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产品质量大提升
推荐阅读:
快穿:这是什么,反派!亲一口
【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柯学:我和新一是发小
【快穿】每个世界去踩坑
祁同伟:学生时代开始签到关系
当联姻对象是我的死对头,我怂了
我打律者?真的假的
重生2014:一个人的豪门
盗墓真人秀?导演你没逝吧?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清晨五点,天光未明,洛倾颜已经坐在书桌前。钢笔静静横在摊开的笔记本上,笔尖朝下,水晶贴着纸面,像是在倾听什么。她闭眼轻转笔帽,指尖微颤——昨夜那道突亮的粉光并非错觉,它传递的情绪波形仍在笔芯深处回荡,低频、绵长,带着一丝焦灼的震颤。这情绪她熟悉。
三天前顾逸尘在梦中惊醒,她听见他低语:“密封环……裂了。”当时她没在意,只当是压力所致。可此刻,钢笔捕捉到的情绪轨迹与那晚惊人一致,频率、振幅,甚至波动节奏都如出一辙。
她睁开眼,调出家族旗下老厂近三个月的返修记录。屏幕蓝光映在脸上,她一条条划过数据,最终停在一款智能灶具的核心模块上——“密封失效”出现十七次,故障率虽不足百分之一,但每一次都发生在使用满三周后,且集中在南方潮湿地区。
她放大生产批次,发现这批货全部出自A3生产线。
六点整,她拎包出门,没叫司机,自己开车直奔城郊工厂。晨雾弥漫,厂区铁门刚开,她便刷卡进入,工牌都没来得及换。保安认出她,正要通报,她摆手:“别声张,我先去看看流程。”
换上浅灰工装,戴上发网,她径直走向A3线。早班工人刚到岗,机器轰鸣声渐起。她没走管理通道,而是从装配末端一步步往前走,手指轻轻抚过每一台半成品的接口处。
在第三道密封工序前,她停下。
操作工小李正用自动胶枪打圈,动作熟练,但胶量分布不均——左侧略厚,右侧偏薄。她凑近观察,发现设备喷嘴有轻微偏移,校准标记被油污遮住大半。
“这台机器多久没校了?”她问。
小李一愣:“上周检过,说是没问题。”
“可喷嘴偏了至少0.3毫米。”她说着,从包里取出随身携带的游标卡尺,轻轻卡住喷嘴边缘,“这个偏差在标准容差内,但长期运行会导致胶层应力不均,潮湿环境下容易开裂。”
小李张了张嘴,没说话。旁边一位质检员走过来,笑着打圆场:“洛小姐,这点误差不影响出厂检测,我们有压力测试环节。”
“可用户不会做压力测试。”她看着他,“他们只会开火做饭。如果密封失效,燃气泄漏,后果是什么?”
空气静了一瞬。
她没再争辩,而是拿起一台刚下线的成品,轻轻放在检测台,准备手动加压。就在她指尖触到外壳的刹那,包中的钢笔忽然一热。
她不动声色,将笔悄悄取出,轻触机身。
水晶微闪。
一瞬间,她“看”到了——不是画面,而是情绪的倒影:顾逸尘站在爆炸的样机前,脸上溅了灰,右手紧攥成拳,眼神是压抑的痛悔。那不是愤怒,是自责,仿佛在怪自己没能早一点发现。
她呼吸一滞。
这不是预兆,是潜意识的共鸣。
她猛地抬头,冲操作台大喊:“停线!立刻停线!”
声音不大,却像刀劈进嘈杂的车间。所有人愣住。
技术主管闻讯赶来,皱眉:“洛小姐,你这是……”
“A3线所有今日生产的灶具,全部返检。”她语气平稳,“密封工序即刻停工,设备全面校准。我已经拍下喷嘴偏移的照片,附在报告里。”
“可这会影响交货!”主管急了,“客户等着这批货,延迟一天就是几十万损失!”
