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第517章 百日阁老(二十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17章 百日阁老(二十二)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虽然已经响过晨钟,可是窗外依旧天色如墨。郑直坐在奉天门外值房里一边抽烟一边琢磨大朝之后,怎么和李东阳三人继续讨价还价。

  文臣口口声声口诛笔伐,说武臣都是废物打仗得靠文臣,可是虞台岭从始至终都没有文臣的影子。之前还有御史不停弹劾虞台岭之战时,武臣投降被剃光头后放回,如今竟然恬不知耻的来抢功。用江侃的话就是‘俺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可那又咋样?郑直只是一枚棋子,他不是真的要为了弘治帝如何,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只要与弘治帝的目的不冲突,他捞点好处又算啥?李东阳等人给文臣议功可以,得给好处,还不能少了。

  此时大朝鼓声响起,郑直摘下眼上的药布,站了起来。对同样起身的李东阳,谢迁拱拱手,大步走了出去。

  李东阳和谢迁对视一眼,跟了出去。往日最先出值房的都是刘健,郑直又不是第一次上朝,自然懂。这可不像无心之举,而是有意为之。

  啥意思?郑直难不成还真的想当首揆?这看似荒谬,可目下并非不可能。只要弘治帝愿意,就能做到。时移世易,李东阳和谢迁早就察觉弘治帝对于郑直入阁,如今的态度已经不再是顾虑重重,反而增加了支持。这可是相当危险的。

  郑直虽然如今名头响亮,又有一堆荣誉,可是刘健三人并不怕,毕竟讲到底对方不过是黄发稚子,全无经验。甚至他们也不怕郑直进入内阁后胡作非为,而是怕对方秉承弘治帝意志乱伸手,将历代内阁阁臣想尽办法打开的局面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可目下,只凭借李东阳和谢迁,显然按不住郑直这只猴子。一边是生前名,一边是身后名,真的很难选择。

  京师最重冬节,不问贵贱,贺者奔走往来。但是经正统己巳之变后,朝廷依旧重之,万国奉表朝贺,而民间渐废。

  按规矩,冬至大朝不议事,文武官员仍循例庆贺,同时万国奉表朝贺。

  郑直站在御道旁,闭目养神。耳听着一会朝鲜,一会马拉加,一会琉球的海外各国逐一奉表,在御前恭贺。

  这时隐隐听到远处传来鼓音,只做是城外有人过节庆贺,没当回事,继续闭目养神。

  不同于郑直,他身旁的李东阳和谢迁却皱眉。城南奉天门外就是午门,午门外是端门,端门外是承天门,门旁就是御河,过了御河就是御道。在这里唯一能够听到城外的鼓声就是设置在长安右门外的登闻鼓。

  果然不多时,有中官凑到御座上的弘治帝跟前低语。弘治帝皱皱眉头,下意识的瞅了眼武臣勋贵一侧“李荣,你亲自过去,把人带去奉天殿等着。”

  一旁的李荣应了一声,转身走了。

  这么突兀的举动立刻引来在场打瞌睡的百官留意。奈何如今是大朝,谁都不能擅离职守。

  只有郑直对此一无所知,继续闭目养神,还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宰两个老贼。

  衣衫褴褛的孙汉被李荣带到奉天殿偏殿“孙进士,不需担心,在这里只管等皇爷就是。桌上的茶水,糕点,孙进士可以自用。”

  孙汉与李荣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因为孙裕的关系,孙汉这几年不止一次代表伯父为李荣祝过寿。

  “多谢李大监。”孙汉赶忙行礼道谢。按理讲他应该更衣之后才来面君,奈何兹事体大,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李荣依旧和颜悦色,回礼之后转身带着屋内其他人走了出去。

  待房门关闭,孙汉这才戒备的审视周围的一切,桌上有茶壶有糕点,可是他不敢喝水,不敢吃东西,哪怕这里是皇城。毕竟皇城里不仅有中官,还有上二十二卫带刀官,大汉将军营,勋卫,带刀散骑舍人。

  刚刚孙汉到了长安右门外,远远的就看到了登闻鼓。不出他预料,今个儿冬至依旧有人排队等着敲鼓。不出他预料,今个值守的给事中不在岗。不出他预料,登闻鼓的鼓锤依旧不知所踪。可出乎他预料的是,叔父家中的老管家竟然守在不远处。

