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希望的香气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次日。

  周苏苏将王建国厂长和工会主席老李叫到办公室,拿出了一份她熬了好几个晚上才制定出来的、全新的薪酬体系方案。

  “王厂长,李主席,你们二位看看这个。”

  王建国和老李凑过去一看,两人都愣住了。

  那张纸上,密密麻麻地,用清晰的表格,列出了一套他们闻所未闻的薪酬计算方式。

  曙光日化厂(雪绒花项目)新型薪酬体系(试行版)

  1.薪酬构成:员工薪酬=基础保障工资 生产计件工资 质量全勤奖 年终分红

  2.基础保障工资:参照市最低工资标准,保证员工基本生活。

  3.生产计件工资(核心):

  设立标准生产指标(如:每小时灌装成品100瓶)。

  完成指标,即可获得全额计件工资。

  超额完成部分,计件单价上浮20%!上不封顶!

  4.质量全勤奖:

  当月无迟到早退,无生产事故,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即可获得5元\/月的全勤奖。

  若个人次品率低于0.1%,额外奖励10元\/月的质量标兵奖!

  5.年终分红:

  年底,工厂将拿出全年总利润的10%,作为分红奖金池,按照工龄、岗位贡献度,分配给每一位在职员工!

  ……

  王建国和老李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这份方案读完。

  两位都是厂里面的老人,自然明白这份方案可以提高他们多少收入。

  “周老板……”王建国抬起头,有点激动和惊讶,“您这个方案,我在国营厂干了一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实在的章程啊!”

  “是啊!”老李也激动地一拍大腿,“这……这哪里是给您干活?这分明是给自己干啊!干得越多,拿得越多!这下好了!我看厂里那帮小子,谁还敢上班打扑克!”

  这套薪酬体系,在80年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现在还属于大锅饭的体制,虽然国家已经在改革,但是效果还没太好。

  周苏苏的这套现代薪酬方案,它彻底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国营厂大锅饭制度,将工人的个人利益,与工厂的生产效益,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周苏苏微笑着说:“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不能让老实干活的人吃亏。王厂长,李主席,这个方案,就麻烦你们二位,尽快公布下去吧。”

  ……

  当这份红纸黑字的“新型薪酬体系”被贴在工厂大门口最显眼的公告栏上时。

  整个曙光厂,讨论声沸沸扬扬的!

  比上次发工资的时候,还要激烈!

  工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公告栏围了个水泄不通。

  “我的天!我没看错吧?超额完成,单价还上浮!”

  “一个月光全勤奖和质量奖,就能多拿15块钱!比我以前半个月的工资都多!”

  “还有年终分红!把利润分给咱们!这是真的吗?”

  起初,大家还有些不敢相信。

  但当王厂长和李主席亲自站出来,拍着胸脯跟大家保证,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绝对算数时。

  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欢呼!

  “周老板好人啦!”

  “咱们厂有救了!有希望了!”

  “还等什么啊!赶紧干活去!晚一分钟,那可都是钱啊!”

  工人们的热情,像被点燃的干柴,瞬间就达到了沸点!

  他们看那台“海外二手设备”的眼神,不再是看一堆冰冷的钢铁,而是看一只能下金蛋的“老母鸡”!

  看那些原料的眼神,也不再是看一堆瓶瓶罐罐,而是看一沓沓红彤彤的“大团结”!

  根本不用人监督,不用人催促。

  所有人都主动地加班加点地开始熟悉新的生产流程,研究怎么能把活儿干得又快又好。

  整个曙光厂,一扫之前的颓废和死气,到处都弥漫着一股热火朝天的、充满了希望的香气。

  ……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格不入。

  他就是厂里唯一的老技术员,孙工。

  孙工,全名孙建华,五十出头,戴着一副厚厚的啤酒瓶底眼镜,是个典型的、不善言辞的知识分子。

  他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也是这次“雪绒花”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

  周苏苏对他很是器重,不仅给他定了全厂最高的基础工资,还承诺给他年底最大的分红权。

  按理说,他应该是最高兴的那个人。

  可这几天,他却总是心事重重,眉头紧锁。

  开会的时候,他总是走神。

  调试设备的时候,也常常出错。

  甚至有好几次,周苏苏看到他一个人,躲在仓库的角落里,偷偷地抹眼泪。

  “孙工,您最近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这天,周苏苏特意在下班后,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孙建华看着周苏苏那双清澈的、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充满了苦涩的叹息。

  他从怀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了一张医院的诊断通知单,递给了周苏苏。

  周苏苏接过来一看,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

  那是一张儿童医院的单子,上面的诊断结果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者姓名:孙小宝。

  年龄:八岁。

  与孙建华关系:父子。

  “我这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孙建华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男人,说起儿子,眼泪再也忍不住,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前几年,一直当是贫血治的。直到上个月,才查出来,是这个病。医生说,要治就得去上海,找最好的专家,做什么……做什么骨髓移植。光是手术费,就要好几万块钱……”

  “好几万……”

  这个数字,在80年代,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我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还跟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也就凑了不到五千块……”孙建华的声音,充满了绝望和无助,“周老板,您是个好人,厂子现在也刚有起色,我不能再给您添麻烦了……”

  他抹了把眼泪,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封皱巴巴的信。
  http://www.paoshu5.cc/book/26391/1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