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 >第0150章沪上初印象与寻路难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0150章沪上初印象与寻路难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

  码头的喧嚣如同实质的浪潮,拍打着贝贝的耳膜。她紧紧抱着蓝布包袱,像一叶小小的扁舟,被人流裹挟着向前移动。穿着体面西装、拄着手杖的先生,妆容精致、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汗流浃背、喊着号子的码头苦力,拉着黄包车飞快穿梭的车夫……各种面孔、各种声音、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令人目眩神迷的都市图景。

  贝贝努力定了定神,想起养母的叮嘱和福伯的告诫,不敢在码头多做停留。她避开那些主动上前揽客的旅店伙计和车夫,凭着在船上时听人闲聊记下的只言片语,朝着据说相对便宜、鱼龙混杂但信息也灵通的“闸北”方向走去。

  路,是坚硬的柏油马路,跑着四个轮子的汽车和叮当作响的电车,与她走惯了的水乡青石板路截然不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玻璃窗户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反射着冷硬的光。店铺的招牌五光十色,写着她不认识的洋文,橱窗里陈列着华美的衣裳、闪亮的首饰、她从未见过的稀奇玩意儿。

  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新奇,更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和自身的渺小。她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和略显土气的布鞋,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引来一些或好奇或轻蔑的目光。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腿脚开始发酸,周围的景象也逐渐变化。高楼少了,更多的是低矮、拥挤的里弄房子,街道也变得狭窄、脏乱,空气中弥漫着煤球炉子的味道和劣质脂粉香气、食物腐败气息混杂的怪味。这里应该就是闸北了。

  当务之急,是找个落脚的地方。贝贝看到巷口挂着“包租婆”牌子的门洞,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里面光线昏暗,一个穿着绸衫、叼着烟卷的胖女人正翘着腿坐在竹椅上,磕着瓜子。

  “喂,小姑娘,做啥?”胖女人上下打量着贝贝,眼神精明。

  “阿姨,请问……有便宜的房间租吗?”贝贝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

  “租房?”胖女人吐掉瓜子皮,“有,亭子间,一个月三块大洋,先付后住。”

  三块大洋!贝贝心里咯噔一下。这几乎是她身上所有钱财的一半还多。她摇了摇头:“太贵了,有……更便宜点的吗?”

  胖女人嗤笑一声:“更便宜?小姑娘,你以为这里是善堂啊?没有没有,快走快走,别耽误我做生意。”她不耐烦地挥挥手。

  贝贝默默退了出来。她又连续问了几家,要么价格昂贵,要么看她年纪小、穿着寒酸,直接拒之门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华灯初上,沪上的夜晚展现出另一种魅惑与危险。街边的霓虹灯开始闪烁,一些打扮妖娆的女子站在街角,空气中飘来酒馆和赌场喧闹的声音。

  一种无助和恐慌感开始在她心底蔓延。难道第一天就要流落街头?

  她走到一条相对安静些的弄堂口,靠着冰冷的墙壁,慢慢蹲了下来。包袱里的干粮已经吃完,腹中饥饿,身心的疲惫一起涌了上来。她将脸埋在膝盖里,第一次对自己贸然来沪上的决定产生了一丝怀疑。

  “爹……娘……”她无声地念着,眼眶有些发热。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她头顶响起:“小姑娘,怎么蹲在这里?遇到难处了?”

  贝贝猛地抬起头,警惕地看向来人。那是一个约莫四十岁上下的妇人,穿着干净的灰色布衣,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面容慈和,手里还提着一个菜篮子,像是刚买完菜回来。

  “我……我没事。”贝贝站起身,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妇人看着她戒备的样子,笑了笑,语气更加柔和:“别怕,我不是坏人。我姓孙,就住前面那个弄堂里。”她指了指不远处一个门洞,“我看你面生,一个人在这里,是来找亲戚还是?”

