”,就是那些画面的密度太大、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接触和融合。
哪怕以我现在的状态、不能在这里直接解决问题,至少也要找到对应的维度,然后把融合程度、有多少维度参与融合之类的信息带回去。
这算是一个“亡羊补牢”式的策略。
在确定无法达成第一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一些“收获”、总比一味的“损失”要强得多——只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里的“画面”太多了。
那是一种让人绝望的“多”,多到我甚至无法用万、亿、兆这种数量词来形容。
如果非要形容我此刻身处的场景,就好比是把全套的、第七版彩图本的《辞海》的书胶打掉,再把每一页按照不同的路径、撕成不同大小的一亿份。
然后,找一个长、宽、高都是十公里左右的无重力空间,把这些撕碎的书页或稠密、或稀疏的洒落进去,让它们像布朗运动的分子一样、无规则的填充整片空间。
最后,放一只蚂蚁进去、找到其中特定的一片——这就是我现在要做的事。
“呜——”
我双手捂脸、从指缝中挤出一声无力的叹息。
其实我不怕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劳动,但这实在有点太枯燥了,而且人类那边还在等着发起“召回”,我连自己有多少时间都不知道。
对于一个喜欢计划的人来说,不清楚有多少时间来完成任务,绝对算的上是一种折磨。
一方面,它会让我没法选择合适的策略,另一方面就是会让我处于持续的焦虑,而这种状态对于“寻找”这项任务来说,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目前唯一还能让我抱有希望的,就是我还处于“叠加态”时、利用高维生命的认知、所说出的那些话。
当时的我,基本处于一种中立的立场,也就是说我没必要欺骗秦玉林。
所以只要人类的维度还存在着,就说明它还没有因为“融合完成”、而变成这片高维空间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它必然在这片空间的某个位置。
“妈的!活着干、死了算!”
我怒骂一声给自己鼓劲,随后便像个斗鸡似的、气呼呼的瞪着眼睛闲逛起来。
这是我故意的。
虽然愤怒会让人冲昏头脑,但是恰到好处的愤怒,可以触发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让大脑将认知资源、优先分配给眼前的威胁或目标,摒除其他不相关的干扰信息。
换言之,就是恰到好处的愤怒,可以让人进入一种更专注的状态,而且身体会在激素刺激下,让思维速度变得更快、行动变得更加果断。
有些人压力越大、表现越好,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但我好像不是这种人。
气呼呼的逛了十分钟还没发现,我硬挤出来的那点怒气,就渐渐地被焦虑冲散,不过看着周围那些漂浮的“画面”,我很快又涌出了新的怒气。
只不过这次的“怒”不是愤怒,而是恼羞成怒。
“妈的!”
我怒骂着挥起拳头、砸向附近的一片画面,因为“维度限制”我没有真正的触碰到它,但它却随着我挥拳的方向、像羽毛似的朝后飘行了一小段距离。
“……”
我看着那基本算是毫米级的移动,忽然有了一个新的灵感——
刚才我的寻找没有收获,除了这里的“画面”太多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们无序的分布在这片空间。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因为角度或者距离的影响、只能在自己的周围进行寻找,但如果我做一些整理归纳,是不是就能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避免遗漏?
而且我还处于“叠加态”的时候,也和秦玉林说过差不多的话,大意就是“我”只把这些“画面”当做消遣,所以没有整理标记、也就很难找到人类的维度。
但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意味着这些“画面”的位置并不固定,它们是可以被整理、标记的,只是作为高维生命的“我”没有做而已。
“如果还有机会再做人类,我一定要养成收拾房间的好习惯。”
捏紧拳头给自己立了个g,随后我便短促的叹了口气、开始投身于漫长的整理工作。
至于“人类什么时候会发起‘召回’”,我现在已经没有精力再担心了,而且无论我清不清楚,剩余时间都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我在担心而延长或者缩短。
这样想着,我的焦虑也慢慢的平息下去,同时我还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
之前我全力挥拳、只让那片“画面”产生了毫米级的移动,但如果我用手掌轻轻推动的话,那些“画面”也会像水面的落叶一样,随着我的动作轻轻移动。
就好像它们不是浮在空中,而是悬浮在一整块的非牛顿流体里面,不过我在行动的时候,完全没有感觉到粘稠或者迟滞,所以这应该只是高维空间的某种特性。
如此想着,我已经按照自己对于“画面”内容的理解,分门别类的整理好了十几片“画面”——效率确实有点低,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画面”和“画面”之间会发生融合,所以我在整理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它们保持距离,毕竟我是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来制造问题的。
转眼两个小时过去——可能还要更长一点——我整理好的“画面”数量也终于过百。
同样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一片、或者应该说“一团”,看起来非常眼熟的“画面”。
http://www.paoshu5.cc/book/23173/8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