“那比起安全事故呢?”她看着他,“我们卖的不是机器,是安心。如果因为省一道工序,让谁家厨房出了事,这笔账,你我都扛不起。”
主管语塞。
她没再看他,转身走向仓库,亲自抽查昨日入库的成品。她一台台打开外壳,用放大镜检查密封圈压痕。终于,在第五台机器上,她发现了细微的裂纹——肉眼几乎不可见,但在强光下,像蛛网般蔓延。
她将这台机器抱出来,放在车间中央的检测台上。
“这就是0.3毫米偏差的结果。”她说,“它不会立刻坏,但它一定会坏。而我们,不能等它坏。”
工人们围了过来,有人低声议论,有人沉默点头。一位老技工走上来,仔细看了裂纹,叹了口气:“我早觉得胶量不对,可上面说赶工期,让我们别管小问题……”
洛倾颜看着他:“现在,我们管。”
她当场联系品控部,要求建立“质量追溯日志”——每一台出厂设备,都要记录生产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状态、环境温湿度,甚至工人当日的交接班备注。她还调出客户回访录音,播放了一段:
“你们的新灶火太猛了,我老伴儿炒菜糊了三次……她眼神不好,调不准火候,现在都不敢做饭了。”
录音结束,车间里一片安静。
技术主管皱眉:“客户不懂工艺,怎么能按他们的感受改标准?”
“可他们懂生活。”她看着他,“我们做产品,不是为了参数漂亮,是为了让人用得顺心。如果火候太猛,我们就做分段火力标定,给老人、新手留出缓冲空间。这不是妥协,是尊重。”
老技工点头:“我支持。我们厂以前最讲究‘手上有准,心里有数’,现在光靠机器自动,反而丢了这份讲究。”
她笑了,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写下一行字:
“品质不是参数,是有人用它煮过一碗不糊的粥。”
她将这张纸贴在检测台旁的公告栏上。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来,落在那行字上,也落在她手中的钢笔上。笔帽缝隙中,粉光轻轻一闪,随即熄灭——那股焦灼的情绪,终于平复。
她知道,隐患暂时遏制了。
但她也知道,0.3毫米的偏差能藏这么久,说明品控体系仍有盲区。她不能只靠一次突击,必须让标准活起来。
她召集生产线骨干,提议设立“一线反馈通道”——工人发现工艺异常,可直接上报,不经过层层审批;每季度评选“金手奖”,奖励提出改进方案的基层员工。
“你们才是离产品最近的人。”她说,“别让流程堵住了良心。”
傍晚六点,生产线重启。她站在车间门口,看着第一台经校准后下线的机器被送入检测室。质检员按下启动键,压力表平稳上升,密封完好,无泄漏。
她松了口气。
手机震动,是顾逸尘的消息:“听说你去了工厂。”
她回:“嗯,停了A3线。”
“损失不小。”
“可比不上信任的损失。”
他沉默几秒,回:“你总是比我看得远。”
她看着这句话,指尖在屏幕上停了片刻,最终只回了一个字:“守。”
她收起手机,转身走向仓库。那台有问题的样机还放在原地,她打开后盖,取出密封圈,准备带回实验室做材料分析。
就在她拧下最后一颗螺丝时,钢笔忽然从包中滑出,笔尖朝下,轻轻点在工作台上。
水晶亮了。
不是微闪,而是持续流转,像被什么牵引着。
她怔住。
笔尖缓缓移动,在木纹台面上划出一道细痕——起笔圆润,收尾带钩,像一个未写完的“L”。
她盯着那道痕迹,心跳慢了一拍。
笔尖忽然一顿,又动了一下,补上一横,竟完整写出一个“L”。
紧接着,笔身微震,仿佛要继续写下去。
她伸手想扶,笔却猛地一偏,笔尖深深划入木纹,留下一道清晰的刻痕——
那是一个“w”的起笔,刚劲,决绝,像刀刻进命运的裂缝。
http://www.paoshu5.cc/book/23599/7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