  这意味着啥,孙汉不懂。却晓得,自个在敲鼓之前不能和对方见面。这才用还算暖和的棉袍与路边的乞丐换了衣衫,然后拿着提前准备好的鼓锤冲到登闻鼓前敲打。

  那闻讯而来的守鼓给事中原本恼怒,可是听了孙汉自报家门,不敢大意。待验明孙汉身份后,立刻亲自将他送到午门外,直到李荣来接人,这才离开。

  若是之前,孙汉一定会认为这位给事中急公好义。如今却不这样看了,他晓得对方此举并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因为干系巨大,这次是牵扯到了御史被杀的大案。今日可以杀御史卜周,明日就有可能杀给事中。毕竟都是言官,双方彼此互换身份也不是没有过。况且对方倘若置之不理,也就无法在六科立足了。

  过了不晓得多久,外边传来鼓乐之声,孙汉精神一震,弘治帝退朝了。

  又过了一会,房门打开,一位身穿冕服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孙汉在殿试,还有传胪时见过弘治帝。况且这里是奉天殿,李荣又在对方身后,错不了,赶紧行礼“臣都察院观政进士孙汉拜见陛下。”

  “无需多礼。”弘治帝落座“孙进士讲御史卜周等人被杀咋回事?”

  孙汉赶紧将绑在身上多日,卜周的题本还有证据解下来递给李荣“臣等观政进士六人半年前奉旨跟随清军御史卜周,卜御史在直隶境内清军。三个月前意外得到线索,定国公侵占军田和腾退皇庄,且数额巨大。”

  李荣眼皮一跳,却不敢怠慢,将包袱接过,呈送到弘治帝面前打开。弘治帝并没有立刻去看题本,继续听孙汉面奏。

  “……臣等搜集完证据之后,于十一月初一启程,预计初四抵达京师,却不想一入顺天府地界就被不明身份之人阻拦。那些人起初应该是有所顾忌,并没有伤害臣等性命。可是十日前,他们突然把臣等围在了良乡县一座破庙里。卜御史看情形不对,立刻把题本和所有证据都给了臣,由他们掩护突围……”孙汉想到卜周等人最后时刻的叮嘱,忍不住有些哽咽,继续道“……臣怕泄露行踪,就弃马,徒步绕路房山,于三日前进京。因为事关重大,不敢轻信旁人,这才斗胆敲了登闻鼓。请陛下恕罪。”讲完跪下。

  “平身,卿受苦了。”弘治帝示意,李荣这才将包袱放在御案上,走过去搀扶起孙汉。

  “相比卜御史还有诸位同年,臣根本不算啥。”孙汉也不做作,赶忙道“都是臣的本分。”

  弘治帝点点头,这才拿起题本,果然是卜周的。只是看了片刻,不由皱眉。放下题本,又拿起厚厚一摞证据看了起来。不多时放下“孙进士,你不是讲查到了定国公,英国公,保国公侵占军田的罪证吗?为何这里是清军的题本和选簿?”

  孙汉一愣。

  郑直是下朝之后,听今个儿陪着他值守的程敬讲,才晓得上午孙汉敲登闻鼓的事,不由无可奈何。这头倔驴!

  没等他琢磨清楚该如何应对,中官传旨‘着锦衣卫指挥使兼詹事府右谕德、翰林院侍读、直内阁参与机务郑直,兼领两京京卫武学事’。

  讲实话,弘治帝的这个任命,郑直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旨意发出的有些早。毕竟前日内阁刚刚评议完‘两宋武学与皇明武学优劣论’,这才两日不到,陛下就已经表明意图了。

  弘治帝的旨意和孙汉敲登闻鼓有没有关系,郑直不得而知,却懂那个痴儿有麻烦了。奈何郑直暂时顾不上对方,因为李东阳和谢迁如约前来,继续评议军功了。

  这个过程自然漫长而痛苦,无它,郑直以亲历者的身份,坚决不同意给将近千名文臣、儒士、吏员议功“俺当时就在虞台岭,没有人比俺更清楚。这九百多人之中,真正沾边的不过九牛一毛,剩下的都是冒滥。”

  “据俺所知,郑阁老虽然参战,却在虞台岭上,而不是右卫城。”李东阳早就因为郑直最近的举动弄的心情大坏,所以讲出来的话难免尖锐“这数万将士都在等着朝廷奖赏,郑阁老如此,不怕寒了人心?”