  贝贝犹豫了一下,看这孙阿姨面相和善,不像是歹人,便低声道:“我来……想找点活计,还没找到住的地方。”

  孙阿姨了然地点点头:“这兵荒马乱的,你一个小姑娘家出来闯荡,不容易。这附近乱得很,晚上不安全。要不……你先去我那里凑合一晚?我那儿虽然窄憋,但总比睡马路强。”

  贝贝心中挣扎。养父母的告诫言犹在耳,可眼前的困境也是实实在在的。她看着孙阿姨真诚的眼睛,又看了看昏暗混乱的街道,最终,求生的本能和对一丝善意的渴望让她点了点头:“谢谢孙阿姨,我……我会付您钱的。”

  孙阿姨摆摆手:“先别说这个,跟我来吧。”

  孙阿姨住的地方确实不大,是一间不大的前楼,陈设简单,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她给贝贝倒了一碗热水,又拿出一个馒头:“还没吃饭吧?先垫垫肚子。”

  饿极了的贝贝道谢后,接过馒头小口吃了起来。温热的水和食物下肚,让她冰冷的身体和紧绷的神经都缓和了不少。

  “你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打算在沪上做什么活计?”孙阿姨坐在对面,温和地问道。

  “我叫阿贝,从江南水乡来。”贝贝没有说出真名,也没有提及玉佩,“我……会做绣活,想看看能不能卖点绣品。”

  “绣活?”孙阿姨眼睛微亮,“拿出来我看看?”

  贝贝犹豫了一下,还是从包袱里取出那几方她精心绣制的帕子和香囊。

  孙阿姨接过去,仔细看了看那锦鲤跃波、喜上眉梢的图案,又摸了摸细密匀称的针脚,脸上露出惊讶和赞赏的神色:“哎呦!这针线活可真不赖!这锦鲤跟活了似的!小姑娘,你这手艺,在咱们这地方可不多见。”

  听到夸奖,贝贝心里稍微踏实了些。

  “不过,”孙阿姨话锋一转,将绣品递还给她,“你想靠这个在沪上立足,可不容易。这闸北地界,识货的有钱人少,地痞流氓多。你拿去摆摊,别说卖不上价,能不能保住东西都难说。”

  贝贝的心又沉了下去。

  孙阿姨看着她失落的样子,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明天我带你去个地方。南市那边有个‘巧手坊’,专门收各家各户的绣品,转卖给那些大店铺或者洋行,价格还算公道,也比你自己瞎闯安全些。我跟那管事的王嬷嬷有点交情,可以帮你引荐一下。”

  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线曙光!贝贝连忙站起身,对着孙阿姨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孙阿姨!太感谢您了!”

  “快别客气,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孙阿姨扶起她,叹了口气,“我看你是个踏实孩子,能帮一把是一把。今晚你就睡那边那个小榻,将就一下。”

  这一夜,贝贝躺在陌生却暂时安全的小榻上,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沪上夜声,心中百感交集。有对未来的迷茫,有对养父母的思念,也有对孙阿姨雪中送炭的感激,更有一种绝处逢生的庆幸。

  沪上,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城市,在她到来的第一天,就让她尝尽了冷眼、无助,也让她意外地感受到了一丝人情的温暖。

  明天,等待她的又将是什么?

  她握紧了胸前的玉佩,怀着忐忑与希望,渐渐沉入睡眠。

  ---

  清晨,弄堂里响起煤炉生火的噼啪声和邻居的洗漱声,将贝贝从浅眠中唤醒。她迅速起身,将小榻整理得一丝不苟。

  孙阿姨已经准备好了简单的早饭——稀粥和酱菜。吃饭时,她细细叮嘱贝贝:“巧手坊的王嬷嬷眼光毒,性子也直,你手艺好,她自然不会亏待你,但要是活儿不行,她说话可不中听。你只管把绣品给她看,少说话,多听着。”

  贝贝认真记下:“我晓得了,孙阿姨。”

  饭后,孙阿姨便领着贝贝出门。穿行在迷宫般的里弄中,贝贝默默记着路。与昨日初到时不同,白天的闸北更显喧嚣杂乱,但也多了几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叫卖的小贩、嬉闹的孩童、坐在门口做针线的妇人……这一切,让她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

  走了约莫两刻钟,来到南市一带。这里的街道明显整齐些,店铺也多了。孙阿姨在一家挂着“巧手坊”朴素木匾的铺子前停下。

  铺面不大,里面却别有洞天。柜台后坐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神色严肃的老嬷嬷,正就着天光仔细检验着一块绣品。旁边还有几个妇人排着队,等着交活儿。

  “王嬷嬷。”孙阿姨笑着上前打招呼。

  王嬷嬷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看到孙阿姨,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是孙家妹子啊,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给您带个新人来。”孙阿姨将身后的贝贝轻轻往前推了推,“这是阿贝,从江南来的,一手绣活很是出挑,您给瞧瞧?”

