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孙工的叛变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这是我的辞职信。我已经想好了,我准备把京城的房子卖了,带孩子回乡下老家去,孩子听天由命吧!”

  周苏苏静静地听完,没有去接那封辞职信。

  她只是看着眼前这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男人,心里五味杂陈。

  她知道,孙工是个人才,更是曙光厂不可或缺的技术核心。

  这个年代的技术工可是稀缺物,可遇不可求。

  “孙工,”周苏苏开口了,声音很不大,“辞职信,我不能收。”

  “厂子现在离不开您。小宝的病,也离不开钱。”

  她站起身,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了孙建华面前。

  “这里,是一万块钱。算是我个人,先借给您的。您先拿着,给孩子治病要紧。”

  “不!不!周老板!这使不得!”孙建华像是被烫到了一样,猛地站起身,连连摆手,“我不能要!我无功不受禄!这么多钱,我都没能力还!”

  “您就当是,预支您未来十年的分红和奖金。”周苏苏打断了他。

  这个年代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周苏苏虽然知道这个钱比较多,但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随后她说道:“我只有一个要求。”

  “您说!”

  “好好干,把咱们的‘雪绒花’,做成全国第一的牌子。”

  “然后通过自己的能力,尽量把钱还给我。”

  孙建华看着桌上那个厚厚的信封,又看了看周苏苏那双充满信任的眼睛。

  这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再也控制不住,捂着脸,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

  深夜,十一点。

  孙建华揣着那个沉甸甸的信封,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周苏苏的信任和善意,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让他感动,也让他更加愧疚。

  因为他没有完全和周苏苏说实话。

  就在三天前,一个自称是“巴黎之光”市场部经理的男人,找到了他。

  那个男人,不仅承诺可以帮他搞到上海专家都搞不到的、从西德进口的特效药,还给了他一笔两千块钱的“定金”。

  而他需要做的,只是……

  孙建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他走到自家胡同口,正准备拐进去。

  突然,一束刺眼的车灯,从黑暗中亮起,照在了他身上。

  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他面前。

  车窗摇下,露出宋美琳助理那张笑里藏刀的脸。

  “孙工,考虑得怎么样了?”

  助理没有下车,只是将一个厚厚的信封,和一只贴着外文标签的小药瓶,从车窗里递了出来。

  “这里,是八千块钱的尾款,和我托关系,从香港给令郎搞来的特效药。”

  “我们宋小姐说了,只要您明天,按照我们说的去做。以后令郎所有的医药费,我们‘巴黎之光’,全包了。”

  胡同口的深夜,寂静无声。

  黑色伏尔加轿车的车灯,像两只窥探人心的魔鬼之眼,死死地盯着孙建华。

  宋美琳的助理就那么好整以暇地,将那个装满了金钱和“希望”的信封,举在车窗外。

  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笃定眼前的猎物,绝对无法抵抗这致命的诱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孙建华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怀里,周苏苏给的那一万块钱,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疼。

  而眼前那瓶进口特效药,又像一块磁力巨大的磁铁,死死地吸住了他全部的目光。

  一边是恩情,一边是亲情。

  这道选择题,太难了。

  难得足以将一个老实人一辈子的尊严和信念,彻底碾碎。

  犹豫良久,孙建华颤颤巍巍的伸出了手。

  像是和一个魔鬼,签订了契约。

  ……

  第二天,曙光日化厂。

  孙建华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车间。

  他换上干净的工作服,戴上帽子和口罩,看起来和往日没有任何不同。

  只是,他那双藏在厚厚镜片后面的眼睛里,多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掩饰。

  今天,是“雪绒花”第一批正式量产的日子。

  全厂上下的热情,都达到了顶峰。

  工人们干劲十足,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严格按照周苏苏制定的Sop(标准作业程序),进行着操作。

  周苏苏也没有闲着,她穿梭在车间的各个岗位,亲自监督着每一个环节。

  一切,看起来都井井有条,完美无缺。

  然而,当第一道工序——原料预处理开始时。

  意外,发生了。

  负责这个环节的,正是孙建华。

  按照流程,A原料和b原料混合后,必须在恒温水浴锅里,以每分钟60转的速度,持续搅拌十分钟,才能进入下一个乳化环节。

  这是保证膏体稳定性的,最关键的一步。

  孙建华看着墙上的挂钟,秒针“滴答、滴答”,走得像是在敲击着他的心脏。

  当秒针,走到第九分钟的时候。

  他的手,不自觉地,抖了一下。

  然后,他像是被什么东西驱使着一样,提前按下了停止按钮。

  “好了!这锅料可以了!送去乳化车间!”他用一种异乎寻常的大嗓门,对旁边的工人喊道。

  “啊?孙工?”旁边一个年轻工人看了一眼表,“这……这才九分钟啊,周老板定的规矩,是要足足十分钟的。”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孙建华的语气有些不耐烦,“我干了一辈子技术了,难道还没你懂?差这一分钟,能有什么区别?快点!别耽误了后面的生产进度!”

  年轻工人被他一通抢白,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能照着他的吩咐,将那锅“早产”了一分钟的原料,送去了下一个环节。

  这个小小的插曲,淹没在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就连一直在巡视的周苏苏,也因为当时恰好在和王厂长讨论包装问题,而错过了这一幕。

  孙建华看着那锅原料被送走,心里,长长地松了口气。

  但同时,一股巨大的愧疚感,也涌上心头。

  他知道,差了这一分钟,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根本感觉不出区别。

  但是,这批雪花膏的稳定性,会大打折扣。

  或许,一百瓶里,会有一两瓶,在存放了一段时间后,出现极其轻微的、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油水分层”现象。

  虽然不致命,但足以给“雪绒花”这个刚刚诞生的、追求完美的品牌,蒙上一层难以洗刷的污点。
  http://www.paoshu5.cc/book/26391/1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