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张居正与海瑞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一仙,一鬼,任平生
抢婚替嫁,我成军区大佬你哭什么
碧蓝:养了一群冲官逆女
山风微澜
狂妄医妃驾到,摄政王心头宠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翌日,随着又一道圣旨明发天下,昨日还在为加俸和绩效津贴而欢欣鼓舞的文武百官,心情瞬间如同坐了一场过山车,从云端跌落到半空。这道圣旨,详细颁布了 《考成法》 的具体内容。
当官员们仔细研读那白纸黑字的条款时,无不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内心对太子朱棣的称颂瞬间变成了无声的咆哮与咒骂:“不当人子!简直不当人子!”
这《考成法》几乎照搬了历史上张居正改革的精髓,核心在于 “立限责事,以事责人,务责实效” 。它构建了一套极其严谨、甚至堪称严苛的官僚考核体系:
· 文书备案,环环相扣:六部与都察院需将所有应办事项,按轻重缓急,登记于特制的账簿(考成簿)上,一式三份,分别留存本部备案、移交对应六科给事中、最终呈报皇帝御览。形成了 “皇权—六科—六部” 三级监管链条,互相制约,难以欺瞒。
· 时限严明,稽核频繁:对所有政务都设定明确的办理期限,并通过 “逐月核查”、“半年通查” 的方式,严格稽核进度。
· 赏罚分明,铁腕无情:未能按期办结者,必须据实申报理由,由上级核定是否免责。凡无故拖延、推诿、完成不力者,将依据情节轻重,受到 镌夺俸禄、降级调用、乃至革职查办 等严厉处罚。
当然,与之对应的,完成出色的,也确实能拿到之前许诺的一到三倍俸禄作为津贴奖励。
昨日太子只说了令人垂涎的“胡萝卜”,今日这圣旨却亮出了冰冷沉重的“大棒”。
只要是“打工人”,无论古今,就没有真心喜欢这种高强度、严标准的KpI考核的。
一时间,京官外吏,无不内心哀嚎,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案牍劳形、战战兢兢的日子。但圣旨已下,天子与太子意志坚决,宗室勋贵鼎力支持,他们除了捏着鼻子认下,还能如何?
时间回溯到三天前,东宫书房。
关于这《考成法》的最终稿,王卓与朱高炽曾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
朱高炽眉头紧锁,胖乎乎的脸上满是忧虑:“姑父,‘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已然触动了天下士绅的根本利益,势必引来诸多不满与阻力。在此情况下,这《考成法》是否不宜过于严苛?不如暂且去掉惩罚条款,只保留奖励,以此作为安抚和笼络士绅官员的手段,徐徐图之?”
王卓摇了摇头,态度异常坚决:“太孙,你的想法是好的,希望以德服人,以利诱之。但辩证法无处不在,治国也一样,奖励和惩罚必须并存,缺一不可!若只有奖而无罚,必然会导致大批官员素位尸餐,懒政不作为!”
“他们会心安理得地占着位置,拿着朝廷俸禄,享受着民脂民膏,却终日游山玩水,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这样的人,即便自身不贪不腐,但其不作为、不任事,对政务的拖延,对民生疾苦的漠视,对百姓的损害,与贪腐同样严重!”
看着朱高炽似乎还有些不服气,王卓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深沉而郑重:
“太孙,我从来不会低估一个人的道德感,比如你爷爷,比如你父亲,比如你,都心怀天下苍生。但我更不敢高估人性的底线。历史上,大明养士近三百年,真正能做到清苦自守、刚直不阿、被称为‘道德标杆’的,公认的只有一个海瑞。”
他话锋一转,提到了另一个名字:“现代人总爱拿张居正与海瑞作比较。一个是不择手段、注重实效的实用主义者;一个是坚守原则、宁折不弯的理想主义者。有人说,大明可以没有海瑞,但不能没有张居正,因为张居正能办事,能救国。”
王卓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带着深深的敬意:“但是,若将视野扩大到整个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我认为,可以没有张居正,但不能没有海瑞!因为海瑞代表的,是士大夫阶层的脊梁和良心的底线!”
“当然,我并非贬低张居正。与道德上近乎完人的海瑞相比,张居正私德确有瑕疵,生活奢靡,结交宦官。但张居正,何尝不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难道善于谋国的救时宰相,就真的拙于谋身吗?”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所行之事,是在与整个官僚、地主阶层为敌?他难道看不出,一旦自己这棵大树倒下,他所推行的一切改革,包括他整个家族,都将面临何等疯狂的反攻倒算与人亡政息的结局?”
王卓的声音带着一种悲壮的情感:“他想得到!但他顾不上这些!因为他胸中怀着的是救国救民的迫切心念,他看到了王朝的危机,他必须去做!这就是——‘风禾尽起’张居正!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朱高炽彻底惊住了,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王卓:“姑父……你……你怎么……” 他印象中的王卓,更多是一个走了狗屎运得“幸运儿”,何时有过如此深沉的历史见解和激昂的人文情怀?
王卓看着他的表情,忽然收起之前的严肃,脸上露出一丝略带傲娇的神色:“怎么?很意外?你之前是不是一直有些看不起我,觉得我不过是个得到老天爷眷顾的‘普通人’?”
朱高炽下意识点头,随即意识到失礼,疯狂摇头。
王卓哼了一声,说道:“告诉你,你姑父我,可是接受过完整的十六年现代化系统教育的!论天资、才智,我或许比不上你们这些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天才人物,但我的见识和知识储备,怎么也比你这个六百年前的……呃,‘封建土着’要强吧?”
他挺直腰板,无比自豪地补充道,“更何况,我身后站着的,可是一个由顶尖学者组成的历史顾问团队,更有一个伟大的国家作为后盾!”
朱高炽被王卓这突如其来的“王霸之气”震得一愣,随即单手轻拍额头,用一种混合着无奈和惊叹的语气低声吐槽道:“握草…… 竟然让你这个‘屌丝’给装到了!”
王卓假装生气,作势要打:“敢骂你姑父?讨打!”
朱高炽连忙笑着求饶:“不敢不敢,姑父息怒!”
玩闹过后,王卓神色重新变得严肃,他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说回正题。太孙,我们华夏文明之所以能历经磨难却延续五千年不绝,正是因为在民族危难、社会沉疴之时,总会有像张居正、海瑞这样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他顿了一顿,声音坚定:“但是,我们不能,也绝不能,总是将希望寄托于一两个英雄的出现。因此,我们需要制度!需要像《考成法》这样,能够常态化、制度化地督促官员尽职,筛选贤能,惩处庸碌的规则约束!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朱高炽脸上的最后一丝不服气彻底消散,他心悦诚服地深深一揖,郑重说道:“姑父,您是对的。是侄儿思虑不周,过于注重一时之安抚,忽略了长远之建制。”
正是因为有了三天前东宫书房内的这场深入辩论与思想统一,才有了今日这道令百官又爱又恨、标志着大明官僚体系即将迎来一场深刻变革的《考成法》的颁布。
风,已经吹起,只待那遍野的禾苗,在制度的阳光下,奋力生长。
http://www.paoshu5.cc/book/36142/3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