  “若是他们知晓,只要想法子在议功题本上挂个名,哪怕在家玩女人吃喝嫖赌,一样升官发财,倒是不寒人心。”郑直针锋相对。

  “你们都出去。”谢迁开口。

  谢迁身旁的书办立刻应了一声,起身退了出去。

  李东阳的书办见东家点头,也起身退了出去。

  程敬看向郑直,因为对方已经摸清门道,所以今个儿李晟没有来,而是他守在这里。程敬也算是开了眼,郑直果然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敢和两位尚书辅臣硬顶。

  “老程,你去西头歇歇。”郑直斟酌片刻,有了决定。

  程敬应了一声,起身走向西头房间。相比于二位阁老的书办守在外边忍受寒风,郑直总算照顾了他的体面。程敬也有自知之明,这本就不该是他能听的。

  “郑阁老到底咋想的,不妨明言。”谢迁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自然是妥善完成旨意。”郑直狡猾的避开谢迁的陷阱。这两个都是老狐狸,讲的越多越吃亏,因此他绝不轻易透露真实意图。

  “讲实话,令兄在虞台岭一战,可圈可点。”谢迁道“兵部议的功有些低了,俺认为可以向陛下禀明,赐予铁劵。”

  郑虎这次被兵部评为头功,再加上那么多人头,就是封伯也不为过,而兵部和都察院也是这么做的,评议郑虎封流伯。

  偏偏这个提议被郑直自个否了。很简单,焦黄中提醒过郑直,一旦郑虎封爵,他就必须退出内阁,甚至再不能予九卿事。如今的局面,郑直咋敢退出内阁。他就是赖,也要赖在内阁。至少三个老贼去位之前,必须如此。

  可显然谢迁和李东阳误会了。以为郑直多方刁难,就是想要为郑虎争取更大的好处。

  “家兄之前一再讲,做人要脚踏实地。”郑直却立刻道“超升三级,已属特恩。大丈夫功名自马上得,家兄如今才二十三,不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迁皱皱眉头,流爵改世爵已经算是特赏。可显然,郑直还不满足。难道为了这么一点小功封侯?旁人该咋办?保国公那里咋办“那不知郑阁老啥意思?”

  “一个小小的刑部理刑主事,就因为人在宣府,就要转升二级。”郑直却拿着名录笑道“俺拼了命才升六级,是不是少了?这次也不要升俺武职了,直接让俺做名副其实的双三品好了。”

  “郑阁老如此固执己见,耽误了皇命,谁负责?”李东阳一听,终于开口了。

  双三品?朝廷之中,文职三品可就是六部侍郎或者五寺正卿。按从五品的詹事府右谕德,升为正三品也是五级。这种任免之前也不是没有,可那都是在詹事府,翰林院考满,历经几十年,才熬出来的。郑直?如今释褐不过八个月,竟然妄图靠着一场小胜直升九卿?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主上要俺们做的是公平,对将士公平。”郑直却理直气壮道“你们明明偏袒都察院的不公,兵部的不义。咋的,还妄图曲解圣意。俺早就瞧出来了,你们分明就是软对抗,还想把屎盆子扣在俺身上,心里想的就是逼迫主上启用刘阁老。俺果然没有讲错,你们这三个国贼,沆瀣一气蒙蔽圣听。国贼,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

  李东阳和谢迁脸色难看,转身就走。

  二人自然有的是法子磋磨郑直,迫使对方最后屈服。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与对方耗着,自然是有原因的。都察院提交的评议名录,他们也不满意,可如今却坚持一个人都不能少,用意自然是用郑直的举动,来堵弘治帝的嘴。

  郑直果然上当了,却又一次出乎李东阳和谢迁的预料。正所谓看破不说破,如今郑直将他们心里的打算戳破,若是评议不能让弘治帝满意,那么岂不是坐实了郑直的污蔑?

  奈何如今兵临城下,他们也不能立刻服软,只好暂时离开。可与来之前不同,此刻李东阳、谢迁二人心里想的,却不再是耗下去,而是要赶在弘治帝启用刘健之前与郑直达成协议。

  身后名不要想了,先保住生前名再说吧。郑直,竖子敢尔!

  喜欢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http://www.paoshu5.cc/book/32367/5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