  王嬷嬷的目光落在贝贝身上,锐利如鹰,上下打量了一番,最后定格在她怀里抱着的蓝布包袱上。“江南来的?拿出来看看吧。”

  贝贝深吸一口气,稳住有些微颤的手,将包袱放在柜台一角打开,取出那几方她最精心绣制的帕子和香囊,双手捧着,恭敬地递到王嬷嬷面前。

  王嬷嬷接过去,先是远远看了看图案配色,然后凑近了,几乎贴着镜片,用手指细细摩挲针脚,又翻到背面检查线头的处理。她的表情始终严肃,看不出喜怒。

  贝贝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连呼吸都放轻了。孙阿姨在一旁也略显紧张地看着。

  半晌,王嬷嬷放下手中的绣品,抬眼看向贝贝,语气平淡无波:“底子不错,针脚匀,配色也鲜亮,尤其是这水波的走势和鲤鱼的动态,有点灵气,不是死板的匠气。”她话锋一转,“不过,这用线还是江南常见的丝线,不够坚韧,光泽也差些。在沪上,好东西也得配上好材料才行。”

  听到前半句,贝贝心中一喜,听到后半句,又有些忐忑。

  王嬷嬷从柜台下拿出几束光泽更好的丝线和几种贝贝没见过的、闪着细碎光泽的绣线:“喏,这些是苏杭上等的厂丝,还有这些掺了金银线的,是时髦小姐太太们喜欢的。你拿去,照着原来的花样,或者自己琢磨些新样子,绣几块帕子、几个镜袋或者小屏风芯子试试。”她报了几种沪上流行的样式和尺寸。

  “嬷嬷,这……”贝贝看着那些明显价值不菲的丝线,有些犹豫。她身上剩下的钱,连吃饭都紧巴巴。

  王嬷嬷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摆了摆手:“线钱先从你后续的工钱里扣。绣好了拿来我看,要是合格,工钱不会少你的。要是不行,”她顿了顿,眼神严厉,“线钱照赔,以后也别来了。”

  这是机会,也是考验。贝贝不再犹豫,郑重地接过丝线:“谢谢王嬷嬷,我会好好绣的。”

  孙阿姨见状,也松了口气,连忙替贝贝道谢。

  离开巧手坊,贝贝抱着那几束珍贵的丝线,如同抱着希望。孙阿姨又带她去买了些最便宜的米和菜,便回去了。

  贝贝回到孙阿姨那狭小的前楼,立刻投入到刺绣中。她深知这是她在沪上立足的关键第一步。她摒弃杂念,将全部心神都凝聚在指尖。新的丝线果然不同,更顺滑,更有光泽,绣出来的效果层次更加丰富。她结合王嬷嬷的提点和自己在水乡观察到的自然意趣,在传统的图案中加入了些许灵动变化。

  接下来的几天,她几乎足不出户,从早绣到晚。累了就看看窗外,想象着养父的腿是否好些了,养母是否还在忧愁。胸前的玉佩贴着她的皮肤,那微弱的温润感仿佛一直在提醒她,她身上还背负着未解的谜团。但现在,她必须先靠自己的双手,在这座城市活下去。

  几天后,贝贝带着绣好的几件作品,再次来到巧手坊。

  王嬷嬷仔细查验后,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满意神色:“嗯,悟性不错,上手快。这几件,按甲等收。”她报出了一个价格,比贝贝预想的要高不少,扣除丝线成本,竟然还能剩下一些。

  拿着第一次凭自己手艺在沪上赚到的铜钱,贝贝的手心微微出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踏实感。

  “以后每五天来交一次活儿,有什么新样子,也可以拿来给我看。”王嬷嬷吩咐道,算是正式认可了她。

  走出巧手坊,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贝贝看着街上熙攘的人流,第一次觉得,这座庞大的城市,似乎也并非全然冰冷。她有了一个微小的起点,一条可以依靠自己手艺走下去的路。

  她小心地将赚来的钱收好,决定去买点肉和好药,托人捎回水乡。虽然力量微薄,但这是她能为那个风雨飘摇的家,所做的第一件事。

  路还长,但她已经看到了微弱的光亮。

  ---

  (第0150章完)
  http://www.paoshu5.cc/book/35269/1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