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始皇的伟大!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画面转向后世王朝,解说声对比鲜明:后世王朝有多省心?

  唐朝的度量衡只需偶尔调整标准,明朝直接沿用秦朝制度,换个名字即可

  他们要做的,只是“校准仪器”;而秦始皇面对的,是“发明仪器”!

  文化上更是捡现成:汉朝直接继承大一统文化,唐朝融合胡汉却无需重建国家认同

  明朝重拾华夏正统却不用再做“身份启蒙”

  因为秦始皇早已把“华夏一家”的种子,埋进了每个百姓的心里!】

  “‘校准仪器’vs‘发明仪器’,这个比喻太精准了!”

  刘彻赞叹,“朕当年开拓西域,百姓早已认同‘汉人’的身份,对外征战是为了保卫‘大汉’,而非某个诸侯国。”

  “这份底气,正是始皇帝赋予的!”

  曹操也点头:“曹魏篡汉,却从未想过分裂天下,因为‘大一统’早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始皇帝用一生,为华夏定下了‘不可分裂’的铁律!”

  【网友辣评刷屏,直击核心:

  【“始皇帝:我让‘齐人、楚人’变成‘华夏人’】

  【后世王朝:我让‘华夏人’更团结。这难度差了一个宇宙!”】

  【“秦末喊‘复楚’不可怕,可怕的是刘邦喊‘诛暴秦’不喊‘复楚’这说明大一统思想已经生根发芽!”】

  【“现在我们理所当然觉得‘天下是一个国家’,却忘了当年始皇帝是把六个‘外国’硬拧成一个国家,太难了!”】

  【 “后世王朝:感谢始皇帝把‘国家认同’这颗最难啃的骨头啃完了,我们只需坐享其成!”】

  “说得对!这颗骨头,朕啃得值!”

  嬴政轻轻的说道“朕当年承受天下骂名,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甚至焚书坑儒,皆是为了打破六国隔阂,熔铸华夏认同!”

  “朕要让后世子孙知道,华夏大地,无论南北东西,我们都是一家人,天下一统,才是唯一正道!”

  ……

  华夏认同的深远影响还在回荡,光屏画风转向争议焦点

  解说声带着客观与敬畏响起:【焚书坑儒被骂两千年,实则是秦始皇解决思想混乱的无奈之举!】

  【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强硬手段铺平思想统一之路】

  【而后世王朝不过是换个“统一思想”的外壳,哪懂他与天下学者为敌的孤独!】

  嬴政的指尖微微颤抖,目光死死锁住光屏,那些被后世唾骂的过往,竟被一一剖白

  各个朝代的帝王们也收起了此前的议论,静静聆听这跨越千年的辩解。

  【画面中,六国学者争论的场景栩栩如生:有的手持竹简力挺周朝分封制,有的拍案高呼秦国法制才是正道

  有的痛斥郡县制违背祖制,有的主张保留故国文化,吵来吵去,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解说声沉重:“天下初定,思想却乱如麻!如果学者各说各理,百姓各信其道,国家根本无法统一治理。

  秦始皇最初想过温和解决:召集六国学者编书,融合各家思想,可争论数年,非但没有共识,反而有人煽动百姓反对新政!”】

  “朕当年何尝没想过温和手段!”

  嬴政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朕召集学者,是想求同存异”

  “可他们执着于旧制,甚至勾结豪强,散布谣言,说郡县制会引发战乱,说统一文字是灭族之举”

  “思想不统一,新政寸步难行!”

  朱元璋点头:“乱世用重典,治世用仁政。”

  “始皇帝面对的是数百年分裂的思想乱局,温和手段无用,只能用强硬手段破局,这份无奈,朕懂!”

  【镜头切换,焚书坑儒的场景闪过,解说声急忙澄清:焚书坑儒并非焚烧所有书籍、坑杀所有儒生!

  他焚烧的是煽动分裂、鼓吹分封的反动典籍,保留了医药、卜筮、农书等实用书籍

  坑杀的是造谣惑众、勾结叛乱的方士与儒生

  本质上,这是一场思想领域的“平叛”!】

  “终于有人说句公道话了!”

  嬴政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泛起红丝,“朕从未想过毁灭文化,朕要的是统一思想,让天下人认同大一统!”

  “那些被坑杀的,皆是祸乱朝纲之徒;那些被焚烧的,皆是分裂国家之书!”

  李世民也颔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质上也是思想统一”

  “只是他有始皇帝打下的基础,百姓早已习惯‘思想统一’的概念,自然轻松得多!”

  【画面转向后世,解说声对比鲜明:汉朝董仲舒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顺理成章

  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不过是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调整

  他们不用跟全天下的学者作对,不用面对“思想分裂”的根源,只需换个统一的“思想内核”即可!

  可秦始皇呢?

  他要做的是从无到有建立“思想统一”的规则,要让六国百姓放弃数百年的思想执念,这无异于与天下为敌!】

  “说得对!朕当年就是与天下为敌!”

  嬴政苦笑一声,“六国学者骂朕残暴,旧贵族恨朕破制,连百姓也因一时不适而怨朕”

  “可朕若不做,华夏便永远是一盘散沙!”

  刘邦坦言:“乃公我当年沿用秦制,思想上也顺其自然,根本不用费心思统一,这都是始皇帝替俺们把最难的活干了!”

  【解说声总结开创之难,字字千钧:秦始皇的改革之所以难,核心在于“开创性”

  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连螃蟹好不好吃都不知道,只能自己试!

  刘邦搞改革,知道郡县制好用就直接用,知道统一文字重要就沿用小篆,不用试错,因为秦始皇已经试过了

  唐太宗搞三省六部制,知道分权能制衡权臣,就在三公九卿制基础上修改,不用摸索,因为秦始皇已经搭好了中央集权的框架!】

  画面中,秦始皇推行新政的身影与后世帝王改革的场景交替出现:他一边推行郡县制,一边警惕叛乱

  一边教百姓写小篆,一边应对抵触

  一边调整三公九卿的权力划分,一边防范权臣专擅

  一边修改秦律条款,一边平衡严苛与宽松

  每一步都磕磕绊绊,每一步都付出沉重代价。
  http://www.paoshu5.cc/book/35751/3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